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霍斯歐
去年年底,在經歷“老東家”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年齡歧視”風波后,51歲的著名女主播蘇珊·奧斯曼遠赴中國,準備開始自己新的媒體生涯。北京時間下周一,也就是1月25日,將成為蘇珊在北京正式主持節(jié)目的第一天,她的聲音將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早間的《Beijing Hour》欄目傳到世界各地?!董h(huán)球時報》1月20日專訪了這位英國資深女主播,她自信自己的節(jié)目能讓“老外”感到親切。
環(huán)球時報:您的節(jié)目計劃從1月25日正式開播,這是一檔什么樣的節(jié)目呢?
蘇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為我特設的這個欄目英文名叫《Beijing Hour》,我主持的早間版《Beijing Hour》是每天早上7時至8時。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早間新聞節(jié)目,涉及政治、商業(yè)等各種新聞。我最近就在搜集有關海地地震的資料,這是節(jié)目會特別報道的題材。在這個欄目里,我不僅是一個播音員,還要負責寫新聞,并與邀請來的嘉賓進行討論。為此,我每天4點鐘就要起床,我需要用3個小時來準備這個節(jié)目。對我來說,這是很有挑戰(zhàn)性的。
環(huán)球時報:您怎么獲得這份工作的?
蘇珊:其實我這份工作是自己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經歷BBC的事情后,我當時一度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我的兒子在牛津大學讀書,他去年暑假來中國旅游過。他聽到我的苦惱后,建議我來中國發(fā)展。我相信,我在英國媒體30年的工作經驗會對我的求職有所幫助,但是我不知道該向哪一家媒體申請。于是,我就在互聯網上點擊中國和英語等關鍵詞,結果發(fā)現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網站,我看了一下覺得不錯,于是就申請來中國工作。結果一切順利,我有了這份新工作。
環(huán)球時報:您會把在BBC的風格帶到新的節(jié)目中嗎?
蘇珊:我想我會的(笑),中國的英語新聞配上BBC播音員的典型風格,不是很棒嗎?我認為,聽到我節(jié)目的“老外”會感到親切。
環(huán)球時報:您過去對中國了解多嗎?
蘇珊:雖然我在英國做了很多年的新聞主播,但說出來你也許不信,我對之前任何一條我報過的有關中國的新聞都沒有特別的印象。我想,我此前和大多數英國人一樣,對中國的了解流于表面了,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很遠。英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也總是那幾個題材,只有當我身處中國后才知道,中國的民族有這么多,各地的情況也不同,這些都是英國媒體很少報道的,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
環(huán)球時報:很抱歉又要舊事重提,BBC是不是真的像英國《泰晤士報》所說,“容不下老人”?
蘇珊:對于這件事情,我真的非常沮喪和遺憾。我不知道年齡過了40歲的女性究竟為什么就被認為不能勝任英國媒體的工作?我想說,這種“容不下老人”的現象不僅在BBC有,在別的英國媒體也存在。而跳出媒體圈,在英國各行各業(yè)——從政府到企業(yè),越來越多“容不下老人”的案例其實比比皆是。很多英國媒體希望女主持人只有20多歲,但一個如此年輕的女性,假設她還沒有生過孩子,沒有經歷各種社會磨難,怎么可能對一些新聞事件有理性的認識,怎么能播出好新聞?我想經驗是非常重要的?,F在,我處在一個新的工作環(huán)境中,我被中國同事尤其是年輕同事尊敬,我感到很愉快。
環(huán)球時報:BBC的年齡歧視風波,以及您選擇到中國工作,這兩個先后發(fā)生的事情在當地引起了什么反應?大家議論更多的是前者,還是后者?
蘇珊:我想選擇到中國更受人關注吧,從英國當地媒體的報道上已經反映出這一點。對于我來中國工作,我親戚朋友都說我很勇敢(笑),他們都非常支持我。我還想說的是,我過去的很多同事都私下表示很羨慕我,也很佩服我。但他們還不敢邁出這一步,選擇離開英國,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