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洪斌
(廣東省工業(yè)貿易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 佛山 528237)
巧用“意外”提升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
余洪斌
(廣東省工業(yè)貿易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 佛山 528237)
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只要教師重視“意外”,掌控好“意外”,學會適時、巧妙地利用課堂上的各種“意外”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到順勢而為,不斷創(chuàng)新,化意外為亮點,給課堂添光彩,就會收獲不一樣的教學效果。
意外;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是師生相互探討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進程中,思維是多維的、開放的、多元的。教學過程不只是教師、學生、教材對話的過程,也是師生、同學間相互碰撞、接納的過程。課堂上隨時可能發(fā)生一些意外,如學生回答或提問出乎教師的意料,學生的行為令教師尷尬,外界干擾等等。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教師不必感到緊張,應沉著應對,冷靜處理。
偶發(fā)事件常常會出其不意地闖入課堂中來。這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本質屬性,并非壞事。有些偶發(fā)事件,因其蘊含著可貴的教學價值還可以被開發(fā)成教學資源。學生在課堂上的“奇談怪論”,呈現(xiàn)的是原生態(tài)的學習過程,值得珍視。此時,如果教師隨意加以指責的話,會使學生的自信心、探究欲和學習熱情嚴重受挫。有的教師卻習慣于備好課去照本宣科,對意外比較反感,一旦有和自己的設計不一致的意外出現(xiàn),馬上就板起臉,見意外就批評,小意外大糾正,完全忘記了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行為。這樣,既影響了學生聽課的熱情,又影響了教師自己的教學情緒。
課堂上出現(xiàn)意外,首先應該重視它。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活動,無論什么原因,教師對學生都不能冷漠。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嚴重影響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習慣于按照事先寫好的教案講課,漠視學生的反應,從而放棄了對資源性意外的利用,錯失了教育良機。例如,一位教師在講完正弦定理后總結:“只要知道了三角形的三個元素(其中至少有一個元素是邊),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個元素”。這時坐在后排的一個學生忽然提問:“好像知道三條邊算不出三個角?”教師愣了一下,不置可否,繼續(xù)講課。這就嚴重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失去了一次極佳的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其實,與其在下一節(jié)講余弦定理時花大力氣去做新課導入,還不如就此抓住機會,由學生的提問啟發(fā)他們怎樣通過三角形的三條邊來求角,從而很自然地把余弦定理講清、講透。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課堂氣氛越活躍,學生思考越積極,發(fā)生“意外”的概率也就越大。對此,教師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教師如何才能掌控好意外呢?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沉穩(wěn)的課堂心理素質和敏捷的課堂掌控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透徹理解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目標,具備教學機智,抓住機遇搞活課堂。為此,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注重提高自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教師必須注重提高自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一個自己都缺乏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一個自己不理解教育、知識結構不完備的教師,怎能教育好學生?然而,現(xiàn)在很多教師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所謂的專業(yè)成長,不過是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意識的轉變、課堂駕馭能力的增強等。殊不知,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改變。沒有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完備的知識結構,就不可能對教學目標和內容有精準的理解,當意外發(fā)生時,就會驚惶失措,錯失教育良機。
科學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學習狀態(tài)中徹底解放出來,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身心參與,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既不能放棄自己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提出出乎教師意料卻很有價值的問題時,有的教師會啟發(fā)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是一種明智之舉。這樣做,學生感到自己的積極思維得到了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了提升。他們感到了自己思維成果的價值,從而不斷產生獨立思考和積極創(chuàng)新的愿望。學生獨到的見解更可以使教師得到某些啟發(fā),調整預案,使教學活動步步深入,富有活力。
充分預設教學流程 把課堂意外化為教學精彩,不但需要教師沉穩(wěn)的課堂心理素質和敏捷的課堂應變機智,更依賴于教師課前精心的預設。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是預設,學習教育理論、參與教學觀摩和研討也是預設,讀書、生活都是預設。只有精心預設,才能預測到更為豐富的“學情”──學生此時最需要什么?預想到更為復雜的“可能”──可利用此情此境提升學生何種能力?預見到更為周全的“策略”──達成此目標該怎樣做?面對有利于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意外”,教師只有具備了不俗的課堂機智和精心的課前預設,才能從容不迫、應對自如,才能冷靜、機智、妥善地處理,才能化“意外”為精彩。
