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平, 張仁頤 (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上海 518001)
WEEE(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歐盟委員會在2003年和RoHS(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同一時間公布。WEEE指令的核心內容:2005年8月13日起,歐盟市場上流通的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商必須在法律上承擔起支付報廢產品回收費用的責任,同時歐盟各成員國有義務制定自己的電子電氣產品回收計劃,建立相關配套回收設施,使電子電氣產品的最終用戶能夠方便并且免費地處理報廢設備。WEEE指令涉及產品范圍:①大型家用電器;②小型家用電器;③IT和通訊設備;④消費類電子電器設備;⑤照明設備;⑥電子電氣五金、工具 (大型固定工業(yè)工具除外);⑦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⑧醫(yī)用設備;⑨檢測和控制儀器、儀表;⑩自動售貨機。
在WEEE的帶動下,全球主要的電子電氣生產國以及和消費國在內都相繼加入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來。2006年日本出臺 《家用電器回收法》和 《JEITA/JEMA產品回收動議》,韓國出臺了 《促進節(jié)約和回收資源行動》,美國加州出臺 《加利福尼亞州電子廢物回收法》。在歐盟 《關于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 (WEEE)全面實施近三年后,中國的WEEE出臺了,2009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fā)布了第551號國務院令,正式頒布了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可以看出WEEE對于電子電氣設備進入主流發(fā)達市場設置了很高的要求,當然,盡快建立和完善報廢電子電氣產品的回收處理系統已經成為中國電子電氣產品企業(yè)迫切完成的工作。IT及通信設備,是WEEE指令涉及的十大類電子電氣產品之一,對生產者的責任要求包括:對于廢舊電子電氣產品應當負起回收、再生或處理的責任;對于廢棄電子電氣設備,建立最有效的處理、回收及循環(huán)再造技術體系;應支付自己產品的WEEE回收、處理、再循環(huán)和合乎環(huán)保要求的處理費用 (2005年8月13日以后);為其自身的WEEE的管理費用提供經濟擔保。對于將電子電氣設備賣給消費者的銷售商而言,其承擔的責任主要為將自己賣出去的電子電氣設備予以回收。
對于在國際市場上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國通信設備類產品企業(yè)來說,如何應對WEEE指令要求,主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報廢通信設備回收處理的逆向物流,將是決定通信設備類產品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
2003年2月13日歐盟委員會通過 “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 (歐盟第2002/96/EC號指令,以下簡稱WEEE),要求在歐盟市場上流通的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商必須在法律上承擔起支付報廢產品回收費用的責任,在歐洲出售電子產品的所有的制造商——不管它的總部在哪兒——都必須遵守歐盟的 “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 (WEEE)。這個法規(guī)要求制造者為處理廢舊電子產品支付費用。這就意味著將它們從顧客手中收回來,進行拆卸,并認真負責地處置有關部件。
通信設備產品的生產者,按照WEEE指令的要求需達到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特定目標。在分類回收要求下,生產者或他們的第三方代理有責任分類回收他們自己的電子電氣設備;分類回收的產品應當確保可以使整個產品和部件被最佳化地再利用或循環(huán)再利用。
報廢通信設備的生產者可獨自或聯合建立逆向物流,主要是指包括廢舊通信設備產品的處理可以采用原制造商處理 (含:委托第三方處理)和相關企業(yè)聯合體處理兩種情形。
WEEE指令中與制造商相關的要求包括了產品設計、分類收集、廢物處理、回收再用、費用支付和標識、標簽及產品資料等多個方面。
其中WEEE要求的最核心內容就是: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商必須在法律上承擔起支付報廢產品回收費用的責任,同時歐盟各成員國有義務制定自己的電子電氣產品回收計劃,建立相關配套回收設施,使電子電氣產品的最終用戶能夠方便并且免費地處理報廢。
WEEE指令有關建立回收體系的要求雖然是針對歐盟內部的 “生產商” (包括其進口商和經銷商),但最終成本勢必會轉嫁到歐盟以外的出口商身上,由此對于以歐盟作為重要市場的我國通信設備產品生產商務必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通信設備產品企業(yè)的逆向物流系統進行一定的研究,為通信設備產品企業(yè)建立自己產品的報廢回收、再循環(huán)及處理系統,為顧客明確回收物品的條件、地點、流程、責任等提供參考,以滿足WEEE要求下適應市場要求。
