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毛澤東著作;珍貴版本;選集;匯編本;單行本
【摘要】毛澤東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物化載體,真實地記錄了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收藏的毛澤東著作包括選集、匯編本和單行本,其中不乏珍貴版本,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和第一手歷史資料,同時對于我們研究建國前的毛澤東也頗具文獻意義和歷史價值。
毛澤東以畢生的精力追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富強,并以淵博的學識、豐富的經歷、深邃的思維能力和正確的思想方法,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物化載體,真實地記錄了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提供了銳利武器。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收藏的毛澤東著作版本較多,既有選集,也有匯編本、單行本,其中不乏珍貴版本?,F(xiàn)擇其要者略述如下,以供有關人士分享和參考。
一、 選集
1. 晉察冀日報社編印的《毛澤東選集》
為五卷合訂精裝本,32開,縱18.2厘米,橫13厘米,完整,為二級文物。藍色布封面,燙金書名“毛澤東選集”自右至左橫排,書脊豎印“毛澤東選集晉察冀日報社編印”燙金字樣(圖一)。打開封面,依次為扉頁、毛澤東照片、書名頁、版權頁、編者的話、總目。扉頁后、書名頁前,用銅版精印毛澤東在延安的整幅照片,下印“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黑色字體,自右至左橫排。書名頁上方印“毛澤東選集”,下方署“晉察冀日報社編”,黑色字體,各占一行。背面版權頁印有“晉察冀日報社編印,晉察冀新華書店發(fā)行,定價三百元(邊幣——引者注),一九四四年五月初版”字樣,黑色字體,各占一行。
194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就學習整風運動在對晉察冀分局的指示電中強調指出:“這次學習整風運動是我黨建黨的一個重要關鍵,是‘思想上的革命’,其目的在于克服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肅清三風不正的殘余,建設正確的思想——毛澤東同志的思想,以達到統(tǒng)一黨的思想,增強干部黨性,鞏固黨的紀律,建設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馬列主義的布爾什維克黨?!睘榱讼到y(tǒng)地宣傳和學習毛澤東思想,晉察冀分局決定編選和出版《毛澤東選集》。分局書記聶榮臻和副書記程子華、劉瀾濤決定,委托晉察冀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鄧拓主持編選,并由晉察冀日報社負責編輯出版。受命之后,鄧拓同報社的編輯人員一起,以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毛澤東選集》的編輯工作,僅在三四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文章選定、分局審定和報請批準等環(huán)節(jié)的工作, 5月定稿發(fā)排,7月印出樣書,9月正式對外發(fā)行。
由鄧拓撰寫的《編者的話》,系統(tǒng)論述了毛澤東思想,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作用,鮮明地提出了“過去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了我們,要保證中國革命的勝利,全黨同志必須徹底地團結在毛澤東思想之下”的基本觀點。
這部《選集》全書796頁,約45萬字,新聞紙鉛字豎排印刷。共選收文章29篇,主要是從抗日戰(zhàn)爭開始到1944年6月間的論著,按內容分編為五卷。每個分卷各有詳細目錄,正文中每篇著作的題目單獨占一頁。第一卷5篇,收錄關于國家與革命問題的論著,包括《新民主主義論》、《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憲政》、《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演說》,及附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節(jié)選)》;第二卷11篇,為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論著,包括《中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目前階段的任務》、《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斗爭》、《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的方針、辦法與前途》、《國共兩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立后中國革命的迫切任務》、《與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與合眾社記者的談話》、《當前時局最大的危機》、《用國法制裁反動分子》、《相持階段中的形勢與任務》、《在延安紀念十月革命節(jié)干部晚會上的講話》、《與中外記者團談話》;第三卷3篇,為關于戰(zhàn)爭與軍事問題的論著,包括《論持久戰(zhàn)》、《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及附錄《紅四軍黨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第四卷3篇,為關于財政經濟問題的論著,包括《財政問題與經濟問題》、《論合作社》、《組織起來》;第五卷7篇,為關于黨的建設問題的論著,包括《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反對自由主義》、《〈農村調查〉序言》、《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風學風文風》、《反對黨八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當時共印制了兩種版本,一種是五卷分冊平裝本,另一種是五卷合訂布面精裝本,文保中心收藏的為合訂精裝本。這兩種版本初版各印2000冊,很快售完,1945年3月再版。
