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質疑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首要構件,是獲得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質疑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
關鍵詞:質疑; 創(chuàng)新思維; 首要構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4-069-001
疑方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必有小進,有大疑必有大進。所謂質疑,就是學習者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敢于獨立思考,設疑問難,敢于大膽發(fā)言,熱烈討論,敢于追根究底,探索未知。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备矣谔釂栙|疑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標志,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起點,是創(chuàng)新過程的萌芽。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筆者就數(shù)學教學中進行質疑訓練的方法探索如下。
一、營造氣氛,讓學生敢“疑”
長期以來,有的教師怕學生節(jié)外生枝,怕學生提問打擾教學計劃,習慣于一講到底、滿堂灌。而學生、特別是中(差)生有自卑心理,怕說錯了被老師、同學取笑,有疑問也不敢問。因此要培養(yǎng)質疑能力,教師自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和學生的巨大潛質,消除“學生提不出有質量的問題”、“學生不會提問題”等不正確的認識,主動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提問,使學生對質疑有“安全感”。因此,平時要多與學生接觸,與學生交朋友,溝通情感,消除學生的害怕心理。教學時語言要和藹親切、生動而豐富。對學生的提問不要求全責備,盡量發(fā)現(xiàn)閃光點,保護其積極性,哪怕是“離譜”了,也要認真對待,給予真誠的諒解和幫助,讓他有下一次質疑的勇氣,讓他體會到求知的喜悅。
二、循序漸進,讓學生能“疑”
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一個培養(yǎng)和提高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因噎廢食。開始練習提問,學生大多提的是有關理解方面的內容,提問的質量可能差異很大,甚至是為提問而提問。教師要有耐心,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比較,使其懂得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只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一定能使學生養(yǎng)成熟讀勤思的良好習慣,提問的質量也逐步提高。
三、教給方法,讓學生善“疑”
學生有膽量提問并能提一些問題后,并不等于就能問在關鍵處、點子上。學生敢問能問,這是前提,學生善問,才是關鍵。從“敢問”到“善問”需要教師教給方法。教學中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創(chuàng)新教育教材,引導學生從多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1.從看似無疑處激疑。學生的認知能力處于發(fā)展階段,新知識在他們眼里容易一晃而過。難以有所疑問或是說不清。這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在學生容易忽視而又重要的地方有意識地“提醒”。如學習反證法時可引入例子:放寒假時,把教室的門窗都貼上了封條,開學時,同學們看到封條完好無損,那么是否能判斷“假期里沒有人進過這個教室”呢?
我們用的是怎樣的方法來證明的?它與以前的證法有何不同呢?又如,同分子的分式相等,是否分母一定相等呢?還有什么情況?再如,我們知道,但,而無需寫成,又是為什么?等等,我們不求對其答案的對錯,只要學生在想、能問,我們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質疑能力的目的達到了。
2.在前后矛盾處尋疑。發(fā)現(xiàn)矛盾,解決矛盾,這是訓練學生質疑問難的最佳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找出矛盾,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例如有學生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論:“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角的和”來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而事實上推理是由定理推導出來的,為什么說這是循環(huán)論證呢?又如用反證法證明命題中,出現(xiàn)了矛盾,而推理又沒有錯迪說明什么問題?再如在解方程或解不等式時常用去分母,而在數(shù)或式的運算中又不能去分母,這是為什么?從有“疑”到無“疑”,不僅發(fā)現(xiàn)了問題,還解決了問題,這就是質疑撞擊出思維的火花。
3.在探究活動中質疑。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要求學校旗桿的高度,請你設計出方案,并求出旗桿的高度。教師可以介紹交流學生設計的不同方案,又如①一個長為5米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垂直距離為4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猜想梯子的底端是否也得滑動1米?②如果梯子長10米,梯子頂端距地面8米,如果梯子頂端下滑1米,猜想梯子的底端是否也得下滑1米?③如果梯子在同一水平面內任意滑動,則梯子的中點M的軌跡是什么?等等,要求學生先在實驗活動中探究,然后再用學過的知識、方法去解答自己的猜想,使學生在掌握質疑方法、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培養(yǎng),智力也得到了發(fā)展。這些問題的產生與解答,是對課本的超越,它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質。
引導學生質疑的方法還很多,從題目條件上質疑,從解題方法、思路上質疑,從一題多解方面質疑,從知識點的相關方面質疑,包括從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中質疑等等,關鍵的一點是使學生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學中問,問中學。學生學會了思考,也就學會以質疑;學會了質疑,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落到了實處。
有質疑,才會有創(chuàng)新思維,才會有創(chuàng)新靈感,才能專注于辛苦的創(chuàng)新勞動,并最終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在高呼“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今天,教師有責任按新課標的要求鼓勵學生發(fā)表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使學生得到足夠的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全力拓展學生內在深處的潛力,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真正具有高素質、富有競爭力的優(yōu)秀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