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國振* 杜曉莉** 何海峰***
**河南省開封市蔬菜研究所
通過對保護地黃瓜病蟲害的系統(tǒng)調(diào)查,闡述了保護地黃瓜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shù)。
保護地黃瓜;病蟲害;發(fā)生特點;綜防技術(shù)
通過對保護地黃瓜病蟲害的系統(tǒng)調(diào)查,近年來在開封地區(qū)早春黃瓜栽培中發(fā)生的病害種類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生理漚根、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細菌性角斑病、根結(jié)線蟲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蟲害主要是蚜蟲、紅蜘蛛、白粉虱、美洲斑潛蠅。
1、保護地黃瓜病蟲害種類、危害癥狀
1.1.1 黃瓜猝倒病莖基部有水浸狀病斑,漸變黃褐色,并逐漸干枯,呈線狀,使幼苗突然貼地倒伏(這時葉片尚未凋萎,故稱猝倒)。當(dāng)濕度大時,還會出現(xiàn)腐爛狀,并有白絮狀菌絲。此病屬于真菌性土傳病害。在低溫高濕條件下易發(fā)病,在有水、有雨條件下傳播較快。一般在1-3葉的幼苗期易發(fā)病。
1.1.2 黃瓜立枯病立枯病的主要癥狀是,在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出現(xiàn)橢圓形暗褐色凹陷斑,擴展后繞1周,使莖萎縮干枯而死亡。但死而不倒,故稱立枯病。癥狀進一步發(fā)展,則根莖皮層呈褐色,并逐漸腐爛,同時病斑處有不太明顯的淡褐色輪紋狀或蛛絲狀霉?fàn)钗?。立枯病屬于真菌病害,通過土壤傳播。在高溫高濕或高溫干旱條件下,都易引起這種病害蔓延。
1.1.3 黃瓜漚根病 主要表現(xiàn)為根皮發(fā)銹腐爛,地上部分萎蔫,葉緣變褐干枯,整個植株很容易拔起。黃瓜漚根屬于生理病害。主要是由于長期低地溫或遇連陰天氣形成的低溫高濕,而引起的病害。
1.1.4 黃瓜炭疽病 炭疽病可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病葉上有淡褐色圓形病斑,嚴重時葉片干枯;莖蔓上有黃褐色凹陷的橢圓形病斑,嚴重時病斑繞莖蔓擴散使植株枯死;瓜條上病斑為暗褐色凹陷斑,后期病斑開裂,分泌紅色粘稠物。炭疽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上或病殘體上越冬,病菌通過植株表皮或傷口侵入,借助于引種、播種和雨水進行傳播。當(dāng)氣溫在24℃左右、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葉面有露珠時,則易發(fā)病。在低溫高濕、大水浸灌條件下或連作地段,發(fā)病更為嚴重。
1.1.5 黃瓜霜霉病黃瓜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病葉正面有黃綠病斑,葉緣和葉背有水浸斑,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斑,潮濕時葉背面有黑灰色霉層,后期病葉卷曲形成黃干葉,且易破碎。黃瓜霜霉病又稱跑馬干、黑毛病,屬于真菌病害。病菌在葉片上越冬,借助葉片上的水滴浸入葉肉,靠空氣流通和田間作業(yè)進行傳播。當(dāng)氣溫在20-24℃時,相對濕度在85%以上,葉面有水珠時,此病易流行。
1.1.6 黃瓜灰霉病 灰霉病危害葉片、幼莖和幼瓜。病菌從開敗的花侵入,使花瓣和臍部呈水浸狀,并生有灰霉;腐爛物落到莖葉上,引起莖葉發(fā)病,嚴重時使下部莖節(jié)腐爛折斷,植株枯死。黃瓜灰霉病屬于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借助氣流和雨水傳播。在氣溫15-30℃,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易蔓延。
1.1.7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病葉有水浸狀淡褐斑,后期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斑,潮濕時葉背面有乳白色菌膿,干燥時呈白薄膜狀(故稱白干葉),質(zhì)脆易穿孔。病莖縱裂呈水浸狀腐爛,干枯后變褐色。病果有水浸斑,潮濕時軟腐,并有灰白色菌膿。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屬于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上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氣孔或傷口侵入植體,借助引種、移苗、氣流和雨水進行傳播。在氣溫24-28℃,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易發(fā)病。