這部《選集》是中國出版史上第一個把毛澤東著作系統(tǒng)化的版本,也是一部在新中國成立前流傳最廣泛的版本,為毛澤東思想的有力傳播和系統(tǒng)宣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 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編印的《毛澤東選集》
為平裝本,一套六卷,32開,縱18厘米,橫12.5厘米,邊殘,為三級文物。六卷封面設計相同,以卷一為例,封面中部為白色,上下為紅色,字均自右至左橫印,上方紅色帶內印白字“毛澤東選集”,下印黑色“(卷一)”,其下為毛澤東免冠頭像,再下為“中國共產黨晉察冀中央局編印”字樣,書脊印 “毛澤東選集(卷一)中國共產黨晉察冀中央局編印”,黑色字體,豎排(圖二)。書名頁四周圍以雙線欄,均為黑色字體,豎排,右側印“毛澤東選集(卷一)”;左側署“中國共產黨晉察冀中央局編印”,欄內左下角有一株麥穗。版權頁注“一九四七年三月出版”。全書共1016頁,約60萬字,內文以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其中第一卷5篇,174頁;第二卷5篇,194頁;第三卷14篇,146頁;第四卷3篇,172頁;第五卷4篇,208頁;第六卷7篇,122頁。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會議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統(tǒng)一的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為滿足廣大干部系統(tǒng)學習毛澤東著作的需要,中共晉察冀中央局(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于1945年9月改為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增訂再版《毛澤東選集》。編選增訂工作起初由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宣傳部長胡錫奎主持,胡調任熱河省委書記后由鄧拓負責完成。1946年6、7月間在張家口完成排版和制型工作,后因張家口被國民黨軍隊攻占而未能付印。1947年3月,以中國共產黨晉察冀中央局名義編印、由新華書店晉察冀分店公開發(fā)行的《毛澤東選集》六卷本正式出版,有豎排平裝、精裝兩種版本,各印2000冊。
此次增訂再版工作是在1945年3月增加了新發(fā)表的《一九四五年的任務》和《兩三年內完全學會經濟工作》兩篇文章的《毛澤東選集》增補本的基礎上進行的。全書增加到38篇,擴充為六卷,增加了《興國調查》、《長崗鄉(xiāng)調查》、《才溪鄉(xiāng)調查》、《論聯(lián)合政府》、《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為美國對華軍事援助法案的聲明》、《文教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等7篇著作。在卷次的編排上也做了調整,如將原來收入第一卷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和第五卷的《〈農村調查〉序言》抽出,與新增加的《興國調查》、《長崗鄉(xiāng)調查》、《才溪鄉(xiāng)調查》合編為第一卷,原來的第一卷至第五卷依次編為第二卷至第六卷。此外,新增加的《論聯(lián)合政府》編入第二卷,《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為美國對華軍事援助法案的聲明》編入第三卷,《文教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編入第六卷?!毒幷叩脑挕反税嫖从?。
這部《選集》是新中國成立前出版的毛澤東著作版本中收錄文稿最全、編印卷數(shù)最多、但發(fā)行量相對較少的一個版本。
3. 哈爾濱東北書店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布面精裝本,32開,縱22厘米,橫15厘米,完整,為三級文物。藍色布封面,“毛澤東選集”燙金字樣印于上部,自右至左橫排,中間凸版印圓形毛澤東免冠側面頭像(圖三),書脊上方印橫排燙金“毛澤東選集”,中間印凹版毛澤東免冠頭像。扉頁上方印“在毛澤東旗幟下前進!”,紅色字體,橫排;中間是手工粘貼的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照片。書名頁印“毛澤東選集,東北書店發(fā)行,1948年”,紅色字體,自右至左橫排,各占一行。書名頁后有毛澤東手持講稿的剪貼像。版權頁印 “毛澤東選集,出版者東北書店,發(fā)行者東北書店,印刷者東北鐵路印刷廠,1948年5月哈爾濱初版”,紅色字體,橫排,各占一行。目錄16頁,用羅馬數(shù)字標示。全文共999頁,最前面有《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篇,16頁;第一卷5篇,160頁;第二卷8篇,176頁;第三卷19篇,156頁;第四卷6篇,236頁;第五卷4篇,162頁;第六卷7篇,93頁。
這部六卷合訂本《選集》是中共中央東北局于1948年5月以東北書店的名義出版發(fā)行的,在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六卷本的基礎上編印而成,是新中國成立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也是裝幀最好、發(fā)行量最大的一個版本。共收入毛澤東1927年3月至1947年12月間的50篇著作,印數(shù)2萬冊,除10套羊皮精裝贈送毛澤東本人外,余皆布面精裝。
二、 匯編本
1. 《毛澤東論文集》
