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學生的談話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其他任課老師有意見,甚至是告狀,作為班主任往往處于兩難之中。請問萬老師,班主任老師應如何向任課老師表達學生提出的要求?
——駐馬店市第一高級中學肖治紅
畢淑敏說,有些事情,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她說的是一種人生遺憾。我們都追求人生的完美,但是,真相就是如此,世界是不完美的,人生充滿“杯具”(悲劇)。
例如,現在的學生都喜歡年輕教師。在各所學校,班主任基本都是由中青年教師擔任。年輕人有沖勁、有活力,但是大多不穩(wěn)重、欠成熟。甚至還有一些教師剛剛畢業(yè)就被學校任命為班主任。想想看吧,如果一名教師,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都沒有搞清楚,他怎么去管理一個班級?令人擔心的是,他的角色已經是一名導師,眾多學生的人生導師。
最近兩年,有好幾位我認識的班主任朋友“出事”。兩位家庭出現變故,和愛人離了婚。有沒有第三者我搞不清楚,但這種事情大家都知道,前前后后沒個幾年是不會太平的。還有一位朋友在課堂上宣傳宗教,被家長舉報,她不認為自己有錯。她怎么會認為自己有錯呢?她覺得阻止她的人才有錯。后來,她干脆皈依佛門以求解脫。另一位班主任因為孩子的事和家長發(fā)生激烈沖突,起因是她責罵了這個孩子。她的脾氣我知道,剛硬似鐵,不知變通,后來被調離工作崗位,她還覺得挺委屈。
這樣的例子很多,每個人都能從身邊舉出一些。但是我要說,正是這些不完美,才構成了世界的完美。否則,我們怎么知道世界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我們怎么知道人生是廣闊無邊、深邃幽遠的?在那些紛繁復雜的現象背后,我們總能夠尋找一些原因,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卻顯得那么完美。
新學期,一名初二的女生從臺灣一所學校轉來我校,聽說那所學校管理很嚴格,我就和她進行了一番談話。女孩告訴我,那所學校絕大多數班級都是男女分班,她因為在特色班,所以是男女混班。學校里有一些教官,平時不上課,專門在校園里檢查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學生一旦被查到,會有一系列從低到高的處罰措施,直至開除。讓我驚訝的是,學校竟然有一條規(guī)定:學生不得和非本班的異性學生說話。我問她,有學生因此而被處罰嗎?她點點頭,說校園里裝了很多攝像頭,誰要是違反了這條規(guī)定,一定會被發(fā)現的。
我不知道這種規(guī)定跟“三民主義”有什么聯(lián)系,但是我知道請退伍軍人在學校里做教官是臺灣很多學校的傳統(tǒng)。這所臺灣的學校管理如此嚴格、苛刻,社會聲譽卻很好,這兩年辦學規(guī)模越來越大。
一定還有人能舉出比之更加管理嚴格的學校例子,我對此深信不疑。在這樣的學校里,許多令其他學校十分苦惱的校園管理問題根本就不存在。學生也許會有不滿,但是一旦規(guī)則成了傳統(tǒng)或者文化,就只能去適應。
班級管理同樣百花齊放。我聽說過有這樣一位“極品”班主任,不許她的學生和任課教師課下接觸。所有的學生只能接受她一個人的教誨,如果被她發(fā)現有學生和任課教師有教學以外的來往或交流,她便要采取種種方法打擊、壓制乃至離間,最后達到全盤控制學生的目的。
這種做法,我是“自愧不如”。但是一想到這樣的班主任居然能夠存在,而且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生存得不錯,我就慨嘆世界是多么廣闊,而我,是多么渺小。
我很喜歡一首歌《思念是一種病》,齊秦演唱的。聽著這首歌,我常常思念一位遠方的朋友。他很善良,過于善良以至于有點病態(tài)。特蕾莎修女受人敬重,是因為她“懷大愛心,做小事情”。她有一首詩,其中有這樣一段:“一顆純潔的心,會自由地給予,自由地愛,直到它受到創(chuàng)傷?!睂τ诩磳⑹艿降膫Γ届o地面對,依然保持純潔,依然付出、給予,這是一種堅強。我的這位朋友,卻是“懷小愛心,做大事情”,自然十分失敗,明明不能承受的事他也不忍拒絕,總是讓自己受到傷害。我很同情他,是因為我的內心其實和他一樣軟弱,只是我更善于保護自己,在與人為善的同時保持防人之心。他比我多走了一步,卻走得不夠徹底。于是最終得了“善良病”。
人生就是一個鐘擺,我們隨這個鐘擺一起擺動。過程當然會很折騰人,折騰了許久,才發(fā)現終點又回到了原點。
前兩天,在著名足球評論家李承鵬的博客里看到這樣一個段子:
成功男人的標志:3歲,不尿褲子;5歲,能自己吃飯;18歲,能自己開車;20歲,有性生活;30歲,有錢;40歲,有錢;50歲,有錢;60歲,有性生活;70歲,能自己開車;80歲,能自己吃飯;90歲,不尿褲子。
回過頭來看肖治紅老師的問題,其實只是一個小問題。我們所要關注的是,鐘擺擺動到了哪里,將要擺向何方。
學生與任課教師發(fā)生矛盾,不用說,兩者皆有問題。如果我是任課教師,學生對我不滿意,我肯定會反思自己:為什么這個班級的學生對其他老師沒有意見,卻對我有意見?肯定是我做得不夠好。哪怕是最極端的情況,學生對所有老師包括班主任都有意見,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但是為什么我就不能做得更好,讓學生唯獨接受我呢?無論如何,還是我不夠優(yōu)秀啊!