1.1.8 黃瓜根結(jié)線蟲病 只危害根系,幼蟲蛀入根系后,刺吸汁液,由于蟲體長大和分泌物的作用使根系局部膨大,形成根結(jié),嚴重時連接形成塊狀根;破壞內(nèi)部輸導(dǎo)系統(tǒng),使養(yǎng)分和水分輸導(dǎo)受阻,植株表現(xiàn)缺水缺肥癥狀,直至枯黃而死。黃瓜根結(jié)線蟲病是由根結(jié)線蟲侵染引起的病害。線蟲在土壤或病殘體上越冬,由幼蟲從毛細根侵入,借助移苗、雨水、病殘體進行傳播。在氣溫15-25℃易發(fā)病。
1.1.9 黃瓜白粉病 發(fā)病初期葉被面產(chǎn)生白色圓形粉狀斑,擴大后成片,長一層白色粉狀物。葉片布滿白粉后變成灰白色,葉片變黃后干枯死亡,不脫落。黃瓜白粉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瓜類植物的殘體上越冬,借風(fēng)和雨水傳播,在高溫高濕或干旱環(huán)境重要條件下易流行,主要在早春茬黃瓜生長后期發(fā)生。
1.1.10 黃瓜枯萎病枯萎病(又稱蔓割病、萎蔫病、死秧?。┒嘣邳S瓜開花結(jié)果后才發(fā)病。在莖葉上表現(xiàn)癥狀。病葉呈失水狀,萎蔫下垂,植株的一側(cè)或部分葉片先發(fā)病,逐漸蔓延到全株葉片。病莖基部縱裂,莖的維管束變成褐色。潮濕時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色霉?fàn)钗?,并有琥珀狀膠狀物溢出。黃瓜枯萎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里越冬,通過根毛或根部的傷口浸入植體,可借助于土壤或田間作業(yè)進行傳播。當(dāng)氣溫在24℃左右,相對濕度在90%左右時易發(fā)病。
1.1.11 黃瓜疫病 黃瓜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病葉有水浸斑,干燥時呈青白色,且易破碎,或者葉片下垂;病莖的基部有暗綠色水漬斑,后期病斑縊縮,使基上部莖葉枯死;病瓜有浸狀縊縮凹陷斑,潮濕時易長出白腐爛,并有腐臭味。黃瓜疫病屬于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里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根和葉片浸染植體,借助風(fēng)雨或灌溉進行傳播。氣溫在28-30℃、土壤濕度大時易發(fā)病。
1.2 黃瓜蟲害種類、危害癥狀
1.2.1 蚜蟲 以卵在樹干和枯草上越冬,也可以成蟲和若蟲在保護地寄主上越冬,當(dāng)氣溫在15-25℃,氣候干燥時易引起蚜蟲蔓延。黃瓜蚜蟲的成蟲和幼蟲,在瓜葉背面或幼嫩莖芽上群集,吸食汁液,葉片受害后卷縮畸形,嫩莖芽受害嚴重時形成團頭。并傳播病毒。
1.2.2 紅蜘蛛 黃瓜受紅蜘蛛為害后,葉片上初期出現(xiàn)白色小斑點,嚴重時有枯黃或紅色斑塊,嚴重時全株葉片干枯,植株早衰、減產(chǎn)。以成蟲在土壤、墻面、樹干等的裂縫中越冬,也可以成蟲在保護地寄主上越冬。當(dāng)氣溫達10℃時即開始活動。
1.2.3 白粉虱 白粉虱的成蟲和若蟲,在瓜葉背面吸食汁液,葉片受害后失綠變黃、萎篶直至整株枯死;并可傳播病毒;其分泌的蜜露能在葉片上形成煤污狀斑點,影響光照。白粉虱以若蟲和成蟲在保護地寄主上越冬,氣溫在15-30℃適宜其發(fā)生。
1.2.4 斑潛蠅 斑潛蠅以成蟲吸取植株葉片的汁液為害,在葉片上形成近圓形點狀凹陷,幼蟲潛食葉片上下表皮之間的葉肉,并形成隧道。斑潛蠅以幼蟲和成蟲在保護地寄主上越冬,氣溫在15℃以上繁殖較快。
2.1.1 選用抗病品種:早春保護地黃瓜栽培前期處于棚內(nèi)溫度、濕度及光照等生態(tài)因素都不能滿足黃瓜健康生長發(fā)育的條件下,植株的抗病性及自然補償能力顯著降低。因此,應(yīng)選用適應(yīng)低溫能力強且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如津春3號、中農(nóng)1、農(nóng)大12、農(nóng)城3號或進口無刺小黃瓜等。
