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珍
(內(nèi)蒙古通遼市高級技工學校 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46)
如何在《經(jīng)濟法》課堂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
徐秀珍
(內(nèi)蒙古通遼市高級技工學校 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46)
在《經(jīng)濟法》課程的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謂得天獨厚,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鮮活的案件可以作為案例素材。本文從案例教學法的概念出發(fā),探討了案例教學法與《經(jīng)濟法》課程教學目標深化的關系,闡述了《經(jīng)濟法》課程的案例選擇與案例教學的過程。
經(jīng)濟法;教學目標;案例教學
“法”,一個莊嚴、神圣的文字,一個深奧、難解的名詞。如何學習它、掌握它、為我們所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于法律的重要性,人們基本清楚,但要認識法律,了解法律,用法律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于社會經(jīng)驗相對較少的在校學生來說,理解一定的法律條文所包含的意思,掌握適度的理論知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在《經(jīng)濟法》教學中,如果能夠應用案例法教學,將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學法呢?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最初由西方法學界、醫(yī)學界運用,逐步轉(zhuǎn)向管理學界、教育學界。1910年,科普蘭(Copeland D.)博士在哈佛工商學院最先使用討論法進行工商管理教學。當時,許多工商管理行業(yè)的人員走進課堂,向?qū)W生展示自己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寫出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諸多方法。1921年,科普蘭在律師出身、受過正規(guī)案例方法訓練的校長多漢姆的建議與鼓勵下,出版了一本案例集。校長多漢姆注意到了案例方法在管理情境中加以運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推動全校教師都使用案例法進行教學。
今天,人們早已認識到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更多的人開始研究、學習與應用,案例教學法一時間成了教學手段的“新寵”。而在《經(jīng)濟法》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謂最得天獨厚。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鮮活的案件可以作為案例素材,各種各樣的案件為進行案例教學提供了基礎。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基礎之上,如果能夠按照案例教學法的要求去思考、準備、操作,按照“案例——理論——案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案例教學中學習理論知識,然后又利用學會的理論知識來分析案例,以案例為媒介進行教學,對于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是大有益處的。
當今社會,懂經(jīng)濟的人很多,懂法律的人也很多。但是,既懂經(jīng)濟、又懂法律的人卻如鳳毛麟角。而社會上廣泛需要的是數(shù)量眾多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一些人由于法律觀念淡薄、急功近利,不懂法、甚至知法犯法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引導學生為未來更好地就業(yè)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做合法公民,始終是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目標的重點之一。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與傳統(tǒng)講授法相對立的,是將學習者引入一個特定事件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和多邊互動,平等對話和研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理論問題的感悟,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的實現(xiàn)前提是以學生行為的轉(zhuǎn)變?yōu)闂l件的。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習慣于教師給出既定的答案,極少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如果在我們使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學生仍熱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學過程之外,只是一個旁觀者,案例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教學目標的第二個重點是:改變學生由來已久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運用案例教學學生能夠接觸到第一手材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教師講解相結合,提升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認知、情感、動作技能等方面發(fā)生行為轉(zhuǎn)變。學生由苦學到樂學,不僅獲取了需要掌握的知識,而且通過參與案例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有利于提高其表達能力,增進才干,增強面對困難的自信心。
法律的語言是枯燥的,難學、難懂、難記憶。如何用生動的語言、真實的案例講解法條,以案說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案例教學中一個最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運用,它是案例教學區(qū)別于其他方法的關鍵所在。托爾(TowlA.R.)說:“一個出色的案例,是教師與學生就某一具體事實相互作用的工具;一個出色的案例,是以實際生活情境中肯定會出現(xiàn)的事實為基礎所展開的課堂討論。它一般是在讓學生理解這個情境之前,首先將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將其整合在一起?!闭怯辛诵涡紊陌咐?,才使得案例教學成為可能。
