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劍峰
正當全國上下強調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時候,從一個據說是“世界級企業(yè)”富士康卻接二連三地傳來噩耗:今年以來,該企業(yè)已有十二名20歲左右的員工墜樓死傷。
勞動之花在一個接一個地枯萎凋謝,資本之舌卻在一聲接一聲地辨解,強調什么“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什么“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進入富士康”等等。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些豆蔻年華的青年人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輕生?
一則,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年代,一個急劇變化的時期,高低貴賤,兩極分化,燈紅酒綠,人心不古;
二則,20歲左右的員工涉世不深,閱歷太淺,即使來自農村,也少有艱苦生活的磨練和嚴酷環(huán)境的考驗,吃苦耐勞精神和心理抗壓能力不強;
三則,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使它對勞動者毫不留情。富士康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血汗工廠”,卻在并不“血汗”的表面下,把現(xiàn)代化大生產推向極至,使工人變成一臺龐大生產機器上一個個“智能部件”。在這里,人被機器劫持,體力、青春乃至生命被資本無情地消耗,錢成為員工申請加班的動力,社交活動和人性化管理成為奢侈品……這種嚴格苛刻、缺乏尊重和個體關懷的工作環(huán)境,完全背離了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精神。試問,當人異化為物時,他(她)會作如何選擇呢?
如果我們建設的是傳統(tǒng)的資本主義,我們不會再說什么。但我們不是,我們建設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此,就要問一問:我們的政府哪里去了?我們的“組織”哪里去了?我們的社會哪里去了?——對于一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國家來說,所有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不但機構要健全,而且要充分發(fā)揮它們的職能。在我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同時,必須建立和完善能夠保障每一個公民應有權益的社會機制。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有可能使我們的勞動之花不至于過早地凋謝。
報紙上說,深圳市的一位副市長已經帶隊到富士康進行調查,并“與該集團高層商討防范措施”。但是大家都知道,去年有關部門就做過類似的調查,并且“事后多次向上級部門報告和提出建議”。
面對逝去的年輕的生命,但愿這次不會走過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