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事先的教學設計不可能將每一個細節(jié)考慮得天衣無縫。因此,意外的出現(xiàn)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意外的出現(xiàn)證明教師為學生搭建的舞臺是寬廣的,讓學生有了創(chuàng)造的機會;意外的出現(xiàn)也為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臨機處置,提供了一片自由揮灑的天空。
(一)善于捕捉資源性的“意外”,抓住機會盡可能“放大”
資源性的“意外”也是一份課程資源。教師要敏銳地抓住生成的問題,讓全班共同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不斷深入,情感在對話中互相接納。同時,教師要突破已有教學設計的束縛,引導學生質疑、討論,帶領學生深入探究,讓課堂充滿活力。
講完直線一章后,筆者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做一道證明A、B、C三點共線的練習題。該生很快做完,采用的方法是先求AB的方程,再代入C點的坐標。講評時,筆者說:“思路很清,做得很好!”這時意外出現(xiàn)了,一個學生高高地舉起手說:“老師,我和他做的不一樣!”筆者馬上意識到機會來了,于是問:“噢!你有與他不同的解法,太好了,講給大家聽聽?!薄拔沂窍惹驛C的方程,再代入B點的坐標,結果發(fā)現(xiàn)三點共線。其實也可以先求BC的方程,再代入A點的坐標?!薄昂芎?!”筆者大聲表揚道,“還有不同的做法嗎?”這時學生在下面議論紛紛,一會兒又一只手舉了起來?!坝肁B與AC的斜率相等來證明。”一個學生說道。“還可用AB與BC的斜率相等來證明?!绷硪粚W生補充道。思路一打開,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居然想到了用前面學的向量平行的知識來證明,課堂氣氛越來越熱烈。筆者趁機及時點撥:“如果點C到直線AB的距離等于零,則A、B、C三點怎么樣?如果△ABC的面積為零則這三點又怎么樣?”學生們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筆者,一個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在黑板上進行演示。雖然為了講清這道題花費了整節(jié)課的時間,完全偏離了最初的教學設計,影響了本堂課的教學進度,但它卻是一堂真正高效率的復習課,抓住了學生自發(fā)的反應,教學的互動性極強,既提升了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應用能力,又聯(lián)系了其他章節(jié)的知識,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網(wǎng)絡,比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效果好得多。
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資源,要求教師學會傾聽,并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chuàng)意,再因勢利導地進行教學。同時,教師還要學會關注──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關注他們的行為,關注他們的神情。這樣,才能做到及時把握意外,充分利用意外,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傊處煈奄Y源性的“意外”看成好事,妥善處理,即使對一些較復雜的問題,也要給學生一個交待,如“你的問題問得很好,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后面我們就會慢慢講到”。這樣處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挫傷,自學能力、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因此,要有意識地把資源性的“意外”加以提升,充分開發(fā)其教學價值,把學生引入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二)掌控干擾性的意外,做到隨機應變
對來自學生本身的干擾,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求全責備。例如,在講長方體的性質時,一名學生剛好在偷偷地喝飲料,批評制止會中止教學進程,不制止又會助長其錯誤。筆者靈機一動,把他請上講臺,讓他給大家講解一下飲料盒的構造。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講解了知識,還教育了學生。課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印象特別深刻,一說起長方體的性質,大家都很清楚明白。也就是說,教師要有教育智慧,要有職業(yè)功底和快速反應能力,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有敏銳的判斷力;把握教育時機,巧用意外,緊緊圍繞學生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與策略;將學生引入積極的學習之中,充分展示自己教學的風采和能力。
對來自外界的干擾,教師應做到機智幽默,沉著應對。例如,有一次正在給學生講求某事件的概率,剛才還陽光明媚的天空忽然風雨大作。于是筆者即興念了一副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如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接著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正所謂‘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我們講的什么現(xiàn)象?如果我們像氣象臺的工作人員那樣天天做好記錄的話,說不定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它的統(tǒng)計規(guī)律!現(xiàn)在繼續(xù)來看怎樣求剛才我們講的這一事件的概率……”這樣一來,既顯出教師博學多才,也加深了學生對概率的理解,同時,很自然地將學生拉回到預先的教學設計之中。教學效果自然比單純批評學生要好很多。
因為在“巧”字上做文章,“意外”被開發(fā)成了難得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也因此而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總之,課堂教學既要講求方法,也是一種藝術。只要教師重視“意外”,掌控好“意外”,學會適時、巧妙地利用課堂上的各種“意外”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到順勢而為,不斷創(chuàng)新,化“意外”為亮點,給課堂添光彩,就會收獲不一樣的教學效果。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王秋海.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朱成萬.教學設計常見誤區(qū)[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08,(11).
G712
A
1672-5727(2010)05-0143-02
余洪斌(1967—),男,重慶市人,廣東省工業(yè)貿易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教務科副科長,研究方向為中職數(shù)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