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蘭
四川省滎經(jīng)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滎經(jīng) 625200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糖尿病65例,男38例,女 27例。年齡 11—82歲,平均空腹血糖 8.97±2.98mmol/L,餐后 2h血糖 11.05±2.85mmol/L,I型糖尿病 4例,2型糖尿病 61例,其中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病變 2例,糖尿病腎病 10例,糖尿病足 2例,眼底病變 10例。低血糖昏迷 3例,酮癥酸中毒 5例。
2.1.1 病史,身體評估。病人多有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輕、傷口愈合不良,經(jīng)常感染等主訴。
2.1.2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崭鼓蛱顷栃?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 2小時血糖≥11.1mmol/L[1],血甘油三脂、膽固醇、脂蛋白增多,并發(fā)酸中毒可有尿酮陽性、電解質(zhì)、血PH值、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異常。
2.1.3 心理社會資料。糖尿病是終身疾病,病人易致焦慮、抑郁等情緒,對疾病缺乏信心,或?qū)膊”o所謂態(tài)度而不予重視。病人親屬對病人的反應和支持也有影響,應予評估。
2.2 急診護理 對低血糖昏迷及酮癥酸中毒病人應維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為主。
2.2.1 迅速建立有效循環(huán),建立 2條以上靜脈通道,配合醫(yī)生準確靜脈給藥,糾正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失調(diào),確保輸液、用藥通暢,按時完成補液量。
2.2.3 急救觀察。密切觀察神志、瞳孔、血壓、脈搏、呼吸、面色的改變,準確記錄 24小時出入液量,每 15—30min測量、記錄一次,每 1—2小時測量血糖一次,動態(tài)觀察血電解質(zhì)、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
2.2.4 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注意保暖,預防褥瘡和繼發(fā)感染。
2.3 一般護理
2.3.1 飲食護理:控制主食和總熱量,規(guī)律進餐,參照理想體重 [理想體重 (kg)=身高 (cm)-105]和活動強度計算每天所需熱量,按三餐 1/5、2/5、2/5或 1/3、1/3、1/3分配,制定合理飲食,禁酒,忌食糖及糖制品。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雜糧。
2.3.2 藥物護理:合理用藥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指導患者嚴格按醫(yī)囑用降糖藥物,注意藥物的用法和配伍禁忌,如磺脲類藥物宜在飯前 30min服用;雙胍類藥物應于進餐時或餐后服用;胰島素不能冰凍,避免溫度過低或過高(不宜<2度>30度,不能劇烈晃動,注射前 1h自冰箱取出,升溫后普通胰島飯前 30min皮下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在早餐前 1h皮下注射,長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應先抽吸短效胰島素,再抽吸長效胰島素,以免魚精蛋白混入普通胰島素瓶內(nèi)發(fā)生反應。
2.3.3 運動療法:加強運動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體質(zhì),降低血糖、血脂,對糖尿病患者十分有效,但要限制運動強度,每周 3次以上,選在飯后 1h鍛煉 20-30min。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運動中應預防低血糖反應。
3.1 穩(wěn)定情緒,避免刺激,使患者認識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須終身治療。明確此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從而引起糖、蛋白質(zhì)和脂肪代謝紊亂,臨床體征為血糖、尿糖升高。要求患者保持情緒樂觀和穩(wěn)定,才能積極配合治療,才能控制糖尿病。
3.2 說明適當節(jié)制飲食,可減輕胰胰島 β細胞負擔。所以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對各型糖尿病人是基本治療措施。三餐飲食,計劃定時,定量進餐,否則進餐提前或錯后可引起低血糖反應或血糖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飲食的同時,多食用粗糧、水果、蔬菜等富含葉酸、B族維生素的食物,可使血糖明顯下降,血管并發(fā)癥明顯減少。
3.3 學會正確注射胰島素,知道藥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并在出院前評估患者操作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強化補課”。
3.4 了解體育鍛煉在治療中的意義。掌握鍛煉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項。運動中如感到頭暈。乏力、出汗應立即停止運動。
4.1 積極搶救酮癥酸中毒及低血糖昏迷病人實施搶救護理工作,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質(zhì)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準確補液,及時準確胰島素的治療和護理極為重要。本組病例無死亡。
4.2 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生命質(zhì)量,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起到了很好效果,本組患者經(jīng)健康教育、急性期積極配合治療,出院后定期復查,發(fā)揮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組病例只有 2例發(fā)生低血糖昏迷再次入院。
[1]尤黎明,吳瑛.內(nèi)科護理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41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