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館——傳承經(jīng)典,鑄就未來
英國館設計成一個沒有屋頂?shù)拈_放式公園,展區(qū)核心——“種子圣殿”外部生長有6萬余根向各個方向伸展的觸須。這些觸須狀的“種子”頂端都帶有一個細小的彩色光源,在輕風吹拂下,可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使展館表面形成各種可變幻的光澤和色彩?!胺N子圣殿”周圍的設計也寓義深遠,它就像一張打開的包裝紙,將包裹在其中的“種子圣殿”送給中國,作為一份象征兩國友誼的禮物。
以色列館——科技創(chuàng)新
以色列館由兩座流線型建筑體組成,似環(huán)抱在一起的雙手,又似一枚海中的貝殼。以色列國家館因其獨特的設計被稱作“海貝殼”,這一名稱也恰好呼應了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以及上海沿海城市的特點。以色列館的三大體驗區(qū)盡顯“創(chuàng)新與未來”的元素。在“低語花園”,參觀者可以同自然對話;在“光之廳”,可以與猶太人的歷史進行交談;在“創(chuàng)新廳”,飄浮在三維空間里的光球360°呈現(xiàn)視聽盛宴,展現(xiàn)以色列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水科技、太陽能、人造衛(wèi)星及微型攝像機等一系列展現(xiàn)以色列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
高新技術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一一呈現(xiàn)。展品中包括一顆神秘“膠囊”,是一個微型攝像機,吞服后可攝制體內照片,完成無痛苦的體檢。
日本館——心之和,技之和
這是一座“會呼吸的展館”,“凹槽”和“觸角”喻意生命體的“嘴、耳朵、鼻孔”和“手指”。半圓形的大穹頂呈淡紫色,像一個巨大的蠶繭,故名“紫蠶島”。日本館是上海世博會各國家館之中面積最大的展館之一,同時也是日本參展世博會史上規(guī)模史無前例的展館。展館高約24米,外部呈銀白色,采用含太陽能發(fā)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包裹,形成一個半圓型的大穹頂,宛如一座“太空堡壘”。
日本館這次將向觀眾首次推出搭載超高清及超望遠功能的“萬能相機”(它能夠在拍攝視頻的同時,識別笑容后自動進行抓拍);還有可提供“看護及醫(yī)療援助”、“家政援助”的伙伴機器人,以及擁有嫻熟揉弦拉弓技巧的會拉小提琴的機器人。
德國館——和諧城市
德國館由自然景區(qū)和展館主體組成,外墻包裹透明的銀色發(fā)光建筑膜,主體由四個頭重腳輕、變形劇烈、連成整體卻輕盈穩(wěn)固的不規(guī)則幾何體構成,闡釋了“和諧城市”的主題。
開放狀的建筑外形輕盈而飄逸,似乎在向參觀者們發(fā)出真摯的邀請?!皣浪肌薄ⅰ把嘌唷薄獌晌惶厥獾奶摂M講解員,將陪伴每一位參觀者穿行于各個展區(qū)。當參觀者穿越了一條充滿典型德國都市畫面的“動感隧道”后,便會踏入“和諧都市”內奇妙的體驗空間。這里有用燈光、色彩和聲響打造的“人文花園”,展示德國設計產(chǎn)品的“發(fā)明檔案館”和“創(chuàng)新工廠”,展示各種德國發(fā)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園”。
瑞士館——未來世界的輪廓
從空中俯瞰瑞士館,其輪廓是一想象中的未來世界的輪廓,旨在體現(xiàn)城市和鄉(xiāng)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關系,強調人類、自然與科技完美的平衡。瑞士館總面積為4000平方米,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最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纖維制成,既能發(fā)電,又能天然降解。展館設計強調了對比,設計人員運用中國的陰陽原理,將纜車作為游戲的元素納入到設計之中,帶著乘客從負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館頂?shù)牧钊速p心悅目的自然世界。
新西蘭館——生活在天地之間
新西蘭展館外形如飄逸的云朵,似飛翔的翅膀,寓意新西蘭是“白云覆蓋下的土地”。展館建筑包含了新西蘭文化、風景、人文等元素,如白云、花園、自然風光。展館主題是“自然之城:生活在天地之間”,其設計靈感源自于毛利人的創(chuàng)世紀神話。神話中,森林、人類以及所有生物之神Tane分開了天父Rangi和地母Papa,創(chuàng)造了人們現(xiàn)在生活的光明世界。新西蘭館通過建筑構造和展覽布局,將毛利人的這一創(chuàng)世紀神話幻化為一出從迎賓廣場、楔形展館到屋頂花園的華麗三部曲。
在新西蘭,玉石有很強的象征意義,代表著威嚴和力量。新西蘭館的鎮(zhèn)館之寶是一塊重達1.8噸的Pounamu(玉石)巨石,這塊玉石代表了新西蘭的靈魂。該玉石將被安置于新西蘭館的迎賓區(qū),參觀者不但能面對面地觀賞,還能親手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