平裝,32開,縱19.5厘米,橫12.5厘米,殘,為三級文物。封面左上角殘損,中間印毛澤東木刻頭像,下方印書名“毛澤東論文集”,紅色字體,“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出版”,黑色字體,均自右至左橫排(圖四)。版權頁注明出版者為“新華日報華北分館”,發(fā)行者為“新華書店及各地新華日報辦事處”,定價“每冊2元”,出版日期是“1940年12月”,初版發(fā)行3000冊。目錄2頁,正文188頁,手工紙鉛字豎行印刷。
這本《毛澤東論文集》收入《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的方針、辦法與前途》、《國共兩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立后中國革命的迫切任務》、《毛澤東與英國記者貝特蘭之談話》等論文、演講共23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毛澤東及其所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救國的主張、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我國出版較早的毛澤東論文集。
2. 《毛澤東三大名著》
精裝,32開,縱17.5厘米,橫12.5厘米,皮內殘,為三級文物。藍色布封面,上方印有書名“毛澤東三大名著”,黑色字體,橫排;下方印“新華書店發(fā)行”,黑色字體,橫排(圖五),書脊印“毛澤東三大名著”,黑色字體,豎排。扉頁之一注明出版者為“新華書店”,發(fā)行者為“新華書店”,出版日期為“一九四五年三月”,黑色字體,均系豎排;扉頁之二印有毛澤東免冠半身像。目錄4頁,毛澤東手跡2頁,正文225頁,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此書為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和《新民主主義論》三大名著的匯編本,當時盛享“馬列主義中國化的典型著作”、“毛主席三大天書”之譽。
3.《論查田運動》
平裝,32開,縱17.6厘米,橫12.5厘米,完整,為三級文物。封面左側三分之二為紅色底,之上的白色方框內豎排白色書名“論查田運動”,豎排棕色字體“毛澤東著”居右;右側白底印有棕色字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翻印”,豎排(圖六)。書名頁上方署“論查田運動,毛澤東著”,黑色字體,自右至左橫排,外圍以黑色方框;下方“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翻印,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出版”,黑色字體,自右至左橫排,各占一行,中間用黑色雙橫線隔開。目錄1頁,正文29頁,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
《論查田運動》是毛澤東的論文匯編本,共收錄了3篇著作,即:《查田運動是廣大區(qū)域內的中心重大任務》(載1933年《紅旗》雜志第59期),約2300字;《在八縣查田運動大會上的報告》(1933年6月14日),約4600字;《查田運動的初步總結》(載1933年《紅旗》雜志第61期),約1萬字。
此書值得一提的是劉少奇于1947年11月14日為該書所作的《序》,其全文如下:“這是毛澤東同志1933年在江西蘇區(qū)關于查田運動的三篇著作。雖然當時江西蘇區(qū)的情況與今天解放區(qū)的情況并不相同,黨的政策和口號也與今天并不一樣,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也并不能在今天各解放區(qū)都能運用;但毛主席在當時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及其所指出的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則,直到今天仍有許多是相同的和適用的。故特加以翻印,發(fā)給正在進行土地改革的各級干部閱讀,作為借鏡?!倍潭虜?shù)語,簡明扼要地交代了翻印發(fā)行此書的目的。
4. 《農村調查》
平裝,32開,縱18厘米,橫12厘米,完整,為三級文物。封面上方印書名“農村調查”,紅色字體,自右至左橫排;中間是毛澤東免冠半身像;下方印“毛澤東著”、“冀南書店印行”,紅色字體,均橫排,各占一行(圖七)。書名頁有一長方形墨框,內署“毛澤東著,農村調查,冀南書店印行”,黑色字體,豎排,各占一列。版權頁注明“一九四八年一月出版”,發(fā)行1500冊。目錄1頁,正文130頁,系用略顯黃色的毛邊紙豎行印刷,顯露出高低不平和粗糙的紙筋。此書封面毛澤東像右側加蓋有紅色菱形收藏章,印文為“南宮縣第一區(qū)文化站”。
1941年,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教育全黨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從事農村調查的部分材料編成《農村調查》一書,印發(fā)各地。此書收錄有《興國調查》、《東塘等處調查》、《木口村調查》、《贛西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爭中的錯誤》、《分青和出租問題》、《分田后的富農問題》、《土地法(1928年12月)》、《土地法(1929年4月)》、《長岡鄉(xiāng)調查》、《才溪鄉(xiāng)調查》,書前有《序言一》和《序言二》,書后有跋文一篇。
三、 單行本
1. 《論持久戰(zhàn)》
延安解放社1938年7月印行的初版本,平裝,32開,縱18.5厘米,橫13厘米,封皮破損,為二級文物。封面四周有一黑色單線圍框,框內右側豎印毛澤東親筆書寫的“論持久戰(zhàn)”書名,左側分兩列印副標題“論抗日戰(zhàn)爭為什么是持久戰(zhàn)與最后勝利為什么是中國的及怎樣進行持久戰(zhàn)與怎樣爭取最后勝利”,黑色字體;封面左上方分三行印黑色字體“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編”、“抗日戰(zhàn)爭叢書”、“2”字樣,左下方印“解放社出版”和出版年代“1938”(圖八)。版權頁注明出版時間“民國廿七年七月初版”,即1938年7月,編輯者為“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書名頁1頁,目錄2頁,正文103頁,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上以《論持久戰(zhàn)》為題發(fā)表了演講。后來以《論持久戰(zhàn)——論抗日戰(zhàn)爭為什么是持久戰(zhàn)與最后勝利為什么是中國的及怎樣進行持久戰(zhàn)與怎樣爭取最后勝利》為題,發(fā)表在1938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43、44期合刊上。
