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內(nèi)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兒科 內(nèi)蒙古牙克石 022150)
EB病毒是一種嗜人類淋巴細胞的DNA皰疹病毒,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主要病原體,而且還與多種人類疾病有關,病變可涉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和器官[1]。人類感染后可成為終生潛伏性感染。EB病毒感染是臨床的常見病,過去由于血清免疫學檢測技術未普遍開展,人們對該病的認識受到了局限。近年來我們開展了同時測定血清EBVDNA抗原和抗體IgM、IgG,提高了對EB病毒的診斷水平。加深了對本病臨床表現(xiàn)的多樣性?,F(xiàn)將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已明確診斷的65例患兒的臨床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2005年6 月至2008年6月份在我院兒科住院診斷為EB病毒感染患兒共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齡(6個月2例、6個月~3歲25例、3歲~7歲29例、7歲9例)。
一般住院1周內(nèi)收取不抗凝血2mL送免疫室檢測EBV抗原、EBVIgM、IgG抗體,柯薩奇病毒抗原(CMV-Ag)、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的特異性IgM抗體,同時檢測肝、腎功能、心肌酶譜,部分患兒送檢血涂片、血培養(yǎng)、肥達反應,肝炎標志物,心臟彩超、心電圖等檢查。
符合以下條件者被納入分析對象:(1)臨床疑似病毒感染及其相關疾病;(2)血清EBV-DNAAg(+)和(或)EBV-IgM、IgG(+);(3)CMVIgM、CBV-IgG、ADV-IgM、MP-IgM、CMV-IgM均陰性;(4)高熱不退者排除敗血癥、傷寒。
65例EBV檢測陽性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56例,咽峽痛45例、咳嗽10例、淋巴結腫大40例,頭痛、嘔吐3例,胸悶、氣短13例、肝脾腫大8例,皮疹3例,肺部干濕啰音12例,貧血3例,2例有多器官、多系統(tǒng)損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6.2%),淋巴結炎16例(占24.6%),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7例(占10.8%),急性支氣管炎或肺炎8例(占12.3%),急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4例(占6.2%),病毒性腦炎3例(占4.6%),病毒性心肌炎3例(占4.6%),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2例(占3.1%),川崎病2例(占3.1%),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1例(占1.5%)。
全部病例均聯(lián)合應用利巴韋林、更昔洛韋和(或)阿昔洛韋及維生素C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適當應用抗生素預防繼發(fā)細菌感染。并給予止咳支持、對癥治療。18例重癥患兒同時應用免疫增強劑如丙種球蛋白、胸腺肽等。全部治愈60例,3例好轉,2例轉外地醫(yī)院進一步治療。療程5~30d,平均為13d左右。
單純EB病毒抗原和(或)抗體陽性65例,其中EBV-DNAAg(+)28例,EBV-IgM陽性37例,雙陽性15例。另外有EB病毒抗原和(或)抗體陽性合并其他病毒或支原體、衣原體陽性,未納入研究中。
末梢血涂片異型淋巴細胞(占12%~80%)42例,肝功能異常AST、ALT升高明顯26例(占40%),心肌酶譜:CK-MB、LDH增高28例(占43.1%),全血細胞減少1例(占1.5%),血小板減少4例(占6.1%),心電圖異常3例(占4.6%)。
EB病毒是一種嗜人類淋巴細胞的DNA皰疹病毒,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主要病原體,而且還與多種人類疾病有關,病變可涉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和器官[1]。嬰兒出生后來自母體的抗體可防止感染,抗體消失后即成為易感兒。本組6個月以前患兒僅2例,發(fā)病率3.1%,較低,這是否與6個月以后來自母體的抗體消失有關,有待臨床進一步積累病例分析。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小兒EB病毒感染最常見的臨床類型,主要以發(fā)熱、咽炎、頸部淋巴結腫大及外周血淋巴細胞異常淋巴細胞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如果沒有脾破裂等并發(fā)癥,其預后一般是良好的。本組診斷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為10.8%,與EB病毒感染的形式有差異。其可能原因是:(1)疾病征象表現(xiàn)不完全,缺乏肝脾及周圍淋巴結腫大等征象,出現(xiàn)不顯性感染,使得診斷依據(jù)不充分。(2)隨著人們對兒童的重視及實驗室檢測技術的提高,一些不典型病例被診斷為EB病毒感染的例數(shù)在增多。注意與急性咽峽炎、急性扁桃體炎、白喉及其他類型的滲出性病毒性扁桃體炎鑒別。EB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依據(jù)以下幾點:(1)臨床表現(xiàn),尤其是多臟器損害的特征,年齡越小,臨床表現(xiàn)越復雜。(2)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0.10。(3)嗜異性凝集反應陽性和(或)EB病毒抗體IgM陽性[2]。在本組中可看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EB病毒陽性率遠較急性下呼吸道高,表明EB病毒以上呼吸道發(fā)展為下呼吸道比例較小,其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的自限性有關。值得重視的是近年來EBV肺炎呈現(xiàn)增多趨勢易造成誤診、延誤治療。所以臨床醫(yī)生要警惕由EB病毒感染引起臨床表現(xiàn)的多樣性的重視。EB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異性療法,以護理、抗病毒、預防感染及對癥治療為主??勺粢悦庖咴鰪妱┤纭氨N球蛋白、胸腺肽”等。如有咽喉水腫所致氣道阻塞、溶血性貧血、嚴重血小板減少、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心肌炎、心包炎等可適當應用激素[3]。本病患兒即使有嚴重并發(fā)癥,如處理得當,大部分可以完全恢復。
[1]小兒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的血液學研究[J].華夏醫(yī)學,2007(3).
[2]撲金花,孫景輝,楊思,等.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臨床特點與發(fā)病年齡的關系(附142例報道)[J].中國小兒血液,2005,10(20):71~74。
[3]孫秀芬,李慧.小兒EB病毒感染231例臨床分析[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