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主辦的全國優(yōu)秀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逗D先請蟆房l(fā)的消息《海南的救命恩人,讓我摸摸你們的臉》獲二等獎。
2008年5月16日,815個字的消息《海南的救命恩人,讓我摸摸你們的臉》在《海南日報》眾志成誠抗震救災專版刊登。這篇來自海南赴四川災區(qū)抗震救援第一線的報道,以倒金字塔結構,采用緊迫的時間為引線,用樸實的語言,通過對現(xiàn)場救與被救雙方言行的描述,以細節(jié)刻畫了救援隊的英雄之舉與幸存者的感恩之情。
采訪經過:深入一線才能獲好題材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fā)生后,海南決定派出先遣救災隊伍赴地震災區(qū)開展緊急救援。這是全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立后實施的首次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行動。
筆者跟隨采訪的海南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抵達救援地點——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北川是這次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縣之一。死亡人數(shù)居各地之首,北川老城區(qū)80%、新城區(qū)60%以上建筑垮塌。
災難發(fā)生后。事件本身、受害情況,政府或社會所采取的救援行動都是公眾最想知道的,為了獲得第一手的信息,筆者并沒有在后方等靠通訊員和前方反饋的材料,而是全程跟隨著救援隊深入救援一線采訪。
5月15日上午,地震發(fā)生后第三天,海南省地震救援隊正在北川縣城搜尋幸存者。北川縣委組織干部王良波報告與縣城隔一條河的北川縣夏禹電力公司廢墟里有幸存者。海南省地震救援隊指揮長立即指揮救援隊員手拉手分批過危橋和山體滑坡帶,經搜索發(fā)現(xiàn),夏禹電力公司辦公樓完全垮塌,辦公樓一樓倒塌后形成一狹窄的三角空間,夏禹電力公司34歲的女職工易欣被埋壓在里面。救援隊員通過喊話確定了被埋壓人員的位置,了解到被埋壓情況,為安全救出被埋壓人員。針對埋壓上方各種埋壓物相互交錯的積壓情況,救援隊員們從廢墟的頂部逐一向下進行破拆。通過剪切、破碎、清除等手段。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艱難救援,成功救出了易欣,她身體完好,生命體征良好。
易欣被救出后。救援隊員擔心強光刺激她的眼睛,馬上用布蓋在她臉上。易欣躺在擔架上十分激動,由于雙眼被蒙不能親眼看到這群救命恩人,她只知道這是來自海南的救援隊。她一邊哭一邊說:“海南的救命恩人,讓我摸摸你們的臉!給我留個電話,我一定會去海南感謝你們!”這是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一位幸存者被救后的真情感恩。如果不到現(xiàn)場看一看、聽一聽,不深入采訪,根本無法采集到如此富有感情的題材。
寫作技巧:好題材還要角度新穎
從發(fā)現(xiàn)到救援,然后被救出,記者拍攝記錄了救援易欣的全過程,準確到幾點幾分。在采寫消息時,當初作者的構思是選擇“海南救援隊成功救援被埋68小時的幸存者”角度來采寫。很快,一篇平淡、枯燥的消息就寫出來了,但作者覺得初稿遠遠沒有表現(xiàn)出救援環(huán)境的危險、救援隊員的勇敢以及被救者的真情感恩。
于是,經過另一番謀篇布局,作者另辟蹊徑,重新以“幸存者被救后流露的真情感恩”的角度去寫,并以易欣說“海南的救命恩人。讓我摸摸你們的臉”這句話來做標題。就像電影中用“特寫鏡頭”來表現(xiàn)事件的高潮一樣,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消息以倒金字塔結構,展示新聞的發(fā)展進程。
本文開始就以“易欣永遠無法忘記這一時刻——被埋在坍塌建筑里68個小時,當她絕望時。來自海南的地震緊急救援隊冒著生命危險,為她打出一條生命通道”,概括型導語描述出核心新聞事實,然后通過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氣氛的渲染來反映地震救援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并采用緊迫的時間為引線,以爭分奪秒的救援揪住了讀者的心。
9點10分,海南地震緊急救援隊緊急馳援現(xiàn)場。在廢墟中艱難挺過了60多個小時的易欣告訴隊員。自己身體狀況很好,腳拇指還有感覺。
9點23分,救援隊員把埋壓易欣的鋁合金窗剪斷。
9點40分,成功剪斷壓在易欣身上的混凝土梁柱鋼筋,慢慢地把石塊往外刨。
10點08分,救援隊員再次換下第二梯隊,加快救援速度。
10點20分。刨出的廢墟空隙越來越大,易欣的頭可以扭動,左腳可以伸出。
10點37分,最后的時刻到了——5名救援隊員從狹小的廢墟間隙,成功地救出了易欣。
寫作思維:抓細節(jié)才能以情感人
如果沒有真實感人的細節(jié),就無法給讀者以強烈的感受。
在這個媒體競爭日益激烈化、快餐化的閱讀時代,新聞寫作也要適當?shù)刂v求以情動人、以情感人,同樣消息寫作也不能再單一地拘泥于程式化、常規(guī)化的表現(xiàn)方法。適當選取易感動人的事實和片段達到以情感人,讓普通的稿件變得不普通。
“讓我摸摸你們的臉!”當被蒙住眼睛的易欣激動地說出這句話時,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這是一種親情的表現(xiàn),此時,易欣認為最坦白的情感只能用撫摸來表達。
帶著感情采寫勝于一切寫作技巧。從上午經歷這場救援到晚上返回駐地編寫稿件,已經過去了近10個小時。但那一分一秒的細節(jié)依然清晰地呈現(xiàn)在筆者的腦海中。
為了讓消息生動傳神,筆者盡可能選擇細節(jié),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樣事件就自然而然地印在了讀者的腦海里,這肯定比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更鮮活。
所以,在采寫事件消息時,作者應用心捕捉事件的細節(jié)。從小處著眼、細處用心,同時要注意細節(jié)的選擇,要選擇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現(xiàn)作品主題的細節(jié),以期達到讀者的認同或共鳴。當然,以情動人地寫作,也要把握好分寸,并不是一味地與新聞價值不相符,甚至是與新聞真實性相背離的“煽情”。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