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珊紅 林繼超 (首都醫(yī)科大學燕京醫(yī)學院 101300)
第三章 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所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與生活事件,多數是負性的,老年人的心理與性格的變化多少帶有一點令人傷感的色彩。這就需要全社會更加關心、愛護老人。
1.衰老感:自覺體力下降、腦力減退、消化不良、牙齒松動、視物不清、出現便秘等,老人對自身的衰老現象有了親身體驗,并表示認同。
2.失落感:退休后無事可做,英雄無用武之地,感覺被人遺忘。
3.孤獨感:多見于獨居老人,尤其是喪偶并且不與子女在一起生活的老人,自覺無依無靠,心里有話無處傾訴、無人應答。
4.保守、固執(zhí):接觸新事物、新變化較少,仍用老眼光看問題,辦事求穩(wěn)怕亂,固執(zhí)己見。
5.猜疑、不滿。
6.懷舊:經常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童年趣事以及坎坷、挫折,喜歡與老同學聚會,回首往事,抒發(fā)感情。
1.以自我為中心:以我為主,總要求別人照顧自己。
2.內向:與他人交流少,內向少語,不愿參加社會活動。
3.愛發(fā)牢騷:對新事物看不慣,對社會上有些事情不滿意愛發(fā)表評論。
4.愛管閑事:有的是助人為樂,多做好事;也有的是無事生非,多管閑事。
5.猜疑、嫉妒心理。
6.適應能力減退:遇到重大變動、突發(fā)事件時,應變能力明顯下降。
7.依賴性增強:自信心較差,不愿自己動手做事,希望別人幫忙照顧自己。
8.缺乏靈活性與堅韌性:刻板、固執(zhí)、缺乏變通能力,做事缺乏耐心,半途而廢。
1.退休,職業(yè)功能喪失
退休后,多年形成的生活習慣與規(guī)律發(fā)生很大變化,生活變得松散,社會交往減少,感到生活喪失了內容和活力。退休對老年人是一個重大的轉折,老人退休前后大約需要1年左右才能穩(wěn)定下來,有些老人身體明顯不適,情緒失調,稱為“退休綜合征”。
2.家庭關系變化
①夫妻關系:老年夫妻互相依戀、照顧、理解、支持、體貼是老人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和長壽的重要條件。喪偶對于老人是重大打擊,給老人帶來的痛苦、不良的心理反應稱為居喪反應,主要表現為心情低落、悲哀、焦慮不安,睡眠障礙、進食減少等。這種悲哀大約要持續(xù)1年以上。
②與子女的關系:老年人與子女之間存在代溝,雙方價值觀念、生活經歷與生活方式均不相同,可能造成矛盾,最難調和的是婆媳矛盾?!翱粘病崩先巳狈ψ优年P愛,容易有孤獨寂寞感。這些均能影響老人的心理狀況。
3.經濟狀況變化
老人退休后,多數人收入會有不同程度減少,經濟水平下降直接或間接影響老人的心理狀況與生活滿意程度。
1.退休前做好思想準備,對退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事先做好安排。
2.退休后再就業(yè)
對于身體好、精力充沛、愿意并且有能力繼續(xù)從事職業(yè)活動的老人,可以考慮再就業(yè)。新工作最好能夠符合以下條件:①從事的是原來就比較熟悉工作,不需要花費精力去重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②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或有彈性,最好不是嚴格的8小時工作;③離家近,上下班不需費時過多;④新單位人際關系比較融洽。
1.如果有條件,老人可與子女分開居住,子女經常來照看父母,每天與父母有電話聯系,有事招之即來,這是最理想的老年人與已成家子女的居住方式。
2.老年夫妻要恩愛。
3.老年人要理解子女,幫助子女,做子女的知音。
4.特別要注意處理好婆媳關系。
藥應減小劑量。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可導致:①胃十二指腸潰瘍;②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發(fā)生率為中青年的3倍以上;③肝腎損害。
1.含鋁制劑:鋁離子可促進神經細胞老化,促使老年性癡呆的發(fā)生。
2.西咪替丁:可引起肝臟損害,老年人大劑量使用可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如幻覺、妄想、精神錯亂等,可改用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
3.治療便秘使用過強瀉藥,可引起腸功能紊亂。
老年人機體抵抗力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故使用抗菌藥物的機會較多,老年人腎功能減退,藥物排泄緩慢,容易出現藥物蓄積,在相同劑量時比中青年更容易出現抗菌藥物不良反應。
1.青霉素類:①大劑量使用易發(fā)生神經毒性反應,如肌肉痙攣、抽搐、昏迷;②大劑量青霉素鈉可導致血鈉增高,加重心衰。
2.頭孢菌素類:易引起腎臟與神經不良反應。腎功能減退的老年人更應慎用第一代頭孢菌素。
3.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均有腎毒性與耳毒性,老年人使用有時可導致不可逆的損害,60歲以上慶大霉素腎毒性發(fā)生率高達12.5%,為60歲以下者的2倍,老年人應用氨基糖苷類應特別謹慎。
4.磺胺類:對腎有毒性,尿中易出現磺胺結晶。
5.喹諾酮類: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等易導致神經與腎臟不良反應。
應耐心詢問病人及家屬,詳細了解病史與用藥情況,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與必要的輔助檢查,盡可能多的掌握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做出正確診斷。明確用藥指征,制定出正確的治療方案。
1.老年人常同時患多種疾病,需要同時采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明確當前治療應解決的主要問題,盡可能減少同時用藥的種類,避免不必要的重疊,減少藥物的相互作用與不良反應。
2.老年人腎功能減退,應盡量避免使用腎毒性大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3.老年人治療方法應盡量簡單。
4.應選擇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劑型、給藥途徑與方法。
5.療程要適當,停藥要及時。
6.藥名、劑量、用法應醒目,包裝開啟應方便。
1.老年人用藥劑量原則上應低于成年人,一般60歲以上者應為成年人劑量的1/2~2/3,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應為成年人劑量的1/3~1/2。
2.老年人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人身體狀況、體重、病情、肝腎功能情況決定用藥劑量與間隔時間。
如有條件,對部分毒性較大的藥物應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以便及時調整劑量,防止與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如:①心血管藥物,地高辛、氨碘酮;②抗生素,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萬古霉素等;③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④抗躁狂藥物,碳酸鋰等;⑤抗哮喘藥物:茶堿等。
對于應用降糖藥物與降脂藥物的病人應定期復查血糖、血脂;使用對肝、腎、心有損害的藥物者應定期監(jiān)測肝、腎、心功能;對長期應用抗菌藥物的老人,應注意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