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甜柿——次郎,是臺灣省農業(yè)專家1974年從日本引進改良而成的甜柿優(yōu)良品種,它克服了原日本次郎甜柿易裂果的弊端,且果實比原次郎大,單果重平均達264.83克,最大超過500克。果實中的尼克酸、維生素、胡蘿卜素、氨基酸等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且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福建省仙游縣自2001年從臺灣省引進試種。2009年10月27日臺灣甜柿通過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果樹專業(yè)委員會有關專家現(xiàn)場驗收認定。
該品種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在中亞熱帶地區(qū)種植。要求年均氣溫達16~20℃,≥10℃的年有效積溫5000℃,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果實生長后期要求晝夜溫差在10℃以上,休眠期需7.2℃以下低溫800~1000小時,要求年降雨量≥1500毫米。
該品種抗逆性較強,病蟲害較少,抗風、抗旱、抗寒,耐粗放管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pH值4~8的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長,但以pH值6~6.8的微酸性、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1.5%以上的紅黃壤土最為適宜;以鳥柿為砧木、栽培種澀柿為中間砧嫁接親和力好。
在福建省仙游縣種植表現(xiàn):樹勢強,頂端優(yōu)勢明顯,枝密,節(jié)間短,以中果枝結果為主,早果性強,豐產穩(wěn)產,無明顯大小年,單性結實力強。3月上中旬抽發(fā)春梢,6月中下旬抽發(fā)夏梢,8月下旬抽發(fā)秋梢,11月下旬落葉;現(xiàn)蕾期4月中下旬,始花期5月上旬,終花期6月初,果實成熟期10月下旬,在樹上可完全自然脫澀。果實扁方形,果頂廣平微凹,具4條縱向的凹線,果皮橙紅色、光滑、果粉多;果肉橙黃色,肉質松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21%,維生素C含量56毫克/100克,總糖14%,單寧含量0.0625毫克/千克,無籽或少籽,無褐斑或褐斑小而少,品質上乘,采后可直接鮮食。種植后第二年試產,第四年投產,5年后盛產,平均株產量71千克,畝產量2060.8千克,畝產值高達2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作者聯(lián)系地址:福建省仙游縣茶果技術推廣站 郵編:3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