2.1 通信設備產品特點。 (1)通信設備產品一般體積大。 (2)通信設備產品由易組裝和拆解的結構件 (機柜,機框)、電纜、配件、體積小價值高的PCBA組成。 (3)結構件體積大、技術含量和價值低,多為直接從供應商采購;PCBA技術含量和價值高,多為通信設備產品企業(yè)自己生產。
2.2 通信設備產品的逆向物流系統結構。基于以上通信設備產品一般自身結構特點,通信設備產品企業(yè)可以采用閉環(huán)結構和開環(huán)結構相結合的逆向物流系統結構 (如圖1所示),也是比較典型的通信設備產品企業(yè)逆向物流系統結構:
回收:對報廢產品的初步確認和收集,將報廢產品返回拆解中心。
拆解中心:對返回的報廢產品進行分類檢驗,設備拆解;對于核心價值和高價值部件 (比如PCBA)返回處理中心;對于一般低價值的大體積部件 (比如機柜結構件,電纜等)返回其他公司進行處理 (一般為原供應商)。
處理中心:對于具有核心價值和高價值部件 (比如PCBA)進行修復、拆解、再制造重復使用;部分不能使用的進行報廢處理。
供應商:對于返回的物料進行處理、重復使用,不能使用的報廢處理。
通信設備產品企業(yè)逆向物流系統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回收中心、拆解中心、處理中心等設施的選址定位以及如何協調回收過程 (逆向物流)與正向物流關系。為此,基于企業(yè)成本最小原則,考慮目前企業(yè)的物流構建情況,可以在不改變現有正向物流網絡的基礎上,對原有物流網絡進行擴建,針對回收部門進行構建優(yōu)化,構建高價值返回物料品的企業(yè)閉環(huán)供應鏈物流網絡和低價值物料的企業(yè)開環(huán)供應鏈物流網絡結構。
圖1 典型的通信設備產品企業(yè)逆向物流系統結構
通信設備產品的分類按國家統計局統計標準[2]——行業(yè)分類標準 (GB/T4754一2002),將行業(yè)分為20大類,按照字母A到T對每個行業(yè)進行編碼。其中,C類制造業(yè)包括13一并3大類,指經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后成為了新的產品,不論是動力機械制造,還是手工制作;也不論產品是批發(fā)銷售,還是零售,均視為制造 (在主要從事產品制造的企業(yè) (單位)中,為產品銷售而進行的機械與設備的組裝與安裝活動,應按其主要活動歸類)。通信設備制造在統計標準中被歸于C類制造業(yè),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 (第40類)門類下的第401類。通信設備制造包括5個子類,分別為:通信傳輸設備制造、通信交換設備制造、通信終端設備制造、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和其他通信設備制造。
通信設備生產商,是指為了實現通信目的,利用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所從事的與通信設備制造相關的設備生產、硬件制造、系統集成、軟件開發(fā)以及應用服務等作業(yè)過程。通信設備市場是信息通信設備研發(fā)、制造企業(yè)向通信運營、服務企業(yè)以及社會其他行業(yè)中的各類企業(yè)、單位以及住宅和個人用戶提供各種通信網絡設備和用戶設備的市場[1]。
不同產品的逆向物流特點和系統不同,基于通信設備特點的情況,通信設備產品的逆向物流具備以下特點: (1)客戶數量少,專業(yè)性強,報廢產品相對比較容易收集; (2)有強大的售后服務支持,通信設備報廢時間和數量比較容易掌握; (3)通信設備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報廢產品存在高殘值,部分涉及保密和信息安全要求,需要專業(yè)處理中心進行處理。
基于通信設備產品逆向物流的特點,在現階段通信設備生產商可以采用生產商負責回收 (OEMT)的逆向物流,在不改變原有正向物流網絡的基礎上,構建WEEE回收逆向物流。這種逆向物流體系主要有兩種:閉環(huán)系統和開環(huán)系統。
3.1 閉環(huán)結構。閉環(huán)結構是指將已用物資返還并交由制造者處理的回收網絡結構。制造商對返回的產品中任意一個部件和任何可以再次使用的產品零件進行處理,確保他們的產品能夠被負責任的處理掉。
一般對于高價值產品的零部件,例如電子電路板等回收處理會采用此系統結構。此類逆向物流與傳統的正向物流結合的最為緊密,它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網絡進行物品回收,并通過再加工過程,重新進入原來的產品制造環(huán)節(jié)。
3.2 開環(huán)結構。開環(huán)結構是指物資和產品由制造商回收,但由其他公司來進行處理的回收網絡結構。最終的產品和物資不再由生產者使用。在開環(huán)結構中,由于逆向物流渠道與正向物流渠道不同,整合這兩種渠道的可能性很小,故一般構建一個獨立的回收系統。同時,回收中心一般把回收物品當成傳統供應鏈的原材料投入,所以只要稍加修改傳統的物流系統網絡模型就可為逆向物流系統所用。
一般對于低價值產品的物料,例如金屬邊角料或者副品,原材料回收等采用此系統結構。這種逆向物流的顯著特征是它的回收和處理再使用市場通常是分離的,也就是說,這種物料回收并不一定進入原來的生產環(huán)節(jié),而是可以作為另外一種產品的原材料投入到另一個供應鏈環(huán)節(jié)中。