此書書末有著者注:“此是最后校正本,與《解放》報發(fā)表的有某些小的字句上的不同。——著者一九三八年七月九日?!庇纱丝梢酝茰y,這個版本在當時是非常重要并特別值得關注的版本。
2. 《論新階段》
平裝,32開,縱18.5厘米,橫12.5厘米,邊及封面殘,為三級文物。封面右側是毛澤東書寫體書名“論新階段”,及毛澤東簽名手跡,分兩列排布;封面左上方印有毛澤東戴八角帽的木刻版畫頭像,左下方分兩排自右至左橫印“前線叢書之一”、“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出版”(圖九)。封底注明“定價三角”。無書名頁和目錄頁,正文80頁,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此書左下部有豎寫人名“郝煥亭□”,應為收藏者署名。
1938年10月12~14日,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和會議結論結集為《論新階段》,全書約6.3萬字。這本報告叢書應是最早發(fā)行的單行本。
3. 《新民主主義論》
平裝,32開,縱18.3厘米,橫12.1厘米,封皮殘,為二級文物。封面上方印黃色字體的“新民主主義論”,作者“毛澤東著”為黑色字體,均自右至左橫排,各占一行;中間為毛澤東免冠畫像;下方印“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出版”,黑色字體,自右至左橫排(圖一○)。版權頁注明出版者“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出版時間為“一九四○年五月出版”。書名頁1頁,目錄1頁,正文56頁,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
《新民主主義論》是1940年1月9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演,最初以《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為題,發(fā)表在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國文化》創(chuàng)刊號上。2月20日,《解放》雜志第98、99期合刊改題為《新民主主義論》登載此文,并在文內各部分加小標題。全文約3.2萬字。
4.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1943年5月由解放社出版,平裝,32開,縱17.7厘米,橫12.6厘米,微殘,為三級文物。封面右側印書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紅色字體,分兩列豎排;中間豎印“解放社出版”,紅色字體(圖一一)。無書名頁、目錄頁、版權頁,正文40頁,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
5. 《論聯(lián)合政府》
平裝,32開,縱17.5厘米,橫12厘米,封皮殘舊,為三級文物。封面部分套紅,毛澤東講話的大幅木版畫像占據(jù)了大約3/4的位置,紅色書名“毛澤東: 論聯(lián)合政府”位于封面下部,分兩行自左至右橫排;底部印“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文獻之一”、“晉察冀日報社出版”,黑色字體,同行橫排(圖一二)。書名頁上方印“論聯(lián)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之政治報告”,黑色字體,分三行排列;下方標出版時間“一九四五年六月”,黑色字體,橫排。無版權頁,目錄2頁,正文91頁,新聞紙鉛字豎行印刷。
《論聯(lián)合政府》是毛澤東1945年4月2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政治報告,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性文獻,是體現(xiàn)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重要著作。會議結束后的當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和《解放日報》、解放社等即在延安出版了《論聯(lián)合政府》的單行本。
眾所周知,由于河北地處京畿要地的地緣因素,以及在近現(xiàn)代史上處于重要而特殊地位的客觀原因,使得收藏的近現(xiàn)代革命文物的數(shù)量也蔚為大觀,其中毛澤東著作更不乏珍貴版本。作為毛澤東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毛澤東著作具有無限的研究價值。毛澤東著作的多種版本,是中國革命史上非常珍貴的重要文獻和豐厚翔實的第一手歷史資料,同時對于我們研究建國前的毛澤東也具有文獻意義和歷史價值。
————————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
2、劉金田、吳曉梅:《毛澤東選集出版的前前后后》,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
3、張帆:《才子鄧拓》,海天出版社,1999年。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5、河北省出版史志編輯部:《中國共產黨晉察冀邊區(qū)出版史資料選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6、施金炎:《〈毛澤東選集〉版本考述》,《求索》1994年1期。
7、黃禹康:《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出版經過》,《百年潮》2006 年5期。
〔責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