如果我是學生,碰到一名十分糟糕的任課教師,我也盡量不要讓自己太多地受到其影響。我會和他保持距離,通常來說,一位教師如果能力很弱,反而有可能培養(yǎng)出更具獨立性的學生。也就是說,如果學生足夠優(yōu)秀,學生會放棄對老師的依賴,而在這門學科中更多地采用自學的方式。也許這樣學生會學得更好。
然而這都是完美的假想,任課教師和學生很少會這樣思考問題,于是就發(fā)生沖突。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任課教師的責任小一點,學生的問題多一些,我想班主任的困難會小很多,她會更多地承擔起教育學生的責任。學生如果明顯地對教師無禮,班主任大可以放手進行教育,如何教育,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問題就在于如果是任課教師明顯有錯,班主任該怎么辦?學生是追求真理的,哪怕任課教師的目的正確,理由正確,但只要方法不正確,行動不正確,或者語氣不正確,哪怕只是一句話不正確,對學生來說就是百分百的錯誤,橫在班主任面前的,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坎兒。
夾在學生和任課教師之間的班主任,會有很復雜的心情。最好的解決方法很簡單——任課教師向學生道歉,大家各自退一步,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班主任就可以有輾轉騰挪的余地??墒牵绾巫尵髲姷娜握n教師跟學生道歉呢?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佩服歷史上那些說客,能夠讓隨時隨地有可能龍顏大怒而下令砍他們頭的帝王改變初衷,那需要多大的膽識和智慧啊!同樣都是靠耍嘴皮子吃飯的老師,和他們比差距咋就這么大呢?由此可見班主任平時應當多買一點卡耐基的書來讀,尤其要學習如何說服人的技巧,關鍵時刻可以派上大用場。
班主任如果真的具備這么強的能力,在學生、任課教師、班主任的三方關系中,他便會成為強勢一方,整個的格局一定是班主任獨大,學生和任課教師那點小矛盾根本算不上什么。而在兩極甚至多極格局下,情況就會變得復雜。
當班主任較弱時,學生和任課教師一定會比較強,一旦他們爆發(fā)矛盾,班主任常常無力阻止。
運用鐘擺原理,如果不能阻止,就助他一臂之力。
不鼓勵學生告狀。作為班主任,要站在任課教師的立場,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加以勸說,請他們對別人懷有一顆寬容的心。
如果雙方都不肯退讓,不必攪和進去,只需置身事外,靜觀其變。
不粉飾太平。任課教師和學生總有接觸,因此,讓雙方了解各自對對方的感受是有益的。如果有一個機會能讓大家把各自的感受痛痛快快說出來,不要阻止。
人生是鐘擺,鐘擺充滿了矛盾。老子說,物極必反。對于鐘擺來說,擺到了最高點,就該回頭了。
我校的一位班主任就是這么做的,他組織了一個主題班會,請來學生意見很大的任課教師,讓學生把對任課教師的感受當面說出來。任課教師自然要辯解,可在學生面前,所有解釋都是徒勞的。那位年輕的任課教師很受震動,因為學生最后幾乎是在很直白地教他怎么做老師,以及怎么做人!因此,他很受傷。
那位班主任問我,有沒有辦法讓一個人明白一個道理,卻又不會受傷?我搖搖頭?!笆澜缡遣煌昝赖??!蔽艺f,“這就是人生,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怕受傷,那就永遠長不大。”
那位班主任說,在此之前,他很痛苦。在學生和任課教師之間,他一直隱忍著。他問他的做法是不是不妥,我說:“不見得。如果你一直隱忍下去,你會得病。如果那樣,你以為你是善良的,但是你幫不了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如同大多數的故事一樣,這個案例的結果并不美妙。年輕的任課教師最終被學校調換了班級。新的任課教師與前任的軟弱截然相反,十分強勢,學生反而與之達成了某種奇怪的平衡。
矛盾的產生通常是由于某種平衡被打破。有時候,從制度層面做一些改變,會建立新的平衡。
據說現在有些學校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搭配組合作了一些改革性的嘗試,由年級主任組合班主任,班主任選擇任課教師。就好像總統(tǒng)競選成功進行組閣一樣,人都是你選的,干得不好也怪不了別人。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以往責任都是由班主任來肩負,現在任課教師則感覺到壓力重重。一定會有一些教師被很多班主任搶,而有的教師卻無人問津。在這樣的體制下,任課教師的主動反思意識一定會更強,無需班主任協(xié)調,他們會主動詢問班主任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反應。
也有學校走得更遠。湖北一所學校把全校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推向學生,進行“摘牌上崗”。就好像咱們中超足球聯(lián)賽的球員轉會市場一樣,根據一定規(guī)則由學生依次選擇任課教師。最后有兩名教師沒有被“摘牌”聘用,因此只能待崗。
讓我好奇的是這所學校的領導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魄力作此改革。我猜測是該學校以前的任課教師敬業(yè)愛崗精神不足,學生意見較大。校領導調解十分吃力,于是痛定思痛,徹底推倒重來。因為這樣的改革阻力必定很大,推動改革進行的巨大動力來自于哪里?必定是鐘擺擺到頭了。
(責 編 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