那么,選擇什么樣的案例呢?這取決于我們的教學目標,取決于職業(yè)教育想讓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更取決于我們想讓學生掌握那些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所做的選擇才會有的放矢。為此,筆者查找了大量的法律書刊,尋找能夠與《經(jīng)濟法》課程有聯(lián)系的內(nèi)容,能夠完成教學目標的案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經(jīng)濟合同法”這一章中,有關合同擔保的方式共有五種,其中第一種叫做“保證”?!氨WC”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又不很清楚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2005年6月,王某因經(jīng)營需要,向趙某借款4萬元并訂有借款合同。合同約定還款期為兩年,張某為王某還款的保證人。2006年4月,王某還給趙某2萬元。2006年6月,王某因急需資金,又向趙某借款4萬元,并約定與前次未還款一并還清,對于此事雙方均未告知張某。兩年期滿,王某無力償還所欠6萬元借款。因此,趙某請求張某償還借款。對于本案例,共有三個問題需要解答。為了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筆者讓學生先提問題,課堂氣氛變得非?;钴S,學生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說應該還,有的說不該還,有的說還2萬元,有的說還4萬元??吹酱蠹腋鞒旨阂姡P者進行了簡單匯總,本案例共有兩個問題要解決:(1)張某是否負有償還借款的責任?依據(jù)是什么?(2)張某應償還多少借款?有什么依據(jù)?接下來的講解學生都聽得非常認真。依據(jù)《擔保法》的有關規(guī)定,當債務人不履行或無力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應承擔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義務。本案中,債務人無力償還借款,因此,債權人趙某有權有求擔保人張某承擔還款責任。
對于第二問,張某應償還多少借款?才是本案的焦點,也是學生最關心的話題。實際上它涉及的是保證的“范圍”大小問題。張某所擔保債務的范圍為第一次借款的4萬元,當王某于2006年4月償還趙某2萬元后,張某的擔保責任也隨之減少為2萬元,至于王某第二次借款,張某并不知曉,談不上作保問題,不承擔保證責任,即張某應還2萬元的借款。
說到這里,學生會想,無論是還2萬元還是4萬元,張某的處境似乎都是很倒霉的。如果我們把張某遇到的事看作是自己的事,也會得到同樣的結論。那么,作為擔保人張某有沒有辦法使自己的經(jīng)濟損失得到彌補呢?在大家存在疑問的時候,順著學生的思路,筆者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張某償還借款后能否向王某追債?依據(jù)《擔保法》第三十一條的規(guī)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奔磸埬硟斶€借款后可以向王某追償。
通過這個案例,學生非常愉快地掌握了經(jīng)濟合同法中關于“保證”的內(nèi)涵,以及保證的期限、范圍,而且印象深刻。在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后,面對一些不可避免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人事交往,會有一個良好的認識基礎和比較理智的做法。
再如,有一個內(nèi)容是合同的“轉(zhuǎn)讓”問題,也是會計電算化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事情。所謂合同轉(zhuǎn)讓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依法將合同全部或部分的權利和義務轉(zhuǎn)讓給第三人的行為。包括合同權利的轉(zhuǎn)讓、合同義務的轉(zhuǎn)讓、合同權利和義務的一并轉(zhuǎn)讓。怎樣理解這個問題呢?轉(zhuǎn)讓后合同當事人的權利有沒有變化呢?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介紹了以下這個案例。
甲木材公司與乙家具公司簽訂了一份木材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總價款80萬元。乙家具公司先支付10%的貨款,甲木材公司送貨后15日內(nèi),乙家具公司付清全部貨款。事實上,乙家具公司先支付了10%的貨款,甲木材公司送貨后,由于家具公司銷路不暢,遂與甲木材公司協(xié)商,由丙公司承擔20萬元的債務,甲木材公司表示同意。據(jù)此,要求學生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丙公司的地位如何?(2)丙的加入如果沒有取得甲木材公司的同意,而只是通知甲木材公司,是否發(fā)生法律效力?(3)若合同履行期限屆至,而甲木材公司突然從其住所地消失,則乙丙兩個公司應如何履行自己的義務?
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這樣的事情,當筆者把這個案例說完之后,大家立刻來了興趣。一方面,猜想會是什么結果,另一方面,急切地想聽到教師的講解。此時千萬要注意,不能直接給出結論。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怎么樣?結果完全在想象當中,學生翻書、討論,對第一個、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丙替人還債,是處于債務人的地位。合同的義務發(fā)生了部分轉(zhuǎn)讓,按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債務人轉(zhuǎn)讓義務應當經(jīng)債權人同意,如果債權人不同意,轉(zhuǎn)讓無效。”也就是說,如果只是通知了甲木材公司,不能發(fā)生法律效力。一切債務仍然是由乙方自己承擔。由于本案只是償還貨幣,有人覺得沒有這種必要吧!不論是乙還款還是丙還款,只要還了賬不就可以了嗎。的確如此,如果就是償還貨幣,誰還不是一樣呢?但是,如果合同的義務是其他的“標的”,比如是某人的字畫,那么,又有誰能夠代替呢?這樣,學生對于法律條文的嚴謹性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知道了法律的嚴肅性和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重要性。接下來,該回答第三個問題了,筆者要求學生開動腦筋,好好想一想。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沒有什么可以想的辦法,誰讓甲木材公司突然從其住所地消失呢?筆者就在黑板上隨手寫下兩個字“提存”?!疤岽妗蹦蔷褪翘岢鰜恚娴绞裁吹胤??如果是貨幣,可以存到銀行,要是體積大的物體,又該怎么辦呢?
筆者就順著學生的思路告訴他們,我們國家專門有提存機關負責管理這一方面的問題,所謂“提存”是指由于合同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交付標的物或擔保物時,合同債務人或擔保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從而消滅債務或保證債務履行的一項制度。
像上述這樣的教學案例遠不止這兩個。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始終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引導者、協(xié)助者、傾聽者。要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教師就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時,這也影響到教師的教學,促使教師在思考案例探究與教學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如何書寫教學案例、怎樣組織討論、留什么樣的案例作業(yè)、考試環(huán)節(jié)用什么樣的案例、能否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課堂上出現(xiàn)不同的狀況如何處理等方面去下一番工夫。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楊柳.關于在經(jīng)濟法課堂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探討[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8,(10).
[3]單增春.案例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26).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
G712
A
1672-5727(2010)10-0082-03
徐秀珍(1965—),女,內(nèi)蒙古通遼人,內(nèi)蒙古通遼市高級技工學校高級講師,會計師,經(jīng)濟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經(jīng)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