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第一療養(yǎng)區(qū) 鞏淑惠
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研究
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第一療養(yǎng)區(qū) 鞏淑惠
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探討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研究現(xiàn)狀,并對此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要逐步完善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定量表,關注并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老年人;生活質量;護理措施
1990年第45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據(jù)統(tǒng)計,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shù)已達1.49億,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1]。
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定義為:年齡在60歲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精神、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諸方面美滿程度的主客觀總結和評價[2]。
評價某個人或某群體的生活質量,是要通過對他或他們生活中的一些內容測定才能反映出來。Hollen等[3]認為應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社會、精神五個方面。結合我國廣大學者的研究,老年人生活質量測定的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功能、家庭狀況、社會交往、經(jīng)濟狀況、心理健康狀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
3.1 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表[4]該量表由中華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分會流行病學組制定,內容包括健康狀況、生活習慣、日常生活功能、家庭和睦、居住條件、經(jīng)濟收入、營養(yǎng)狀況、心理衛(wèi)生、生活滿意度、體能檢查等11個方面,每個方面良為3分,中為2分,差為1分,總評分30~33分為良,22~29分為中,11~21分為差。
3.2 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74,GQOL-74)[5]該量表主要反映生活質量相關因素,包括主觀生活質量評估和滿意度兩個方面,共74條目,分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
度20個因子。軀體功能維度包括睡眠與精力、軀體不適感、進食功能、運動與感覺功能5個因子;心理功能維度包括:精神緊張度、負性情感、正性情感、認知功能、自尊5個因子;社會功能維度包括:住房、社區(qū)服務、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濟狀況4個因子;第20個因子為受試者對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以100分計算,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3.3 簡明健康問卷(36-item Short-form General Health Survey,SF-36)中文版[6]它是在美國健康研究所的醫(yī)學結局研究(Medical Qutcomes Study)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簡明健康問卷,包括36個問題,8個維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情感功能(RE)、生活活力(VT)、心理健康(MH)、社會功能(SF)、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各維度采用記分方法,范圍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健康狀況越佳。
3.4 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命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QOL-BREF)[7]該表是在WHQOL-100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簡表保留了WHQOL-100量表的全面性。它包括26個條目,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huán)境4個領域24個條目和總的生存質量及總的健康狀況。
3.5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評價不同生活質量表的一個共同之處是既包括一個或小量總體問題也包括許多比較具體的問題。一些新的測量方法更注重于情感、角色、社會活動和認知功能等主觀方面內容。另一個共同之處是???well-being)越來越受到重視。對福康的測量,主要側重于主觀層面,一般包括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總體健康自評。??翟谏钯|量中的權重越來越大。因為主觀感受間接甚至直接反映著社會衛(wèi)生服務質量和老年人對社會服務的滿意程度。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emor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8],是比較常用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自評量表,該量表含有24個條目,在結構上分為正性情感、負性情感、正性體驗和負性體驗4個分量表。
4.1 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桂世勛[9]認為中國高齡老年人口的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功能狀況相對較差,但他們的心理健康,特別是社會完好性狀況(主要是指自評生活狀況)卻比較好;從綜合生活質量考察,評價等級分偏低的是女性高齡老人、100~105歲組老人和農(nóng)村高齡老人。這表明政府、社會和家庭應該更多地關心和幫助這部分高齡老人。
4.2 “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單身“空巢”老人多為高齡老人,由于身體健康受到慢性病的嚴重威脅,加之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缺乏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上的慰藉,心理上倍感孤獨、寂寞和被遺棄;而“空巢”夫婦老人多為年輕老年人,配偶在日常生活及精神心理方面的陪伴和支持使其生活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相對較強[10]。空巢老人家庭滿意度差者占45.8%,而“非空巢老人”占18.8%[11]。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空巢”家庭的高齡化趨勢不可擋,缺少生活照料、子女親情和精神慰藉的問題會更加突出,因此,對高齡空巢老人的關愛更為重要[12]。
4.3 離退休老人的生活質量葉瑞繁等[13]的調查研究指出,離退休老年人總體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比普通人群差,住院離退休老年患者則更差,主要表現(xiàn)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日常獨立生活能力上。劉清華[14]調查顯示離退休后,從有明確的工作任務、時間及較多的人際關系的社會環(huán)境到狹小的家庭內,生活節(jié)律發(fā)生了變化,產(chǎn)生了許多心理上與生活上的負荷。
4.4 城鄉(xiāng)老人生活質量存在差異鐘華蓀[15]調查顯示農(nóng)村老年人口教育程度普遍低,而且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醫(yī)療費用需要自費,醫(yī)療保障幾近空白。城市老年人的活動范圍主要局限在家庭內,與鄰居的交往度較農(nóng)村低;精神文化娛樂生活質量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明顯要比農(nóng)村老年人豐富和多樣。
4.5 家庭與機構老人的生活質量鄧穎等[16]對成都城區(qū)家庭養(yǎng)老和機構養(yǎng)老的老年人進行生活質量調查,結果顯示家庭養(yǎng)老老人生活質量各領域評分高于養(yǎng)老機構的老人,通過多因素分析得出,養(yǎng)老方式仍是影響老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4.6 住院老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住院患者慢性病的種類對生活質量影響不可低估,與單一的慢性病相比,患2種和3種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質量總評分較低;喪偶和配偶健康狀況差的住院老人負性情緒增加;患者年齡大,生活質量評分較低[17]。