2.1.2 種子和苗床土消毒:播種前一定要進行種子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溫燙浸種、藥劑浸種、藥劑拌種、干熱處理等,可以有效的防治種子攜帶病菌。育苗床選擇在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或?qū)iT的育苗室。營養(yǎng)土的來源,也為未種植過瓜類作物和茄果類作物的地塊取土,并經(jīng)嚴格消毒后再使用。
2.1.3 培育壯苗:出苗后,采取晝高(25--30℃)夜低(12-16℃)大溫差管理。如果出現(xiàn)連續(xù)低溫寡照天氣時,在室內(nèi)安裝日光燈進行補光增溫。定植前低溫(6-7℃)煉苗,增加養(yǎng)分積累,提高抗逆性。
2.1.4 嫁接栽培:利用黑籽南瓜等抗性砧木嫁接黃瓜,可有效解決枯萎病的發(fā)生;降低根結(jié)線蟲病和其它土傳病害的發(fā)生和為害;增強植株的抗低溫能力;克服各種鹽分對植株形成的生理障礙;延長采收期15-20d,增產(chǎn)10--20%。
2.2.1 設(shè)置防蟲網(wǎng):定植前15-20d蓋棚膜前,先在通風(fēng)口及出入口安裝50--60目防蟲網(wǎng),然后蓋膜,可有效阻止害蟲遷入。
2.2.2 棚室消毒:在黃瓜播種或定植前要對棚室骨架、竹竿、吊繩及棚室內(nèi)土壤進行消毒。每667㎡棚室可用硫磺粉1-1.5kg、鋸末3kg,分5-6處放在鐵片上點燃;或5 2%百菌清UF250g點燃熏蒸,可消滅越冬的蟲卵、病菌。
2.2.3 配方施肥:重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補施微肥。每667㎡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磷肥80--100kg,硫酸鉀15--20kg,鋅肥、硼肥各1kg。均衡植株的營養(yǎng),提高植株免疫力,減輕病害的發(fā)生。
2.2.4 地膜覆蓋栽培,增溫降濕防病:實行雙壟栽培,地膜全田覆蓋栽培,膜下暗灌。能適當(dāng)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根系發(fā)育;降低棚內(nèi)空氣濕度,有效減輕黃瓜霜霉病、灰霉病、等喜濕性病害的發(fā)生。
2.3.1 張掛反光幕:在日光溫室北墻張掛高1.5-2.0m的鍍鋅反光幕,具有增光提溫,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性作用。
2.3.2 生態(tài)調(diào)控:利用保護地環(huán)境條件的可控性,通過排濕換氣等措施,最大限度的縮短適宜病蟲發(fā)生的溫濕度組合時間,達到促進黃瓜生長,控制病害發(fā)生的目的。據(jù)近幾年研究及實踐:1、對黃瓜實行變溫、變濕管理。即白天棚室溫度保持在25--30℃,空氣相對濕度30--70%;前半夜溫度20--15℃,濕度90--95%,后半夜溫度15--10℃,濕度95--100%;2、合理澆水。定植一周后澆緩苗水,根瓜坐住后蹲苗。根瓜15cm,蹲苗結(jié)束。澆一小水。根瓜采收澆一次透水,以后保持濕潤??捎行Э刂泣S瓜霜霉病、灰霉病及菌核病發(fā)生,能達到不用藥防治的程度。
2.3.3 黃板誘殺:根據(jù)斑潛蠅、溫室白粉虱、蚜蟲等害蟲有趨黃性的習(xí)性,可以在棚室內(nèi)懸掛誘蟲黃板對成蟲進行捕殺,每667㎡室、大棚用量40cm×25cm黃板15-20片。黃板的高度以其下緣略高于黃瓜植株的生長點,每天消除其上誘集的蟲尸,并涂上凡士林或黃油,可使蟲口降低50%以上。
2.3.4 高溫悶棚:選晴好天氣,前1d先澆一次透水,在上午10-11時關(guān)閉所有的通風(fēng)口,使棚內(nèi)黃瓜生長點處溫度升到44--45℃,持續(xù)2h,可有效抑制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的蔓延。悶殺后,緩慢通風(fēng),使溫度逐漸恢復(fù)到正常溫度。
2.3.5 松土提溫,增強土壤的通風(fēng)性:黃瓜種植一般為寬窄行,寬行由于人經(jīng)常行走,土壤板結(jié),通透性變差,根系生理功能過早衰退,吸水、吸肥能力變差,植株長勢弱。因此,黃瓜定植后,每隔15-20d中耕1次,深度15--20cm,為黃瓜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條件,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2.3.6 摘除病葉、病果及殘余的花瓣柱頭:黃瓜生長起及時摘除植株中下部的病葉,一方面增強通風(fēng)透光,降低濕度;另一方面減少傳染源,有效降低葉部病害的發(fā)生。對黃瓜灰霉病可及時摘除黃瓜的花器,去除灰霉病的最佳侵染部位,對其防治效果達90%以上;對枯萎病要及時拔除病株帶到田外銷毀。
