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能繁母豬(包括育肥豬)實行保險,是國務院出臺的一項惠農措施。前兩年,都是由養(yǎng)殖戶交定額的保險費(財政給予一定補貼),出了問題,保險公司支付定額的賠償金,即能繁母豬1000元/頭,育肥豬500元/頭。今年的生豬保險,保險公司確定的保額不變,但對賠償辦法進行了修改,將賠償標準由“定數”改成了“動數”,即能繁母豬死亡賠償不再是完全按照1000元/頭的標準,而是對死亡的能繁母豬稱重,按7元/千克計價,最高賠償1000元/頭。如200千克,計價1400元,但只賠償1000元;50千克,計價350元,但只賠償350元;育肥豬死亡賠償,也不是按照500元/頭的標準,而是按9元/千克計價,以500元/頭為上限,再減去絕對免賠額100元,每頭最高賠償400元。同時,保險公司對死亡的能繁母豬和育肥豬賠償時都要扣除殘值。許多養(yǎng)豬戶對此反應較大,筆者也認為此舉欠妥。
1.從保險責任看,死亡風險最大的是疫病。豬只死亡賠償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物理性的意外死亡;另一類是疫病導致的死亡。就豬只死亡原因來講,疫病死亡風險最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疫病死亡的,但臨床上多表現為慢性的,而這個過程是漸進的和消耗性的。一頭豬從發(fā)病到死亡,體重減輕幾十千克是很普遍的事。對死亡豬只論重量賠償,看似合理,實則不然。
2.從死亡豬只的處理要求看,相關法律有明確的規(guī)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對“染疫或者疑似染疫”及“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禁止屠宰、經營、運輸”。根據相關要求,對這些動物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對死亡豬只扣除殘值的要求是不妥當的。對育肥豬每頭減100元“絕對免賠額”,也是不合理的。
3.從保費與保額的標準看,二者有著密切聯系。相關部門核定保費標準,必然要考慮2個因素,即保險的責任和賠償的金額。在責任明確的情況下,保費與保額是對應的。能繁母豬保險,保費是按保額1 000元/頭確定,但絕大部分能繁母豬的市場價格遠遠高于1 000元,可能確有個別母豬因品種、個體等原因,市場價值不足1 000元,但核定價值、調整保額也應該在投保時進行,而不應該在母豬死亡以后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