譚少玉
(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廣東 廣州 510410)
關于公共標志英文翻譯的調查與英語教學研究
譚少玉
(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廣東 廣州 510410)
技校英語教學存在種種困難,如學生基礎文化水平下降,教材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密切,學生體驗不到英語對生活和未來工作有何幫助,因此對學習英語興趣不高。本文借廣州舉辦亞運會之機,指導學生調查和思考隨處可見的公共標志英語翻譯,讓他們了解英語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應用的普及性,體會到學好英語、學習規(guī)范的英語表達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公共標志;英語翻譯;調查;英語教學
2010年亞運會即將在廣州舉行,廣州政府、各行各業(yè)以及市民都在積極做好充分準備,迎接這一盛事。其中,在賓館飯店、旅游景點及博物館等窗口行業(yè),在公園、街頭、商場等公共場所,都豎起了中英對譯的介紹和提示。如果學生能留心關注這些公共標志的翻譯,對英語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英語教師引導學生調查和思考隨處可見的公共標志英語翻譯,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亞運會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契機。
本調查的任務就是要對廣州大街小巷的公共標志英文翻譯做實地調查。公共標志包括的范圍較廣,其中的街道名稱或城市中的街道、馬路的路牌是城市信息導向系統(tǒng)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共標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把調查的范圍縮小為顯而易見的街道和路牌的英文翻譯。
除了把公共標志英文翻譯抄錄下來進行討論分析外,學生還需要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廣州市民對公共標志英文翻譯的看法,并針對調查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調查目的 (1)通過對廣州地名、路牌等英文翻譯的實地調查,使學生了解英語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2)引導學生研究廣州市的公共標志英語翻譯,并查找廣州城內(nèi)出現(xiàn)翻譯錯誤、拼寫錯誤、語法錯誤以及用法錯誤或不規(guī)范公共標志英語翻譯,討論并提出改正意見。(3)通過小組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與合作精神;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生展示才能、享受成功提供最大的舞臺。(4)在調查過程中,讓學生積極思考,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學習公共標志英語翻譯的規(guī)范表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生活英語的實際運用水平。
參與調查的人員 參與這項調查活動的是2008機電1班的47名學生,以及2008機電2班的49名學生,一共96名學生。
調查方法 (1)讓學生了解并明確調查活動的內(nèi)容和方法,學生可以上街觀察,上網(wǎng)搜索或查閱有關書籍資料,整理和歸納出一些較常見公共標志翻譯,并思考其中的英文翻譯是否規(guī)范。(2)要求每小組做好每次活動的記錄,每個學生做好研究筆記,寫出個人體會,做好監(jiān)控和收集評價素材的工作。(3)合作設計一份調查問卷,要求學生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對不同年齡段與不同職業(yè)的市民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公共標志英語翻譯的看法。(4)及時了解學生研究活動的進展情況,與學生共同討論如何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和難題,并進行個別指導、點撥及督促。
調查活動是各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的。
第一階段:2008年3月10日~3月17日。選定主題,明確調查的目的,成立調查小組,做好計劃和人員分工。
第二階段:2008年3月18日~4月6日。收集、整理資料,并充分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第三階段:2008年4月7日~4月13日。設計好調查問卷,分別在不同地方對市民進行調查,并做好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第四階段:2008年4月 14日~4月19日。小組成員合作撰寫小組小結,討論交流心得體會,提高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2008機電(1)班和(2)班學生經(jīng)過自由組合,組成了8個小組,每個小組10~15人,每組選出1名組長,8個小組分別去廣州10區(qū)兩市中的8個地方,對當?shù)氐慕值篮婉R路的路牌翻譯進行實地調查。同時,群策群力,共同起草一份有關了解市民對公共標志英文翻譯看法的調查問卷。