2.4.1 苗期藥劑防治 猝倒病、立枯病可用殺毒礬wp500倍液或百菌清wp600倍液噴,連續(xù)噴2-3次,每隔7d一次,并應(yīng)及時拔除病苗。霜霉病、炭疽病可用一薰靈FU,每標(biāo)準棚100g,每隔7d薰一次。將藥均勻的擺放在大棚內(nèi),收工前,由里向外順序逐一點燃引火捻,密閉一夜,第2d早晨打開大棚門。蟲害主要是蚜蟲,可用萬靈wp1000倍液噴施。
2.4.2 生長期藥劑防治 在上述綜合措施采取以后,田間發(fā)生病蟲害時,可以根據(jù)發(fā)生的具體種類選用高效低毒農(nóng)藥進行防治。不同病蟲害用藥種類和方法如下:
1 )霜霉病、疫病:發(fā)病前選用70%代森錳鋅wp、75%達克寧wp600倍液等保護劑10d左右噴1次。發(fā)病后選用53%金雷多米爾WG600--800倍液、50%安克WP 1000倍液、72%普力克AS800倍液、64%殺毒礬WP400倍液、72%杜邦克露WP600倍液等治療劑交替使用,7d1次。噴藥時間以下午4:00以后為宜。當(dāng)病害發(fā)生,又遇陰雪天氣時,可選用5%百菌清DP每667㎡ 1.5--2.0kg,或于傍晚每667㎡使用百菌清FU350g熏煙4--6h。
2 )灰霉病:發(fā)病初期選用50%速克靈WP,或50%撲海因WP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WP800倍液,或50%多菌靈WP600--800倍液,每隔5--7d噴1次,連噴2--3次。當(dāng)病害流行時,在全田噴霧的同時,用小噴霧器,使用上述藥劑,但濃度提高20%,對準發(fā)病的花器官進行二次聯(lián)防,將可有效控制該病的流行。若遇陰雨天,不宜噴霧,可選用10%速克靈FU每100㎡ 50g,或10%滅克DF每667㎡1kg噴粉。
3 )炭疽病:可選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WP500倍液,70%代森錳鋅WP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800倍液,2%小蘇打液,7d噴施1次,連噴2--3次。
4 )白粉病: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WP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800倍液,40%多硫SC1000倍液。因粉銹寧對黃瓜生長點有抑制作用,應(yīng)慎用。
5)根結(jié)線蟲病:采用低毒高效環(huán)保型農(nóng)藥,10%福氣多GR,畝用1.5~2kg,開溝20cm,施入后混合土(均勻)立即定植,可有效防止線蟲侵入,或殺死線蟲,持效期可達4個月,即一個生長季。另外1.8%愛福丁EC1000~1500倍液加甲殼豐EC500倍液在蔬菜生長期灌根,連續(xù)2~3次,間隔7d,也有一定的防治效。
6)細菌性角斑病:發(fā)病初期,噴施50%琥膠肥酸銅WP500倍液,或70%可殺得WP400倍液或噴施200ppm農(nóng)用鏈霉素,也可噴施1:2:600的銅皂液(每667㎡用藥液70kg左右)。
7)黃瓜枯萎病:發(fā)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WP400倍液加3%廣枯靈AS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250g,8-10d灌1次,連灌3次。
8)蚜蟲:對蚜蟲的藥劑防治,可用50%辟蚜霧WP2500倍液噴霧,或用40%樂果EC1500倍液噴霧(每667㎡用藥液60kg左右),5%滅蚜粉塵噴粉(每667㎡用量1kg)。
9 )斑潛蠅:防治時期重點抓一個“早”字,在發(fā)生初期用藥,噴藥時間上抓一個“準”字,在上午11:00時前為每d噴霧的最佳時間??蛇x用藥劑有1.8%阿維菌素2000--3000倍液,25%綠色功夫EC1000倍液,40%綠菜寶1500倍液,20%滅掃利EC1500倍液,隔4-5d噴藥1次,連噴2-3次。
10 )白粉虱:1.8%阿維菌素2000--3000倍液,或25%阿克泰3000倍液,或25%撲虱靈WP2000倍液,噴霧時間以上午10:00時前噴施為佳,也可于傍晚用,每667㎡使用22%敵敵畏FU0.5kg,進行閉棚熏蒸。
2.5.1 清潔田園。黃瓜拉秧后,及時清除棚室內(nèi)病殘株,集中銷毀或深埋,減少下茬黃瓜病蟲發(fā)生基數(shù)。
2.5.2 高溫悶棚。在拉秧清園后選擇晴天,閉棚升溫,使棚溫達到55--60℃,持續(xù)5-7d,可有效殺滅斑潛蠅、白粉虱及其他病原菌。為了提高殺滅效果,可在升溫前,每667㎡灌水8-10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