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挺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基礎醫(yī)學部 河南南陽 473058)
1.1 研究對象
選擇南陽醫(yī)專一附院心內(nèi)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的住院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颊?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齡61~80歲,平均68歲。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心臟B超、心電圖等確診為充血性心衰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Ⅳ級,有高血壓病史者16例,有糖尿病病史者8例,既往有心肌梗死者8例;擴張型心肌病16例,風濕性心瓣膜病7例,先天性心臟病2例。合并I度房室傳導阻滯4例。
1.1.1 受試者納入標準 (1)年齡61~80歲,性別不限;(2)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心臟彩超、心電圖等確診的患者;(3)試驗前2周內(nèi)未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或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4)室性早搏總數(shù)≥1000次/24h或30次/h者。
1.1.2 受試者排除標準 (1)心源性休克患者;(2)甲狀腺機能異?;颊?(3)持久性心房纖顫患者。(4)洋地黃中毒電解質(zhì)紊亂及酸堿平衡引起心律失常;(5)多器官衰竭及顯著的心動過緩者;(6)年齡在60歲以下,80歲以上者;(7)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最近2周內(nèi)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或服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但無效,在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治療(強心、利尿、擴血管、心肌細胞營養(yǎng)劑)的同時,給予口服胺碘酮0.2g,3次/d,7~12d后改為0.2g,1次/d,維持6周。用藥期間根據(jù)患者心率和心律調(diào)整藥量。若出現(xiàn)Ⅱ度以及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性心動過緩心率<45次/min者停藥。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試驗前及用藥第4周給患者行24h動態(tài)心電監(jiān)測、超聲心動圖、胸片檢查、甲狀腺功能,試驗期間至少觀察4次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zhì)、心電圖等,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藥物不良反應。主要評價用藥4周后胺碘酮對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和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定標準
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評定[1](ESVEM標準)患者用藥前后自身對照,達到以下標準為顯效:在觀察期內(nèi)心律不齊完全消失或者早搏次數(shù)小于3次;有效:(1)室性早搏減少≥75%;(2)成對室性早搏減少≥80%;(3)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15個連續(xù)早搏以上的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5個連續(xù)早搏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無效:每分鐘早搏數(shù)量雖然減少,但治療后早搏每分鐘仍多于5次,頻發(fā)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對室早或短陣室速仍存在。
1.5 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2周后,80例中顯效4例,有效41例,無效35例,治療總有效率55%。竇性心律患者心率(HR)由(94.46±14.34)次/min減至(76.30±10.36)次/min(P<0.01)。治療期間,1例出現(xiàn)嚴重竇性心動過緩(HR<40次/min),停藥5d后恢復,無一例心功能惡化、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治療5周后觀察80例中顯效9例,有效58例,無效13例,治療總有效率85%。竇性心律患者HR由(94.46±14.34)次/min減至(68.4±7.4)次/min(P<0.01)。治療期間,無一例心功能惡化、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猝死。
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具有輕度非競爭性的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且具輕度Ⅰ及Ⅳ類抗心律失常藥性質(zhì)。主要電生理效應是延長各部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及有效不應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動。抑制心房及心肌傳導纖維的快鈉離子內(nèi)流,減慢傳導速度。減低竇房結(jié)自律性。對靜息膜電位及動作電位高度無影響。對房室旁路前向傳導的抑制大于逆向。由于復極過度延長,心電圖有Q-T間期延長及T波改變。靜注有輕度負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對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可影響甲狀腺素代謝,胺碘酮的特點為半衰期長,服藥次數(shù)少,治療指數(shù)大,抗心律失常種類多。它能調(diào)節(jié)缺血心肌細胞內(nèi)能量代謝,減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壞,保護細胞膜和細胞器結(jié)構(gòu)和功能完整,清除自由基,對抗脂質(zhì)過氧化,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80例患者治療2周后,45例室性早搏明顯減少,而且心功能也得到改善,治療總有效率55%,與文獻報道相似[2]。治療5周后觀察,67例室性早搏明顯減少,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治療總有效率85%。我們認為,胺碘酮可用于臨床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其療效肯定,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輕微,是一種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1]Reifel JA,Retter MJ,Freedman RA,et a1.Influence of Hoher monitor and electrophysiolgic study methods an d eficacy criteria on the outcome.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Nafion in the ESVEM tria1[J].Prog Cardiovas Dis,1996,38:359~370.
[2]邵劍明,徐敏敏,陶謙民.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應用探討[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l(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