大多數企業(yè)一般同時采用兩種方案來延長資產的生命,增加價值[2]。
4.1.1 為分解而設計。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后續(xù)回收問題,將問題解決在發(fā)生之前。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將以后的產品分解問題解決在新產品設計階段,使產品的設計能夠適應后期的處理和回收要求,以減少后期回收產品的成本,提供產品回收便利,提高經濟效益。
從家電廠商到汽車制造商的一大批廠商正在研究新的方法,用可分解的思想設計他們的產品。這項研究分為三個方面:如何實現為了分解目的的新品設計;現有產品如何分解;增加回收產品及部件的機會。
制造系統一般都是為了實現高效裝配過程而設計的,但是現在的要求卻是產品的設計和制造能夠適應處理和回收的要求,可以方便進行產品分解工作。例如,重新對設計裝配件,減少裝配過程中螺栓的使用數量 (當然不能犧牲功能),這樣會加快了產品的分解過程。當企業(yè)可以分解大多數產品時,產品設計的目標必須是使產品分解的成本低于部件帶來的收入。還應注意,不同的分解部件有不同的獲利機會。
4.1.2 延長使用生命周期。延長使用生命周期也是從源頭控制,建立良好逆向物流的關鍵。為了延長產品生命周期,許多公司正在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技術并使用標準化的產品接口。由大量標準化零部件組裝而成的產品可以方便的進行升級,而不是廢棄,僅僅用新部件替代過期部件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以老型號產品中的標準化部件和模塊為基礎進行新產品的設計制造,給企業(yè)有機會利用老型號產品中的零部件。企業(yè)分解一種老型號產品時,就有很多機會把老部件重新應用到新產品之中。
現代物流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上的物流。同樣,逆向物流的管理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的流動與產品本身的流動一樣重要。新技術和尖端技術可以幫助企業(yè)收集被回收產品的信息。我們可以從產品一出廠,就對其進行登記歸檔,并在以后的流動中對其進行緊密跟蹤。通過對回收產品信息的收集和統計,對每次回流物品原因及最后處置情況編訂代碼,統計回流物品的回流率等,企業(yè)可以精確地跟蹤整個回收過程并計算處理成本,并為客戶提供及時的服務,為企業(yè)贏得信用。構建完善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統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4.2.1 建立準確迅速的信息采集系統??梢圆捎枚S條碼技術搜集產品信息。在逆向物流信息系統中使用條碼技術,可以很好地將產品的逆向流動階段與正向流動階段銜接起來。產品在正向流動階段的一些信息在其逆向流動階段同樣有用,而且通過使用正向流動階段的某些信息,大大方便了對產品逆向流動信息的收集,也就簡化了對產品逆向流動的管理。因此,條碼技術的使用就成了將逆向物流正向化的一個紐帶,在產品流動的逆向階段將所需信息對號入座。
4.2.2 建立并完善物流信息數據庫處理系統。在產品剛剛生產出來,還未進入流通時,就新建其產品數據庫,其中包括性質、使用方法等消費者關心的屬性數據,還有就是專為物流管理而設計的流動數據庫,其中包括產品所處位置、所處狀態(tài)等。在流動過程中,每次利用條碼將流動產品的標識碼輸入數據庫,然后輸入其所處位置。為了便于追蹤,充分了解產品的流動信息是必要的,所以,流動中對時間也要做下記錄。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流動,產品的流動信息數據庫就記錄了產品從供應鏈的一個節(jié)點到下一個節(jié)點的流動信息,而且結合其供應鏈系統結構,根據其在流動過程中供應鏈上的節(jié)點有無重復,也可以分析出產品是處于逆向流動階段還是正向流動階段。由此可見,通過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進行科學的數據庫管理,就可以在產品的逆向流動階段避免很多麻煩,大大方便對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的收集,也簡化了對逆向物流的管理。當然,由于逆向物流的特殊性,還要為產品的逆向流動設計專門的數據庫,其中要記錄產品返回理由,返回途徑等信息。
4.2.3 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傳遞網絡。通過基于INTERNET和XML的EDI系統能夠及時傳遞退貨及回收產品信息,實現在制造企業(yè)和銷售企業(yè)之間的信息共享。數據管理可以使企業(yè)追蹤產品在客戶之間的流動信息,同時也允許企業(yè)辨識出回收目的的產品返回比例。這些信息將會被利用到提高產品可靠性以及識別逆向物流系統中的特殊問題上。信息同樣也可以運用到提高產品供應的預測水平上去。
[1] 吳洪,黃秀清.通信經濟學[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3:123.
[2] 孫穎蓀,丁斌.逆向物流研究綜述[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