利用課余時間,8個小組的成員按照計劃開始行動。他們調查的范圍遍及廣州的越秀區(qū)、海珠區(qū)、荔灣區(qū)、白云區(qū)、天河區(qū)、花都區(qū)以及從化市、增城市等8個地方,把豎立在街頭的、掛在高架上的、寫在公交車站牌上的有關路名和地名的英文表達記錄下來。有些小組還用手機把認為有疑問的表達拍下來,利用課堂投影顯示與同學討論。
他們把記錄的內(nèi)容進行了整理和分類。在調查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觀察和思考,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帶著疑問,8個小組到每個行政區(qū)最繁華的地方,如北京路、上下九、天河城等地進行問卷調查。
本次活動共調查了400位市民,他們中有學生、教師、工人、商人、農(nóng)民工,也有許多已退休多年的老人,還有2個外國人;調查對象包含了不同年齡段的、不同職業(yè)的市民。
本次調查共發(fā)出調查問卷 400份,回收387份,有效問卷377份。根據(jù)問卷反饋,情況統(tǒng)計如下:
65%的市民沒有留意路牌的英文翻譯,因為看中文就行了,沒必要看英文,所以忽略;有43%的市民看懂英文翻譯,因為地名翻譯是漢語拼音,容易理解。70%的市民認為路牌有中英對譯,對政府所做的工作表示滿意;只有14%的市民比較關注英文表述,他們認為翻譯基本清晰,不過有些細節(jié)仍需要改進。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部分市民對路名的翻譯感到滿意的同時,被調查的兩位外國人則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因為懂一點中文,再加上猜測,對于一般的道路或地點英文表達也不會理解錯誤。不過,有些路牌的指示和公交車站的表達不盡相同,有的是一名兩譯,有的甚至一名多譯,給他們認路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96位參加人員,除2人請假外,94位學生參加了實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發(fā)現(xiàn)不管是市中心,還是從化、增城等稍遠的地方,幾乎所有的路牌和公交車站牌等都有相對應的英文翻譯,而且單詞拼寫錯誤很少。不過,學生認為地名翻譯不統(tǒng)一,不規(guī)范。他們把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討論,總結如下:
路牌書寫混亂,格式不統(tǒng)一 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知道地名的翻譯一般采用漢語拼音的方法,但在實際應用中,發(fā)現(xiàn)有許多疑惑。有些街道名稱的漢語拼音是以兩個單詞為整體進行書寫的,但是,在其他場合卻有以單個單詞來書寫的,有些則全部連在一起書寫。如 “中山五路”有些路牌書寫成 ZHONGSHAN WULU,全部字母大寫,以兩個單詞為單位分開;有些地方書寫為 Zhongshan Wulu就是以兩個單詞為單位分開,開頭的字母才大寫,其他字母用小寫;有的所有的單詞都連在一起,有的則把LU分開,如 “流花路”寫成 LIUHUALU和LIUHUA LU。
路牌存在縮寫和全拼混合使用的現(xiàn)象,有些用全拼 比如“街”和“路”,有些用 “Street”,“Road”, 有些用縮寫“St”,“Rd”,或 “ST”和“RD”。
同一地點,存在幾種不同譯法 如天河體育中心,路牌上寫著:Tianhe Tiyu Zhongxin,公交站牌上寫著:Tianhe Sports Center。他們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終點站發(fā)現(xiàn),該站場內(nèi)相隔十幾米的幾個候車站點指示牌上的英文標識,有的漢語拼音與英文混用,例如,“Aolinpike Tiyuzhongxin Bus Terminal”,還有的是一個名字共三個版本, 例如,“Olympic Center Bus Terminal”、“Olympic Sports Center Bus Station”、 “Aolinpike Tiyuzhongxin Bus Terminal”。哪一個是該終點站名的正式英文版本呢?如果是外國朋友,可能就無所適從了。
地名譯法混亂 廣州街道名稱的英譯方法大致有三大類,有些采用“漢語拼音法”,有些用“音意結合法”,有些用“全盤意譯法”。 “路”應翻譯成 “LU”還是“ROAD”?“北京路”是BEIJING LU還是BEIJING ROAD?“內(nèi)環(huán)路”翻譯為INNER RING RD,還是NEIHUAN LU?“三元里大道”是SANYUANLI DADAO還是 SANYUANLI AVENUE?“東、西、南、北、中”該怎么翻譯?“廣州大道南”是GUANGZHOU DADAO NAN,還是GUANGZHOU RD SOUTH?“環(huán)市中路”是 HUANSHI ZHONGLU, 還 是HUANSHI RD M.?這些表達在廣州街頭的交通導向牌上并存。
