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經濟類圖書的讀者范圍也非常廣泛。經濟類圖書的閱讀已經成為大眾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年來,經濟類圖書選題的出版彰顯了中國出版機構在選題規(guī)劃策略、編輯加工能力、市場營銷水平、圖書外包裝質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諸如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等,在讀者心目中業(yè)已成為經濟類圖書的品牌出版社。
這幾年讀者對經濟類圖書的關心超過以往,因為人們越來越感覺到經濟帶給自己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從2007年初股市暴跌,到2007年底的“牛氣沖天”;從2008年股市的再度低迷,到2008年底股市的幾近崩盤;原來中國人只是在一些影視資料上看到過發(fā)生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危機,到了2009年人們真正認識到了什么叫次貸危機,什么叫金融危機,什么叫全球經濟一體化,什么叫自己的生活與世界的聯(lián)系,等等。出版經濟類圖書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行為,亦會受到的國際經濟大環(huán)境的影響。
一 出版概況
2009年全國共有351家出版社出版了經濟類圖書,比2008年減少了近80家。就經濟類圖書選題占據(jù)全部類別圖書選題的比例而言,從1999年至2009年這11年間是波浪式的形狀,但總的趨勢是下降的。數(shù)量的絕對上升和比例的相對下降,一方面說明全部類別圖書選題中各個子類別歷年變化的不穩(wěn)定,另一方面說明經濟類圖書選題自身在歷年的發(fā)展中也存在著隨意性、不確定性。
就實體經濟而言,經濟部門的門類十分繁雜。而就經濟類圖書而言,其分類就相對簡單一些。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經濟類圖書一般分為經濟學和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類、經濟地理以及經濟計劃與管理、農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信息產業(yè)經濟、交通運輸經濟、旅游經濟、郵電經濟、貿易經濟和財政、金融經濟等。就歷年來經濟類圖書各子類圖書選題的出版數(shù)量,排在第一位的是經濟計劃與管理類圖書選題,第二、三位的是財政、金融類圖書選題或者貿易經濟類圖書選題,二者在年度的選題數(shù)量和占全部經濟類的比例差別不大(如下表所示)。
經濟計劃與管理類圖書選題的數(shù)量之所以能夠始終排在第一位,是因為該類的范圍相對較廣,包括國民經濟管理、經濟計算、會計、審計、勞動經濟、物資經濟、企業(yè)經濟、基本建設經濟、城市與市政經濟等多個門類。
由于經濟類圖書選題的門類太多,在這里不可能就每一個門類的選題詳細情況加以一一說明。通過上表和對2009年選題信息監(jiān)測數(shù)量的統(tǒng)計,我們可以概略地得出如下結論:
1 經濟類圖書選題各個門類的數(shù)量與我國各實體經濟部門的數(shù)量相對應,如屬于“經濟計劃與管理”的下級子類目“企業(yè)經濟”類和屬于“貿易經濟”的下級子類目的“國內貿易經濟”類,這兩個類別的選題所對應的是大部分經濟機構,內容也涉及企業(yè)經營的方方面面,如企業(yè)體制、經營決策、生產管理、供銷管理、財務管理、市場、廣告、物價、服務業(yè)等。與某些熱門經濟領域相對應的圖書選題的數(shù)量也多,如屬于“財政、金融”的下級子類目的“金融、銀行”類,該類圖書涉及與人們生活、企事業(yè)單位經營密切相關的銀行、信貸、投資、匯兌、信托以及金融市場等方面。另外,傳統(tǒng)的郵政領域不如現(xiàn)代的電信業(yè)更被人們所關注,因此“電信”類的圖書遠比“郵政”類的圖書要多。2008年中國政府為拉動經濟抵御金融危機,政府出資4萬億元人民幣進行基礎建設,與此相對應的有關“基本建設經濟”類圖書選題較2008年有明顯的增加,其中有代表性的選題有中國計劃出版社的《政府投資項目代建管理流程》、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的《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實踐與思考》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與總承包管理實踐》等。
2 在經濟理論著作的選題中,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選題,歷年來都是經濟類圖書選題的重點之一。200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國際經濟學的構建》,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經濟理論——體系難點比較發(fā)展資本論讀書筆記》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與當代現(xiàn)實》,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美國霸權衰落時期的全球金融失衡》和《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解析》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比較研究》是該類圖書選題中的佼佼者。
3 在2009年經濟史類圖書選題中,有關中國經濟史研究并且比較有特色的選題,有泰山出版社的《中國歷代經濟政策得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中國民營經濟史大事記》、浙江大學出版社的《戰(zhàn)前中國經濟的增長》等。外國經濟史研究的圖書選題中,依然以研究美國經濟史的選題為最多,其中有中信出版社的《掠奪型政府》和《大國的陷落》、人民出版社的《美國對外經濟制裁問題研究——當代國際經濟關系政治化的個案分析》、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的《大蕭條》、上海三聯(lián)書店的《經濟衰退的歷史答案》等。2009年有關非洲經濟史研究的圖書選題為空白。
4 在2009年經濟類圖書選題中,高等院校和自學考試的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輔導以及各種資格考試(如會計資格考試等)類圖書選題,達3000余個品種,占全部經濟類圖書選題的30%左右,這種現(xiàn)象幾乎年年如此。而這些教材類圖書的選題多數(shù)集中在少數(shù)出版社,如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立信會計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等??梢钥闯?,在經濟類教材選題方面,京版和滬版的教材一直處于領先的位置。
