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中學(450001) 楊剛玲
“三位一體”是指學案、教學設計和課件三者的有機組合,合理應用,共同構建的地理課堂。在課前發(fā)放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預習教材的情況下,根據學案設置問題,進一步分析教材知識,以期理解、應用知識,初步構建知識體系。教師課前收集學案,針對學生理解情況進行教學設計,采取不同的活動形式,輔之多媒體課件教學,解決學案上的問題,拓展延伸,鼓勵創(chuàng)新,最大程度利用資源,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地理教學。
所謂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知識構建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其實質是教師用于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教與學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構建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思、導練、導做”的作用。在學案制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布魯姆說過“有效地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在學案制定時必須準確厘定教學目標,準確的目標為教師提供明確的方向,明確的目標是學生良好的導向,清晰具體的目標又是正確評價的客觀依據。因此目標的厘定對學與教都尤為重要。
在教學目標的厘定時,首先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理清本節(jié)課標要求是什么?如何厘定三維目標?如何應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如何?可以利用(借助)的教具有哪些?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學生達到什么知識與能力水平是什么?掌握何種方法與技能?獲得何種情感體驗與提升?
例如關于“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課標中提出:
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簡述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依據課標、教材,在研究學情及現(xiàn)有的條件下,“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⑴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并簡述鋒、冷鋒、暖鋒定義,舉例說出冷、暖鋒影響下的天氣;列表分析冷暖鋒區(qū)別(注意主要對比項目);結合教材及學案圖文材料(氣象圖等),掌握冷、暖鋒判斷方法,簡述其影響下天氣、可能造成氣象災害及防御。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自制藍、紅小旗分別表示冷、暖鋒)模擬冷、暖鋒形成過程,分析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影響的天氣;畫出冷、暖鋒示意圖(標出主要要素)。
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更加關注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注重小組合作、探究。
通過合理、準確的教學目標厘定,學案的編寫就有的放矢,教學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學案設計提倡科學的問題設置,問題要有探索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學生感興趣、產生認知傾向,激發(fā)自主探究學習動機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興趣不同;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升、技能的培養(yǎng)需要漸進一個過程。因此學案中問題設置要在有效性基礎上體現(xiàn)差異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就感、自信心。學生樂于參與其中才能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學案中應有基礎性知識,學生通過看教材經獨立思考可以解決;有些問題需小組合作釋疑;還有一些問題需查找資料,少量問題要在老師的點撥下才能理解到位。設置的問題,要注意前面問題為后面問題做鋪墊,后面問題的解決是對前面問題理解的提升。另外設置一些具有開放性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勵學生不斷進取。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中關于鋒面理解的教學設計,其中層次性問題如下:
理解、表述鋒面定義;小組合作模擬冷、暖鋒形成過程;列表分析冷、暖鋒區(qū)別。根據設計問題判斷冷、暖鋒;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冷、暖鋒影響下氣象災害及其防御。
地理原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是理解不透,難以記憶,運用困難。如本節(jié)“鋒”的學習,冷、暖鋒基本定義很容易表述,但應用起來常常混淆,究其根源還是定義、原理沒有理解透徹。學案上應設計合理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體驗,發(fā)揮生教生,生幫生功效,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質疑、釋疑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原理的應用。創(chuàng)設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的氛圍。
如本節(jié)學案中設計的小組合作模擬冷鋒形成,基本步驟如下:
預習教材,熟悉冷鋒定義;自制紅、藍小旗,分別代表暖鋒和冷鋒;小組合作演示冷鋒過程,課堂中展示(用不同顏色彩旗表示冷暖氣團;演示時注意冷、暖氣團位置;注意鋒前進方向;鋒前、鋒后、降水位置;描述鋒過境前、過境時及過境后天氣變化)。
另外學案的編制通常以課時為單位,依據課標確定本節(jié)的重、難點后,不可盲目擴散,要講究實效。要盡可能依據教材,活用教材上的素材、知識點、案例,進行加工重組。立足教材,超越教材。而個別需要補充的知識點則盡可能精煉的補充在學案上。如本節(jié)關于氣團基本定義的介入有利于鋒面的學習,因此在學案上加以補充。學案還應提供一個空白之處,作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反饋或構建本節(jié)知識框架,或記下本節(jié)的惑與獲。教師在課前收集這些問題與成果,在課堂加以引導、鼓勵,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案是在課前發(fā)放給學生的,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依據。教師還應結合學案,以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為理念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的預設,一定要緊扣學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達成,通過教學過程實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合理環(huán)節(jié),強調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切實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以期通過教學過程達成既定的目標,解決學案中的問題,展示合作的成果,進行拓展加工,從而使知識、能力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如本節(jié)在學案中依據課標設計的教學目標要求理解鋒的定義,為達成此目標在教學設計中以活動“判斷真假”來加深學生對基本定義的理解。如下圖:
a、判斷是真是假,在真的指出冷、暖氣團位置。
b、指出鋒的要素。
c、鋒區(qū)通常伴隨天氣變化,為什么?