舉辦2010年亞運會的廣州,其公共標志的英文翻譯規(guī)范與否,不僅關系到外國友人在廣州的衣食住行,還關系到廣州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精神面貌和整體形象。對于公共標志英文翻譯存在的問題,學生討論后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制定統(tǒng)一的翻譯規(guī)范,并嚴格遵守 2006年北京出臺的 《DB11/T334<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通則〉》規(guī)定,“路”翻譯為“Rd.”;方位詞采用意譯,如“東”譯為“East(E.)”等。廣州市新出臺的《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規(guī)范Specificatio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則參考了北京奧運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結合廣東省實際并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制定了路牌翻譯采用與民政部門相對一致的拼音譯法。提出力爭在2010年上半年,全市主要公共場所的標志基本符合標注要求。我們參照《規(guī)范》對錯誤進行分析。例如,地名通名采用英文直譯;地名專名采用漢語拼音標注,漢語拼音全部大寫等。例如,上下九 SHANGXIAJIU,桂花崗GUIHUAGANG。 《規(guī)范》規(guī)定:從“大道”到“路”、“巷”、“里”、“街”等,一律直接用漢語拼音進行標注?!奥贰苯y(tǒng)一翻譯成 “LU”,如人民北路就譯成“RENMIN BEILU”。對于同一名字用不同數(shù)字加以區(qū)別的路段,中間提及的數(shù)字直接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達, 如中山二路ZHONGSHAN 2 LU。
政府各部門應該互相協(xié)調、溝通合作 當前城市道路與街道名稱書寫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乃至混亂,可能是由于路牌和交通導向標志制作于不同的時期,而且很有可能是由不同主管部門委托不同的標牌公司制作的。學生一致認為各部門應該作好協(xié)調,盡快更正不規(guī)范的公共標志語,更好地塑造和維護廣州的國際大都市形象。
遵循國際慣例,借鑒外國的習慣表達 翻譯不能望文生義,表達要符合英語國家的習慣。要注意漢英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要與國際接軌,借用其慣用的英文表達方法;要規(guī)范管理,統(tǒng)一標準。
加強對市民英語的培訓 為了成功舉辦2010年亞運會,也為了提升廣州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應教育市民自學日常使用的英語簡單表達。
對學生而言,進行該項社會調查是一個社會實踐的過程,而且在實施時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學生們可能會感到迷茫、困惑。因此,在整個調查過程及問卷設計上,遵循了可操作性、實踐性的原則。學生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普遍反映收獲很大。
英語在公共雙語標志中廣泛應用,在今日的珠江三角洲已非常普及,作為調查資料,較易收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調查過程,較易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調查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到英語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應用的普及性,體會到學好英語、學習規(guī)范的英語表達的重要性。一步一步的調查過程,也是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學習的過程。他們普遍感覺到,通過調查實踐,各自的溝通能力、英語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意識到學習不僅是在學校或課堂上的事情,其范圍可以拓展到學校以外的世界,其方式也是多樣的。通過該項實踐活動,多數(shù)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最主要的不是為了符合考試的需要,而是對自己目前與未來的社會生活實踐是有益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1]趙湘.中英標識語的文化差異與語用翻譯[J].外語教學,2006,(2).
[2]唐燕.論中文公共標識語的翻譯——以文化差異為視角[J].考試周刊,2008,(9).
[3]程慧.公共標識語英譯現(xiàn)狀及對策[J].大眾商務,2009,(12).
[4]武選民,周偉.連云港市公共標識語的英漢翻譯規(guī)范性調研[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2(3).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
G712
A
1672-5727(2010)10-0115-02
譚少玉(1971—),女,廣東廣州人,教育碩士,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