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娟
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yī)院腫瘤血液科(215600)
化療在惡性腫瘤治療中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其在抗腫瘤的同時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亦常影響化療的正常進行。骨髓抑制是化療最主要的毒性反應,嚴重的骨髓抑制可造成急性粒細胞缺乏癥,機體免疫功能急劇下降,易合并感染,引起敗血癥。粒細胞缺乏癥患者置于普通病房,感染率可達100%[1]。張家港市中醫(yī)院腫瘤血液科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取潔凈層流病床實施保護性隔離對22例粒細胞缺乏癥患者進行護理,收到滿意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患者共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齡19~75歲。其中肺癌9例,胃癌6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5例,卵巢癌2例。
當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癥,其白細胞計數(shù)大多<1.0×109/L[2]。
本組患者6例發(fā)生在化療周期中,16例發(fā)生在周期化療后。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范圍在(0.1~1.0)×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22例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疲乏無力、頭暈、食欲減退,其中18例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合并口腔潰瘍15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肛門周圍感染1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1例。無1例因嚴重感染而死亡。
2.1.1 病房準備
采用蘇凈安泰公司ACP-894潔凈屏設置的層流床(潔凈度為100級),病房地面及室內物品家具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所有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用太空鳥床單元消毒器消毒,裝好圍簾,室內準備專用的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及注射護理用品。用紫外線消毒30min,啟動層流裝置1h后患者入住。
2.1.2 潔凈環(huán)境的保持
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單元、室內家具表面及地板、衛(wèi)生間1次,每天更換滅菌的床單被套。醫(yī)務人員進入病房需戴一次性無菌帽、口罩,換無菌隔離衣、戴鞋套,雙手用潔芙柔消毒凝膠消毒后才可接觸患者。醫(yī)護人員患有或懷疑患有呼吸道疾病者,應避免接觸患者。室內中央空調設置低速運行,保持空氣流通,注意調節(jié)適宜的室溫,防止患者受涼。
本組18例發(fā)熱患者體溫在37.5~40.5℃。若體溫超過39.0℃,患者無畏寒、寒戰(zhàn),可頭部、腋下、腹股溝置冰袋,或行溫水或酒精擦浴(有出血傾向者禁用)[3]。如患者體溫持續(xù)不降,按醫(yī)囑給予退熱藥物(腎功能不全患者禁用消炎痛栓),藥后觀察體溫下降情況。
患者入住潔凈層流病房缺少家屬、病員之間的交流,會產(chǎn)生孤獨感。因此,護理中應提供主動服務,經(jīng)常巡視病房,關注患者主訴,耐心解答各種問題,增加家屬陪伴時間,患感冒或有感染性疾病的家屬避免接觸患者。醫(yī)護人員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4.1 粒細胞缺乏癥患者皮膚護理尤為重要,要及時行溫水擦浴,特別是皮膚皺褶處要擦洗干凈,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增加患者舒適感;同時要修剪患者指甲,防抓破皮膚發(fā)生感染。
2.4.2 指導患者早、晚用軟毛牙刷刷牙,每日三餐后及睡前用5%碳酸氫鈉液漱口,護理人員每日觀察口腔黏膜情況,如口腔黏膜是否完整、牙齦是否腫脹。
2.4.3 預防肛周感染,協(xié)助患者大便后用溫開水或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便后及時用肥皂液洗手。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特別是要做好體溫的監(jiān)測,觀察有無伴隨癥狀,如惡心、嘔吐及嘔吐物、排泄物的顏色、次數(shù)、量,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及感染灶等,每天檢查血常規(guī)1次,注意觀察白細胞、粒細胞的生長狀況。
本組6例化療周期中的患者均立即停靜脈化療,遵醫(yī)囑使用抗菌藥物及升白細胞的藥物。本組18例發(fā)熱患者均使用泰能加萬古霉素兩聯(lián)高效抗生素Q8H靜脈滴入,要嚴格掌握用藥時間,以保證有效血藥濃度。了解各種升白細胞藥物的作用、副作用、給藥途徑及保存方式,以便能正確使用[4]。本組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時,每日按醫(yī)囑準時注射集落刺激因子,絕大部分患者在注射3~5d后白細胞數(shù)量恢復到1.0×109/L以上,體溫也得到較好控制。
惡性腫瘤患者在化療期間以及化療后要注意監(jiān)測白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一旦確診為粒細胞缺乏癥,應立刻安排入住層流潔凈病房進行保護性隔離,最關鍵的是立即停用引起該病的藥物,同時積極控制感染,使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促進粒細胞的恢復,縮短中性粒細胞減少期,以減少骨髓抑制期感染合并癥的發(fā)生率。在治療的同時,精心做好各項護理,才能確保每例粒細胞缺乏癥患者成功治愈。
[1] 譚元菊. 78例惡性血液病醫(yī)院感染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1994,7 (2):65.
[2] 戚仁鐸,王友赤.診斷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289.
[3] 葉仁高,陸再英.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619.
[4] 張?zhí)鞚?徐光偉.腫瘤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