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君
半夏瀉心湯出自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全方由辛開之半夏、干姜,苦降之黃芩、黃連,甘補之人參、炙甘草、大棗三組藥物組成。主治寒熱錯雜之心下痞證,為調和脾胃之代表方劑,后世廣泛用于各種消化道疾病,且每多效驗。筆者自2007至2009年,把凡具有胃脘痞悶疼痛、惡心或嘔吐、噯氣吞酸、胃中嘈雜、大便不調或泄瀉的胃腸疾病。本著異病同治的原則,均按祖國醫(yī)學的胃脘痛證辨治,用半夏瀉心湯加白芨、制乳香、蒲公英、赤芍、三七粉、吳茱萸治療,療效較好,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58例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其中男26例,女32例;年齡最大67歲,最小19歲,平均43歲。病程1個月以內5例,1~6個月31例,6個月以上22例。胃鏡或X線鋇劑造影檢查:胃潰瘍35例,十二指腸潰瘍19例,淺表性胃炎2例,急性胃炎2例。臨床主要癥狀為胃脘疼痛、心下痞滿、納呆腹脹。其中胃脘燒灼痛21例,脹痛38例,冷痛9例;進食后疼痛加重6例,減輕者4例。伴有癥狀:伴大便干結者12例,大便稀溏者29例;糞便潛血陽性者27例;伴有噯腐吞酸者36例;惡心欲吐者7例。
方藥組成:半夏12g、黨參15g、黃芩10g、黃連9g、干姜12g、大棗5枚、甘草6g、白芨10g、制乳香3g、蒲公英15g、三七粉3g(分吞)。每日l劑,水煎服,7劑為一療程。服藥時間最短5d,最長6個療程。
加減:胃灼熱反酸加吳茱萸3g,烏賊骨、瓦楞子各30g;胃陰虛明顯者加沙參、麥冬、石斛;脾虛濕盛者加薏苡仁、茯苓、白術各15g;胃酸者加焦三仙各15g;胃痛甚加元胡12g、川楝子10g、九香蟲10g、丹參15g;胃寒泄瀉者減黃芩,加肉桂5g、砂仁6g、山藥l0g、扁豆15g,重用干姜至15g;腹脹者加香附10g、木香6g;呃逆者加蘇梗10g、旋復花10g或代赭石15g;解黑便或糞便潛血試驗陽性者加地榆炭10g;胃脘灼痛、大便干結、體質壯實者加枳實、大黃各10g。治療期間囑其忌煙酒、生冷油膩、煎灼及辛辣動火等刺激性食物,宜清淡松軟食物。尤忌過度思慮及憂郁,注意調養(yǎng)情志,避免情志刺激。
治愈:胃病及其他癥狀消失,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正常,胃脘疼痛消失,飲食增加,精神明顯好轉,大便恢復正常。好轉:胃痛緩解,發(fā)作次數減少,其他癥狀減輕,半年未復發(fā),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有好轉。未愈:癥狀無改善,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無變化。
痊愈:癥狀基本消失40例,癥狀緩解好轉2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1%。
中醫(yī)認為導致胃脘痛之因素有飲食失節(jié)、七情內傷、勞逸失度等,但究其病機之關鍵,乃胃氣失于和降、本虛標實、虛實互見、寒熱錯雜、升降失常而致胃脘脹滿、隱痛、呃逆、噯氣、納滯等癥狀,故對本病之治療,“補之不可,攻之不可,欲得其平,須從緩治”(《景岳全書》),宜仲景方半夏瀉心湯,原為“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而以他藥下之……此為痞”而設,由于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是病邪由太陽傳入少陽,若誤下后,損傷脾胃,以致脾胃升降失職,寒熱錯雜之邪干于中焦,故出現(xiàn)心下痞滿的癥候,而半夏瀉心湯正好具有健中和胃,降逆除痞,平調寒熱。標本兼治的功效。方中黃芩、黃連苦寒清熱,與半夏、干姜配用,辛開苦降,寒熱并用,陰陽并調;佐以參、草、大棗甘溫益氣補其虛,白芨、制乳香、三七粉活血化瘀生肌;蒲公英清熱解毒。筆者體會,臨床凡胃脘痛以脹滿和隱痛為主癥者,用本方加味治療,對消化系統(tǒng)、胃腸道功能紊亂等有著顯著療效。
胃脘痛(包括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fā)胃潰瘍的元兇,控制和清除幽門螺桿菌是治療的關鍵,而半夏瀉心湯具有顯著的抑殺幽門螺桿菌的作用。據有關實驗,黃芩、黃連、蒲公英抑制幽門螺桿菌效果明顯,白芨、制乳香、三七可以促進胃黏膜的修復。動物試驗表明,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大鼠,若出現(xiàn)有屬于中醫(yī)辨證為“脾虛”,出現(xiàn)胃腸脹氣、納呆便溏等癥狀。予以半夏瀉心湯,可使大鼠的癥狀明顯好轉。另外,國內外學者進一步研究表明,半夏瀉心湯可顯著地降低潰瘍的發(fā)病率,用藥后可使局部炎癥滲出及壞死減少,促使?jié)兠姹M快縮小,并減輕肉芽組織及瘢痕中的白細胞浸潤。日本學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半夏瀉心湯能阻斷機體組織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自由基,減少氧自由基對胃黏膜上皮的損傷,維持對胃黏膜的正常血供,保護胃黏膜和胃液屏障。醫(yī)學家通過對該方的生化分析研究,以及對大鼠的實驗病理學改變的觀察,證實該方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可調節(jié)胃液的分泌,改善胃腸功能,減輕胃腸道炎癥,修復受損傷的黏膜。促使萎縮腺體再生,對腸上皮化生使之發(fā)生逆轉,從而起到抗癌防細胞突變的作用。
此外,半夏瀉心湯對胃腸道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即在胃運動受到抑制時,有明顯的促進胃蠕動次數和幅度,縮短胃排空時間的作用;在胃運動增強時,具有抑制胃運動作用,而多潘立酮則無此作用,對正常情況下的胃腸運動,給予半夏瀉心湯無明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