通過教學設計中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對“鋒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氣團一側傾斜”深刻的記憶;鋒的要素記憶清晰;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對鋒區(qū)降水有很好的理解。教學目標很容易達成,比單純看書、講解效果好,教學有效性大大提高,高效課堂順理成章。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演員” ,教師則相當于“導演”。舞臺是演員的,“演員”演技的發(fā)揮得益于“導演”指導而非替代;“演員”需要“導演”充分信任、適時鼓勵。“演員”能否入戲得益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情感、潛能的激發(fā)?!把輪T”在表演過程中“導演”要給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演員”去思、去悟、去議、去練,從而使知識、技能得以提升。教師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做的教師不做,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教師不解答,學生能評價的教師不評價。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運用的過程中使知識內化。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考慮的同時還要為“演員”發(fā)揮預留空間,以便在教學中適度把握,及時切入,重點點撥,處理好生成性與預設性之間的關系。只有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體現(xiàn)主體作用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地教學設計,才能為達到高效做好鋪墊。
如本節(jié)學案中設計活動“表演冷鋒形成過程”,課堂上教師再留出時間讓學生看書、討論,然后舉薦一個小組選派人員推薦上臺表演、解說。其他同學經過觀察、討論、評價后,另外一個舉薦小組再上臺表演,學生再評價。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的活動,冷鋒形成過程、特點及影響下的天氣等知識清晰明了,整個過程中老師只是精心設計,充當好導演角色。
教學設計中要針對學案中的問題開展活動,因此教學設計要留出時間、空間讓學生解答、展示。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活動頻次的把握、形式的變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活動:說、做、動、辯。在說中理清知識,如鋒的基本定義表述;在做中開拓思維,如列表分析冷、暖鋒區(qū)別;在動中自我檢測,如分析判斷冷、暖鋒區(qū)別;在辯中應用知識,如評價冷鋒形成過程的表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動與靜、個人與集體、教師與學生的變換,手、眼、耳、口等多種感官的調動。活動形式不單調,不刻板,學生參與其中,體驗成功喜悅,從而構建高效教學。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下,除了學案、教學設計,通常還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下,切忌拒絕多媒體的 “素課”,那樣現(xiàn)代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無法凸現(xiàn)。多種教學手段靈活應用會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叭灰惑w”教學模式下,也忌教師借助多媒體以講解為主,學案僅僅充當資料、練習題的作用,那樣學案的導學、導思、導練功能將無法發(fā)揮,學案的制作就失去了意義。只有學案、教學設計、課件有機組合,各自發(fā)揮其應用的功效,這樣的教與學才是最高效的。
比如本節(jié)關于冷鋒的學習采用學生依據學案制作教具,自學、討論、模擬、評價、再模擬的過程;暖鋒的形成則采取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方法,在直觀感受基礎上輔之多媒體動畫,既避免形式重復,又避免學生走過場、心理疲憊現(xiàn)象,從而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達到高效目的。
在課件的制作中宜簡不宜繁,課件容量要達到最精煉,增之過多,減之缺憾;課件設計還應美觀大方,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愉悅的活動知識,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