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莉 張 梅 內蒙古包頭市第四醫(yī)院康復科(014030)
火罐能治療尿潴留、止咳喘、退燒,現(xiàn)報告1例。
患者,男,27歲,因車禍開顱術后,于 2006年 3月5日在我院康復科住院,患者失語,偏癱,飲食為流質,鼻飼,于2006年9月10日凌晨3點,患者家囑告知值班護士醫(yī)師,患者12小時無尿,咳嗽、微喘,體溫38℃,急查心電圖,心率108次/分,通過詳細問家囑病史,決定用火罐治療。
2.1 尿潴留取穴 膀胱俞、水道、關元、中極、中極、三陰交。操作,先令患者俯臥,然后在雙側三焦俞及雙側膀胱俞,加拔火罐,15分鐘再令患者仰臥,在水道,關元、中極、三陰交拔罐15min。
火罐用北方醫(yī)療用品廠生產的玻璃罐有大小若干型號備用,用閃火法撥罐,用鑷子夾95%的乙醇棉球,點燃后在罐內繞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將罐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但須注意的是點燃的乙醇棉球,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
2.2 哮喘 取穴:風門、肺俞、太極、中澤、尺澤、定喘。
2.3 發(fā)熱 取穴:大椎、風池、肺俞、尺澤。
2.4 療效 經火罐治療后患者順利排尿,心率80次/分,體溫 36.5℃,呼吸平穩(wěn),安危入睡,后觀察幾月復發(fā),病情平穩(wěn)。撥火罐可以理三焦,通尿閉之功效。
急性尿潴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排出,本病常突然發(fā)生,或在慢性排尿困難的基礎上突然加重,臨床表現(xiàn)為小腹脹滿疼痛,有強烈尿意,但不能排出。中醫(yī)認為尿潴留主要是膀胱氣化失職所致,由于虛弱,肺氣不足,不能通調水道,故小便適用于排尿功能障礙引起的尿潴留。
感冒發(fā)熱,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火罐取穴大椎、風池、腧俞、尺澤、留罐15分鐘。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支氣管過敏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伴有哮鳴音,呼氣性呼吸困難和咳嗽,火罐取穴:風門、肺俞、大椎、膻中、尺澤、定喘、留罐10分鐘。
拔罐療法是一種溫熱的、機械的、溶血的刺激,雖然只是在局部或經腧穴的穴位上刺激,然而會引起局部和全反應,從而調整機體的功能,具有調節(jié)陰陽、疏通經絡,開達郁遏、宣通氣迫,扶正祛邪等作用,吸拔之后,局部白細胞數(shù)目的輕微增多和吞噬功能增強,以及網狀內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的增強,可以吞噬掉細菌和病毒,具有退熱、利尿、止咳平喘,消炎的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