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格尼克效應普遍存在學生的學習中,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從選擇合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的輔導、多給予學生鼓勵與贊賞等方面來充分發(fā)揮其積極的正效應,避免其消極的負效應。
【關鍵詞】化學學習 紫格尼克效應教學策略
一、紫格尼克效應的含義及其正負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瑪-紫格尼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給138個孩子布置一系列作業(yè),只讓他們完成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則中途停頓。一小時后對這些孩子進行測試,發(fā)現多數孩子對中途停頓的作業(yè)記憶猶新。紫格尼克由此得出結論:人們對一些已經完成的事情比較健忘,因為“完成欲”已得到滿足,而對未完成的工作則在腦海中縈繞不止。這種“人傾向于把一件事情做完”的心理被稱為“紫格尼克效應”或“自圓心理”。
紫格尼克效普遍存在學生的學習中,并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心理影響。正效應的積極向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當學生成功解出難題或完成學習任務后,“自圓心理”會使他們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并極大激發(fā)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內在的學習動力。負效應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當不自信、缺乏毅力的學生接到多而難的學習任務時,會因為害怕不能“自圓”而表現出“拖拉、有始無終”,最常見的是推遲交作業(yè)或者不交作業(yè);而完成欲過強又缺乏元認知知識的學生則會在“自圓心理”的驅使下鉆牛角尖,其后果是花費大量時間仍完不成任務。
二、紫格尼克效應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選擇合適的學習任務,這是發(fā)揮紫格尼克正效應的關鍵
1 選擇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習任務。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習任務是指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就能獨立完成的任務。這一方面不僅可以利用“自圓心理”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使他們想方設法完成任務,而且完成后獲得成就感,會使學生進一步獲取學習內驅力,發(fā)揮紫格尼克效應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害怕不能“自圓”,知難而退或盲目學習的負效應。
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習任務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學習任務。因為每位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都不同,故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而且設置的學習任務要盡量貼近學生的日常社會生活,因為這樣的學習任務是學生已有感知的問題,他們不會感到陌生,對學習任務有濃厚的興趣,更有可以完成任務的動力和信心。比如學習“鹽類的水解”時,教師在演示硫酸鋁溶液和小蘇打溶液混合滅火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為什么二者混合可以滅火”的問題,然后通過相關問題讓學生聯系原有知識。
2 布置少而精的學習任務。典型學習任務的完成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任務總結學習規(guī)律,在比較短的學習時間內發(fā)展學習能力,從而容易獲得成就感,滿足其“自圓心理”。相反,經常布置多而難的學習任務容易使學生產生“害怕不能自圓”或“鉆牛角尖”的紫格尼克負效應。
(二)讓學生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這是實現紫格尼克正效應的保證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教師應針對化學知識微觀抽象、知識點繁多、易學難用,但規(guī)律性強的特點,重點加強實驗法、實物模型法、科學抽象和類比等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上有機化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官能團的性質把握相應類型有機物的性質及其衍變關系和相互轉化等,將各部分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就能輕松“自圓”,積極的紫格尼克效應就能實現。
(三)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教會學生利用元認知知識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
“自圓心理”驅使下的“鉆牛角尖”是紫格尼克效應的一個常見方面,而其根源就是缺乏元認知知識;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元認知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元認知知識的學習和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用元認知知識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養(yǎng)成自我反思和總結的習慣。
同時,教師應加強學生學習心理的輔導,幫助學生調整好學習心態(tài),使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和挫折時不能灰心,更不能回避;不要過于計較考試分數、患得患失;遇到某些難度超過自身水平的學習任務時,應懂得審時度勢,該放手時就放手,盡量避免紫格尼克效應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