5 在經濟類圖書選題中,很少出現(xiàn)跟風出版的現(xiàn)象,但是“選題同質化”現(xiàn)象卻大量存在,主要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高等院校同一專業(yè)的基礎理論教材、教學參考書的出版方面,比如2009年,有關財務管理的教材達81個品種,有關財務會計的教材76種,有關成本會計的教材35種,有關電子商務的教材143種,有關會計學的教材205種,有關企業(yè)管理的教材145種,等等。經濟學的其他學科的基礎教材、教學參考書,如審計學、營銷學等,也存在同樣的現(xiàn)象。
6 國際金融危機催生了相關圖書的出版。2009年,全國共有59家出版社出版了有關金融危機的研究、對策、影響、通俗讀物類的圖書近140種,其中引進版圖書近20種,而2008年此類圖書的出版數(shù)量僅為16種,也就是說在2009年每100種經濟類圖書選題中有1.3本是有關金融危機的圖書選題。北京出版社的《逼出來的大國崛起——我們面對金融危機的選擇》、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的《金融危機動了誰的飯碗》、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的《中國式突圍——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機遇》、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的《華爾街沖擊波》、經濟管理出版社的《金融風暴與企業(yè)的戰(zhàn)略選擇》、經濟科學出版社的《金融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中信出版社的《金融海嘯與我何干》、東方出版社的《郎咸平說金融超限戰(zhàn)》、中國金融出版社的《金融危機下的重點行業(yè)研究》等選題,從選題立意、作者水平、市場認可度來看,均取得不錯的銷售業(yè)績。
二 引進版經濟類圖書選題的分析
引進版的經濟類圖書選題是經濟類圖書選題的一個亮點。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中國的經濟地位在世界范圍內的提升,國際間學術交流的頻繁,國內學術界對國外相關經濟學理論的理解也更加透徹和深入。進入21世紀以來,引進版經濟類圖書選題比過去要豐富得多,種類更加多樣化,學術類、教材類、普及讀物類圖書的引進和翻譯工作比過去更加全面、細致。
2009年,全國有133家出版社引進1000余種國外經濟類圖書,與2008年引進的品種基本持平,不過參與引進的出版社減少了近20家。引進國外優(yōu)秀的經濟類圖書選題品種的出版社越來越集中,比如,2009年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引進140余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引進了近100種,商務印書館、東方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格致出版社、華夏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引進品種都在10種以上,這些出版社成為引進國外經濟類圖書版權的主力軍。而有近幾十家出版社年度內僅引進一至兩個品種,沒有形成規(guī)模效應。
從引進版經濟類圖書的國家范圍來看,2009年較上年有很大的突破。以往的經濟類引進版圖書,多以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為主,2009年中國出版業(yè)的視野已經放在世界范圍內,引進版的范圍涉及阿根廷、埃及、奧地利、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挪威、西班牙、愛爾蘭、印度、葡萄牙、加拿大、克羅地亞、瑞典、瑞士、以色列等多個國家??梢哉f,中國出版人的眼光越來越好,同時也說明出版社之間在引進經濟類圖書版權方面的競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經濟類圖書的內容來看,我國引進經濟類圖書與國內的開放形式有很大的關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比較注意東歐的改革經驗,以引進改革經濟學著作為主流;之后,引進的經濟類圖書多以西方的新自由資本主義為主要類別;隨著“海歸”大規(guī)模登陸,這些學者帶回了國外更多、更廣泛、更新潮的思想,引進的經濟類圖書也更龐雜;新世紀的到來和我國主流經濟在世界范圍的影響越來越大,全球的經濟越來越融合,我國引進的經濟類圖書也多趨于向內容最新、范圍最廣的方向發(fā)展。金融危機在全世界的影響,也加強了中國學者對國外經濟理論的研究,促進了出版社引進版權的進程。引進版經濟類圖書選題的另一個特點是速度快,一般情況下國外剛剛出版某種優(yōu)秀的作品,國內的出版社就開始與國外出版商進行洽談,保障了國內讀者在最快的時間閱讀到。
2008年,在引進國外經濟類教材方面,主要有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的“經濟教材譯叢”、“金融教材譯叢”、“會計教材譯叢”、“管理教材譯叢”、“MBA教材精品譯叢”、“21世紀經典原版經濟管理教材文庫”、“營銷教材譯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國際化管理系列”、“金融學譯叢”、“運營管理系列”,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管理學精選教材譯叢”、“全美最新工商管理權威教材譯叢”、“營銷學精選教材譯叢”,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工商管理優(yōu)秀教材譯叢”,中國市場出版社的“領先優(yōu)勢教材系列”,北京出版社的“德國管理經典譯叢”,格致出版社的“當代經濟學教學參考書系”,等等。國外優(yōu)秀經濟類教材的引進,提升了國內高校教學的水準,開拓了學術視野,同時使中國的廣大讀者汲取了更多的營養(yǎng)。
