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阿勇 虞金龍 (紹興市第一中學 浙江紹興 312000)
題不在多 有悟則靈
——談一道高考題的探究
●傅阿勇 虞金龍 (紹興市第一中學 浙江紹興 312000)
近幾年高考試題穩(wěn)中有變,變中求新,每年都有幾道考題與“舊題”似曾相識.教師在講課時應該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對重點、熱點問題應進行專門、集中的講解和探究,要“挖得深,講得透”.本文談談一道高考題的探究,旨在拋磚引玉.
圖1
題目如圖1,設(shè)拋物線方程為 x2=2py(p>0),M 為直線y=-2p上任意一點,過點M引拋物線的切線,切點分別為 A,B,求證:點 A,M,B 的橫坐標成等差數(shù)列.
因此點A,M,B的橫坐標成等差數(shù)列.
教師往往講到此為止,但筆者以為這樣為講題而講題,上課的效果會大打折扣.若能仔細悟題,則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進行一題多解可以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思路、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問題,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答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促進學生知識與智慧的增長;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教師在教學時要認真研究解題過程,對解題過程出現(xiàn)的一些特征、結(jié)果進行推廣,變特殊為一般,讓學生在更高的角度上、更高的層次上重新認識問題,這樣做有助于促使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新的認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對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jié)論1設(shè)拋物線方程為x2=2py(p>0).若M(x0,y0)是拋物線外任意一點,過點M引拋物線的切線,切點分別為A,B,則點A,B,M的橫坐標成等差數(shù)列.
結(jié)論3P(x0,y0)是拋物線x2=2py上任意一點,過點P作拋物線的切線,切點分別為A,B,則直線AB的方程為x0x=p(y+y0).
證明設(shè) A(x1,y1),B(x2,y2),由結(jié)論 2 可知,過點A,B的切線方程分別為
因為點 A(x1,y1),B(x2,y2)都在直線 x0x=p(y+y0)上,而過點A,B有且只有1條直線,所以直線AB的方程為x0x=p(y+y0),結(jié)論3成立.
同理可得以下一般性結(jié)論.
結(jié)論4設(shè)拋物線方程為y2=2px(p>0).若M(x0,y0)是拋物線外任意一點,過點M引拋物線的切線,切點分別為A,B,則點A,B,M的縱坐標成等差數(shù)列.
結(jié)論5P(x0,y0)是拋物線y2=2px上任意一點,過點P作拋物線的切線,則切線的方程為y0y=p(x+x0).
結(jié)論6P(x0,y0)是拋物線y2=2px上任意一點,過點P作拋物線的切線,切點分別為A,B,則直線AB的方程為y0y=p(x+x0).
在教學中,要對命題進行不同方向、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充分揭露問題的本質(zhì),揭示不同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不熟悉的知識變?yōu)槭煜さ闹R,做到舉一反三,可以有效減輕學生負擔,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圖2
如圖2,取AB中點為N,連結(jié)MN.設(shè)過點M與y軸垂直的直線為 l,過點 A作AA1⊥l,過點 B 作 BB1⊥l.由例題結(jié)論可知MN是梯形ABB1A1的中位線,當 AB過拋物線焦點F,點M在準線y=-上時,
|AB|=|AF|+|BF|=|AA1|+|BB1|=2|MN|,此時以線段AB為直徑的圓過點M,即MA⊥MB,由此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變式:
(1)點M必在準線上;
(2)FM⊥AB;
(3)MA⊥MB;
(4)|FM|2=|FA|·|FB|.
證明略.
拋物線是圓錐曲線的一種,運用類比思想可以在橢圓、雙曲線中得到如下結(jié)論:
(2)略.
這樣可以把不熟悉的切線問題變?yōu)槭煜さ慕裹c弦問題,由此又可以得到下面的變式.
類似結(jié)論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舉例.
在高三數(shù)學復習中,對例題要進行多方面的感悟,悟其解題方法、悟其解題過程、悟其解題特征、悟其類比思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僅要做一題懂一題,而且要做一題懂一片,這樣才能使復習起到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