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實,是一切教育的靈魂,對于《品德與生活(社會)》這門課程來說更是如此。只有真實的才是可信的,才是有教育意義的,才會是被兒童所認同的?!?/p>
關鍵詞:德育; 教人求真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4-073-001
小學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我們要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主題活動、游戲或?qū)嵺`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
——面向生活,展現(xiàn)真實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既然以生活為出發(fā)點,追求一種真實的教育,就是拒絕以某種教條的、空洞的理論,個別人的指示為出發(fā)點,拒絕以不符合實際的人和事為出發(fā)點?!痹谖覀兊恼n程中,生活不只是歡聲笑語,有快樂也有煩惱,有美好也有丑惡,有成功也有挫折。兒童在課程中遭遇到的是他自己、他的伙伴、以及和他有關聯(lián)的人;說的是他自己的事、他的經(jīng)歷、以及他所關心和感興趣、想了解的事和物。這些真實的人和事讓兒童感覺不到心理距離,因為它只是將兒童的真實生活內(nèi)容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教材中的《我掉了一顆牙》一課時,老師通過請小朋友為牙模型刷刷牙,辨析刷上牙、下牙、咬合面的正確方法,然后編出一首通俗易懂的刷牙童謠。接著,老師安排小朋友相對而坐,一個拿小牙刷認真刷刷牙,一生當小醫(yī)生響亮說童謠。在這一教學片斷中,老師由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刷牙一事切入,通過再現(xiàn)生活場景,靈活點撥指導,師生共創(chuàng)童謠“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咬合面,來回刷”讓小朋友明白正確的刷牙方法。在這里,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的生活,老師引領孩子們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嘗試,在潛移默化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養(yǎng),習慣得到養(yǎng)成。
——關注生活,釋放真情
“生活是感性的生命活動。課程面向兒童展現(xiàn)他們的生活,而不是灌輸那些抽象空洞的說教和道理。為此,品德教育要觸及人的心靈,使人在心靈層面發(fā)生變化,要創(chuàng)設心靈溝通和碰撞的平臺,使心與心在這里相遇、溝通、共鳴,從而產(chǎn)生理解與體驗?!毙抡n程由于重視學生在情意層面的發(fā)展,所以在課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情意交融感人肺腑的場面,兒童之間和師生之間真心相交,傾情相訴。這些真實的情感體驗會在兒童的心靈深處留下難忘的印象,讓他們感覺到人的心靈是如此的可愛!課堂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父母的疼愛》一課時,老師先通過播放親情短片,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回味父母對他們的疼愛。然后,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舉辦“親情故事會”,讓學生介紹父母平時是如何疼愛自己的。生動感人的個人經(jīng)驗交流活動,擴展了全班學生的認識視野。故事會中,來自家長的一封信更是把學習活動推向了高潮,當老師聲情并茂地讀出父母的心聲時,不少孩子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故事會后,老師又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開展“爭做孝心好兒童”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體會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而且使他們的情感在活動中得到釋放、交融。活動后學生從知識、情感、態(tài)度、能力、價值觀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獲,更因為教師注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活動,特別關注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并注意給予他們鼓勵,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信心。
——回歸生活,學做真人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zhì)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边@是品德課程的總目標。品德教育面對著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彰顯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展示的是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美麗人生的追求。因此,回歸生活就是回歸到人自身,回到兒童的生活。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我們要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采用恰當、有效的方法引導兒童在與社會生活各要素的交互作用中成為“真人”。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逛商場》一課時,老師模擬生活情境,開設了一個“超市”,然后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他們有的當售貨員,有的當收銀員,有的當顧客……一切準備就緒后,學生進行了模擬購物,只見“服務員”接待熱情,“收銀員”工作仔細,“顧客”文明禮貌,整個活動進行得井然有序?;顒舆^后,老師相機進行訪問,重點抓住“購物時要注意什么?”“如何挑選到稱心如意的物品?”等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體驗、辨析,了解如何當一個文明、智慧的顧客。在這一教學片段中,老師引領學生由實踐體會到分享經(jīng)驗,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了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鍛煉了獨立購買簡單生活、學習用品的能力,還初步樹立了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這對增進學生的生活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生活觀念、進而幫助他們領悟“做人”之道有重要意義
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jīng)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逼返抡n程教學的核心就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為此,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條件和環(huán)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讓學生在生活事件中領悟自己的本性,不一味倚重外來價值觀念,而是由自己的意志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自內(nèi)向外、積極主動的領悟,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自我塑造生活價值理念的活動。在這種多樣化的認識、體驗、感悟、內(nèi)化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步健康成長,成為“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