在引進國外經濟類學術著作方面,商務印書館繼續(xù)著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連續(xù)出版工作,使這一品牌得到不斷的拓展。另外,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的“商業(yè)與經濟學吧”、“國際制造業(yè)先進技術譯叢”、“杰弗里·摩爾創(chuàng)新管理系列”、“精益思想叢書”,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現(xiàn)代政治經濟學前沿譯叢”,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的“世界資本經典譯叢”、“世界新能源投資譯叢”、“漢譯經濟學文庫”,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的“國外勞動關系經典著作譯叢”,格致出版社的“公共預算經典與前沿譯叢”、“新政治經濟學研究譯叢”,東方出版社的“德魯克管理思想精粹”、“全球化書系”,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金融驛望譯叢”,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全美最新工商管理權威教材譯叢”、“未名社科城市管理名著譯叢”,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社會經濟史譯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現(xiàn)代政治經濟學前沿譯叢”、“中國與國際組織研究叢書”,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政治與社會譯叢”,企業(yè)管理出版社的“銀行業(yè)績管理創(chuàng)新叢書”,經濟管理出版社的“金融衍生工具與資本市場譯庫”等等引進版選題,亦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三 經濟類圖書選題的集中度分析
產業(yè)集中度是指銷售某一種產品(或者服務)或者某一類產品(或者服務)的少數(shù)企業(yè)的生產量、銷售量、資產總額等方面對某一行業(yè)的支配程度。這一概念是用來衡量一個產業(yè)內的少數(shù)企業(yè)對該行業(yè)產品的控制程度。產業(yè)集中度的計算公式是指該行業(yè)的相關市場內前N家最大的企業(yè)所占市場份額的總和。例如,CR4是指四個最大的企業(yè)占有該相關市場的份額。同樣,五個企業(yè)集中率(CR5)、八個企業(yè)集中率(CR8)均可以計算出來。
一個企業(yè)的市場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場上的地位高低和對市場支配能力的強弱,是企業(yè)形象的重要標志。同樣,在忽略經濟類圖書選題的質量、銷售量的情況下,一個出版單位的經濟類圖書選題數(shù)量的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這個出版單位占有經濟類圖書的市場份額。
根據(jù)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國各出版社經濟類圖書選題的數(shù)量,每個年度的前20名如下頁表:
根據(jù)經濟類圖書選題自身的特點和各個出版社出版選題方向上的特長,結合三年來歷年各個出版社在經濟類圖書選題中的綜合排名情況,我們在這里選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四家出版社作為計算CR4值的標的單位,選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這8家出版禮作為計算CR8值的標的單位。
根據(jù)美國經濟學家貝恩和日本通產省對產業(yè)集中度的劃分標準,將產業(yè)市場結構粗分為寡占型(CR8≥40%)和競爭型(cR8<40%)兩類。其中,寡占型又細分為極高寡占型(CR8≥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CR8<70%);競爭型又細分為低集中競爭型(20%≤CR8<40%)和分散競爭型(CR8<20%)。
從下表,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是,2007年、2008年、2009年無論是CR4的值還是CR8的值,均小于40,說明在經濟類圖書選題的市場競爭中,尚未形成占絕對優(yōu)勢的出版社或者出版社群體,該類圖書選題仍然處于“競爭階段”而并非“寡頭階段”。從我國的國土面積、人口、市場需求度來看,中國都是一個大國,就圖書而言,選題數(shù)量前四位的市場份額不足以衡量集中度,因此,前八位企業(yè)的市場份額之和及CR8的值,可能更能說明問題。
二是雖然經濟類圖書選題沒有形成所謂的強勢出版社,但是多年來一些出版社已經在該圖書選題的出版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其品牌效應已經初步形成,如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這些出版社具備了在這一選題領域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條件。經濟科學出版社是一個成立了不到30年的出版社,然而其發(fā)展的速度和在全國出版界的地位,卻是一些老牌出版社所無法比擬的,其原因就在于該社在經濟類圖書選題這一領域里不懈的追求與努力的結果。
三是在經濟類圖書選題的各個子類目圖書選題中,一些出版社已經占有相當大的優(yōu)勢。同時,從引進版選題來看,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在經驗方面、市場營銷方面、品牌效應方面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這一類別圖書選題的絕對主力,其他出版社欲進入這個“壁壘”,必須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才能贏利,因此對進入“壁壘”的出版社的資本、選題把握、市場動作的要求很高。
無論與西方發(fā)達的歐美國家相比,還是與東亞的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出版界在圖書的各個類別中的選題集中度很低,很難成規(guī)模經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國本身的地域遼闊、各地存在著文化差異、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同。同時出版界真正按照市場規(guī)律去經營的時間并不長;另外,出版企業(yè)全部為國有化的現(xiàn)實,會使管理體制的靈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受出版單位領導人更迭的影響,出版社缺乏長期的發(fā)展目標。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不遠的將來,某一類別的圖書選題一定會形成一個占據(jù)壟斷地位的CR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