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旭輝
(江蘇省海門市人民醫(yī)院腦外科 江蘇海門 226100)
顱腦外傷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所造成的損傷。按損傷后腦組織是否與外界相通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損傷。常見的腦外傷有頭皮裂傷、頭皮撕脫傷、頭皮血腫、顱骨骨折、腦震蕩、腦挫裂傷、顱內血腫等。受傷后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及意識、思維、感覺、運動障礙。顱腦外傷病情復雜、變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部分患者需手術治療[1]。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64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開顱減壓術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64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齡19~65歲,平均(32.5±4.5)歲;病程2h至3d,平均(43.3±8.4)h。致病原因:以交通事故為主,交通事故54例,高處墜落10例。所有患者均經CT等檢查證明為重型顱腦外傷。所有患者均出現昏迷、瞳孔對光反射遲鈍、頸部強直、肌緊張等臨床表現。12例患者合并有胸部外傷,9例患者合并有腹部外傷。
所有患者均采用開顱減壓術進行治療。麻醉采用全身麻醉,給予氣管插管,并在術前給予脫水、利尿進行治療。應用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去除骨瓣開骨窗,剪開硬膜,直視下清除血腫,術中要注意及時止血。如出現腦挫裂傷,應及時清除壞死的腦組織;如出現腦腫脹,應行顳極腦葉切除術[2]。術后放置引流管。
術后使用格拉斯格預后評價:(1)良好:術后恢復良好,CT復查無血腫或出血;(2)中殘:存在某些神經、精神障礙的臨床癥狀,個人生活基本能夠自理,CT復查無血腫或出血;(3)重殘:意識清楚,生活需要其他人協(xié)助,CT復查無血腫或出血;(4)植物狀態(tài):長期昏迷,臨床癥狀無改善;(5)死亡[3]。
所有64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死亡3例,所有患者均于術后進行格拉斯格預后評價,良好24例(37.5%),中殘19例(29.7%),重殘14例(21.9%),植物狀態(tài)4例(6.3%),死亡3例(4.7%)。3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為腦組織、腦細胞缺血缺氧引起腦死亡。所有患者均進行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以上,隨訪內容主要以輔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為主。
顱腦外傷多發(fā)于交通事故中,一般傷情比較復雜,需要緊急處理。在全身各部位損傷中,顱腦損傷僅次于四肢損傷,居第2位。顱腦外傷是較嚴重的意外傷害,現場急救十分重要。應根據傷者呼吸、循環(huán)(脈搏、血壓)、神志(清醒、昏迷)、受傷外力大小、外傷類型、傷者年齡等,迅速判定傷情,分出輕、中、重,力求準確,以免延誤搶救時機。重型顱腦損傷因傷殘率和死亡率始終居高不下,降低其并發(fā)癥和死亡率一直是神經外科的重要研究課題[4]。
重型顱腦外傷病情嚴重,顱內壓迅速增高,繼發(fā)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繼發(fā)性腦損害,進而導致致殘率和致死率增高。術后24~48h內,應重點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瞳孔變化。防止再出血和腦水腫。顱腦損傷傷情判斷和預后評估及手術時機的掌握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顱腦損傷后的傷情判斷,主要依據GCS評分和昏迷時間及心肺功能來判斷[5]。
本組患者以交通事故為主,交通事故54例,外傷強烈沖擊腦部,導致廣泛的腦挫裂傷,硬膜外、硬膜下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血腫嚴重影響腦部血液循環(huán),進而繼發(fā)腦腫脹,甚至形成腦疝。手術治療可明顯降低顱內壓,清除血腫和壞死腦組織,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
綜上所述,開顱減壓術是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首選治療方法,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1]宋天才.嚴重顱腦復合傷的救治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18):134~135.
[2]劉明鐸,易聲禹.顱腦傷情的判斷與分析[M].第2版.實用顱腦損傷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4:213~240.
[3]周三權,潘新宇,鄭鈞.大骨瓣開顱半骨瓣減壓治療重型顱腦外傷[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07,12(2):162~163.
[4]吳春明,盧軍,董斌.老年重型顱腦外傷的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08,12(4):310~311.
[5]梁明華,韓笑,王曉剛,等.31例特重型顱腦損傷致腦疝病人的救治經驗[J].海南醫(yī)學,2005,16(3):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