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成
(南通市第三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1)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目前,課堂教學仍然作為一種主要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想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效率,就必須充分學習、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結合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踐,把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初步掌握課堂教學技藝,提升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為實現(xiàn)“減負增效”,打造課堂高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堂教學藝術;思想品德;高效課堂
什么是“高效課堂”?江蘇南通教育界認為高效課堂具有四個鮮明特征?!耙皇峭怀瞿繕说恼?;二是催生過程的靈動;三是實現(xiàn)‘四基’的扎實;四是聚焦人格的生長”。概而言之“高效課堂是一個教師引領下學生自致的,長效的活動課堂、文化課堂,生命課堂”,通過錘煉教學模式,應用教學模式來打造高效課堂。筆者認為不管是研究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都有其相通之處:即要提高課堂效益,就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講究課堂教學藝術。
導入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開端,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導入正處于這個“故”、“新”之間,起著承“故”啟“新”的作用,它能消除“故”、“新”之間的臺階,讓學生自然、平穩(wěn)、不知不覺地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同時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所以,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課,引人入勝的導入是十分重要的。
(1)啟發(fā)性原則。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典型的歷史事件、社會熱點問題或是教材內容的重要之處,采用揭示矛盾,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等方法,從生疑、質疑入手,使學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力戒牽強附會和呆板。
如講“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時,為使學生掌握什么是商品,我概括設計這樣一段導語:“你們現(xiàn)在用的鋼筆、鉛筆等學習用具是商品,老師使用的講桌也是商品,大家想一想,你們?yōu)槭裁匆徺I學習用具?學校為什么要購買講桌?”學生回答說:“我們需要學習用具,老師需要講桌”,我接著提問:“我們需要說明它們有用,那么,可不可以說凡是有用的東西都是商品呢?如果說,凡是有用的東西都是商品,那么糧食有用嗎?為什么農民吃自己種的糧食就不是商品呢?”通過巧妙設疑,制造懸念,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尋根究底的欲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2)趣味性原則。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也是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高效度的“入口處”。要積極引導學生把學習當做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一種負擔,必須在“趣”字上下工夫,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力戒生搬硬套和乏味。
如講《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內蒙古藍天白云下的草原、牧場等自然風光,并配有歌曲《我的天堂》,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到了美麗的大草原。我問學生:你知道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和禮節(jié)嗎?你知道我們黑龍江省還居住著哪些民族嗎?了解這些民族禮節(jié)嗎?從而引出新課。
(3)生活化原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基礎性資源,是師生課堂交互作用的起點,所以,教學在導入一環(huán)就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現(xiàn)相關的生活事實,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從中感悟,開啟新課。
如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結合當前中學生在日常消費時的面面觀:奢侈消費,追求名牌,手機、上網、人情等消費膨脹現(xiàn)象,設問你怎么看待這種消費行為,你又是如何消費的,來引發(fā)理性思考。
(4)時間性原則。因為“導入”只是引路,并不是講授的主要內容,因此,要求“導入”所用的時間不宜太長;要切中重點,“導入”的語言要簡潔明快,不能龐雜煩瑣。一般情況下,“導入”的時間應控制在2~3分鐘內為宜,力戒喧賓奪主和冗長。
人們常說,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巧妙的提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fā)展智力都具積極作用。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無論哪種提問方式都要講究提問的藝術,以提高課堂實效。
(1)合適性原則。教師提問應該選擇合適的提問對象,提問應不拘形式,可以向整個班級提問,也可以向小組提問,但更應經常地向個別學生提問,在對個別學生提問時既要平均地、隨意地分配問題,也要依問題的難易進行分層次提問,而對沒有答題準備和沒有答題欲望的學生,不可強行提問。
(2)靈活性原則。把傳統(tǒng)的一問一答的提問方法和“接龍式”的提問方法結合起來,根據客觀情況靈活處理。根據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踐,筆者比較推崇“接龍式”提問方法。如講《網絡的人際交往》時,抓住“人際交往”這個關鍵詞組,筆者設計了①“人際交往”的范圍界定是什么?②什么是網絡上的人際交往?③網絡上的人際交往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相比有什么特點?④網絡上的人際交往對社會、對個人有沒有影響?有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⑤青少年在網絡交往中的表現(xiàn)有哪些?存在哪些問題?⑥如何正確面對網絡上的人際交往?為什么?這種提問方法不僅可以擴大信息反饋面,使教師了解到一大批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提問的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3)鼓勵性原則。一個善教者,不僅要善于質疑、答疑,還要善于激疑,鼓勵提問題。
如講《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時,設計課堂討論,出示問題“大義滅親”可行嗎?激勵學生質疑形成辯論話題?!按罅x滅親,可行?應止”,使學生“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并引發(fā)問題,分析問題,加深對生命健康權的理解。
情感教學從最根本的涵義上說,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實踐證明情感藝術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征之一。
(1)瞄準動情點。教材是進行情感教育的依據和基礎,可以說,中學的思想品德教材每一課都有相應的動情點,其中的故事、插圖、名言、歌曲、動腦筋、主題探究等都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師必須鉆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點,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掀起情感波瀾,采取多種方法讓學生有置身其境之感,在不知不覺中生情、激情、有情,在有聲有色中實現(xiàn)學生認識與覺悟的提高和轉化,從而實現(xiàn)課堂三維目標的達成。
(2)鋪設動情線。在教學中,師生之間既有以知識傳遞為內容的信息交流,又有以心理相通為特征的情感交流,而且知識信息的交流總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圍中進行的。教師的每一堂課,在語言上、表情上、行為上以各種形式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摯愛,是聯(lián)系師生感情的紐帶,她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和快活感。
(3)善用動情法。情感調動不能采取一個模式,一種渠道進行,那樣,再好的情感素材也不會激發(fā)出真情來。所以要采用多種激情法:置身其境激情;語言手勢并用導情;運用多種直觀教具傳情等方法。
合理、優(yōu)化的課堂結構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保證。課型不同,課的構成部分各異,環(huán)節(jié)順序和時間分配更會千差萬別,所以要上好一堂課,應依據不同課型的運作過程處理好課堂結構中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1)啟與合。啟即開頭,合即結尾。講授一個課題,開頭講話要扣人心弦,有理有據,論證有力。當瓜熟蒂落之時就斷然收尾,使其獨立成篇又與前后聯(lián)成一線。
(2)動與靜。動即活動,靜即安靜。課堂氛圍既有心潮激蕩,激烈爭論,又有默讀深思,洗耳恭聽。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間,生動活潑。
(3)張與弛。張即緊張,弛即放松。一堂課的進程,應有張有弛,配合得當,緊張有度,松弛有方,按照一堂課兩次疲勞(15′~25′和40′以后)的規(guī)律安排教學進程,充分發(fā)揮每一分鐘的作用,保證課時的高效率。
(4)斷與續(xù)。斷是中斷,續(xù)即連續(xù)。既有“五里一站,十里一驛”的斷。又有長流水,不斷線的續(xù),使所學知識形成體系。
一堂課處理好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就能主線貫通,環(huán)環(huán)相扣,兩主(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積極,效果最佳,從而告別悶課,營造活課,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