5.1 五個“有所”“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這五個“有所”是根據(jù)我國老年人口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不僅是我國老齡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中國實現(xiàn)健康老齡化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18]。
5.2 成功老齡化成功老齡化是美國學者于1987年在對老年醫(yī)學和老年化過程研究之后提出的第一個系統(tǒng)老齡理論[19]。他們認為,就老年總體而言,其生理呈現(xiàn)出增齡性減退的特點,但這一特點在老年個體中體現(xiàn)不一。一些人表現(xiàn)出明顯的病理性改變,另一些人卻較少有生理性喪失,還有的人身上甚至幾乎找不到生理衰老的跡象。衰老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不同老年個體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延緩衰老的關鍵在于保持良好的身心平衡,推進平衡的擴大化是老齡化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擺脫老齡化社會困境的方法。
5.3 健康老齡化(health aging)“健康老齡化”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1987年5月召開的世界衛(wèi)生大會。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健康老齡化”目標的達成[20]。所謂“健康老齡化”,系指老年群體的多數(shù)人健康長壽,主要體現(xiàn)健康的預期壽命的提高,特別是生命質量的提高[21]。健康老齡化的基本要素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認知效能和文體活動4個方面[22],是建設健康的老齡社會的重要前提。
5.4 積極老齡化(active aging)“積極老齡化”是指人到老年時,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使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盡可能發(fā)揮最大效益的過程。它強調在為老齡人提供健康和保護、尊嚴和照料受保障的同時,積極支持老年人充分參與社會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為老年人提供繼續(xù)教育和受培訓的機會[23]。老年人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中介,他們的技能、經(jīng)濟和資源是一個成熟、充分融合、高尚社會發(fā)展的寶貴財富。積極老齡化最重要的改變在于,它把一個戰(zhàn)略計劃從需要為基礎,轉變?yōu)橐詸嗬麨榛A,不僅承認社會參與是老年人的天賦人權,更致力于把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權利還給老年人,這樣,老年人就從社會問題的制造者,變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從社會財富的耗費者,變成為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從社會發(fā)展的拖累者,變?yōu)榘l(fā)展的推動者[19]。在推動積極老齡化的同時,應注意其影響因素。因為積極老齡化取決于圍繞個人、家庭和國家周圍的種種“決定”因素的影響。積極老齡化的其他決定因素包括:經(jīng)濟(收入、社會保護和工作)、衛(wèi)生與社會服務(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醫(yī)療服務、照料和社區(qū)服務、精神衛(wèi)生服務)、社會(和平、平等、社會支持和學習機會等)、個人(遺傳背景和心理因素)、行為(健康生活方式、自我保健)、環(huán)境因素(良好、安全的環(huán)境)。
生活質量作為一種全面反映一個人健康水平的綜合指標,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應建立一套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比較完善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定量表,關注并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陳勁松.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全球居首養(yǎng)老業(yè)巨大空間[J/OL].http://www.gov.cn/jrzg/2007-12/14/content-833669.htm,2007-12-14.
[2]劉雪琴,任曉琳,謝向韶.老年人的生活質量[J].護理研究,2002,16(10):561.
[3]Hollen PJ,Gralla RJ.Comparison of instruments for measuing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Senmin Oncol,1996,23(2):31.
[4]于普林,楊超元,何慧德.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內容及評價標準建議[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1996,15(5):320.
[5]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113-143.
[6]王文娟.SF-36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202,6(7):932.
[7]郝元濤,方積乾,李彩霞,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命質量量表及其中文版[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1999,16 (3):118-119.
[8]劉仁剛,龔耀先.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的試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7(2):107.
[9]桂世勛.中國高齡老年人口生活質量研究[J].南方人口,2001,16(4):7.
[10]吳雪,王克芳,婁鳳蘭,等.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4,19(3):76-77.
[11]王慶華,段曉明,宋榮榮,等.空巢老人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況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0):5-8.
[12]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7):405-407.
[13]葉瑞繁,張美蘭,徐書雯,等.離退休老年人及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5,9(7):8.
[14]劉清華.離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12):910-911.
[15]鐘華蓀.廣東城鄉(xiāng)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差異及社區(qū)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694.
[16]鄧穎,李寧秀,劉朝杰,等.不同養(yǎng)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2,18(1):45.
[17]孫玲,吳敏玲,陳冬梅.住院老年人生活質量狀況調查研究[J].現(xiàn)代護理,2006,12(6):493.
[18]殷磊.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1.
[19]劉頌.積極老齡化框架下老年社會參與的難點及對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2(4):5-6.
[20]印石.何謂健康老齡化[J].衛(wèi)生經(jīng)濟研究,2008,8(2):10-11.
[21]曾爾亢,王紅,劉佩文,等.面對全球人口老齡化關注老年人生活質量[J].國外醫(yī)學·社會學分冊,2004,21(4):145.
[22]李德明,陳天勇,吳振云,等.健康老齡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老齡化雜志,2005,25(9):1005.
[23]陳四.“積極老齡化”與公共圖書館[J].圖書館論壇,2004,24(23):27.
1005-619X(2010)04-0336-03
book=50,ebook=57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