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有1萬多個島嶼,其中有人居住的大約160多個。蘇門答臘島是僅次于婆羅洲的印尼第二大島,物產(chǎn)非常豐富。我在蘇門答臘島沿途所見的奇異風(fēng)俗,充分顯示了世界文化的多元。
民眾崇拜阿朱納
在首都雅加達(dá)獨(dú)立東街、獨(dú)立西街,讓我驚異的是,幾處都同樣聳立著一位勇武青年駕馭六匹駿馬的青銅塑像,人們見之則紛紛雙手合十,頂禮膜拜。
這尊青年塑像面貌英俊,體魄強(qiáng)健。他赤著上半身,背著箭筒,腰間插著蛇形箭,威武雄壯。當(dāng)?shù)鼐用耱湴恋馗嬖V我們:這塑像阿朱納是印尼古代傳奇英雄,因11世紀(jì)長達(dá)37卷的史詩《阿朱納》而流傳下來的,其英勇傳奇滲透到故事、評書、曲藝、戲文乃至皮影戲中,長演不衷。特別是阿朱納救民于水火,逢戰(zhàn)必勝,忠于國家的英雄氣概已成為印尼人民熱愛祖國、英勇頑強(qiáng)、不畏艱難的象征。所以新婚夫婦,特別是孕婦更是膜拜阿朱納,以求生子強(qiáng)壯有為。
吃剩的佳肴可退還
蘇門答臘屬于熱帶,從南到北全是森林,水果蔬菜品種豐盛。按理說氣候炎熱的地帶,人們必然會吃得清涼淡雅,想不到一入巴東,并非如此。
進(jìn)入平房式餐室,迎候的服務(wù)員不管男女,都是黃帽黃衫裝束,個個笑態(tài)可掬,謙恭地引我們?nèi)胱?,遞上熱毛巾,連聲“請坐”。
坐了片刻,只見服務(wù)員接連上菜,碗盛的,盤裝的,足有40多個。雞鴨魚果全是油炸的金燦燦一片,把一張大圓桌擺得滿滿的。我面前既無酒杯,也無筷子與湯勺,唯一的便是一盞醋。這沒筷子、刀叉,怎么吃呀?
原來,這里島民吃飯全用手抓,不用餐具的。再說都是油炸食物與水果,手抓也方便。菜上得多,便于食客挑選,吃不完可以退還。即如那大盤裝的5條油炸魚,6只油炸鴿脯,只吃掉一兩條,剩下全可退掉,我們只按吃掉的結(jié)帳,不會造成浪費(fèi)。顧客只抓上面的食物,不亂翻亂動,人們也就習(xí)以為常了。
我饒有興味地吃著抓餐,那油炸香蕉、梭羅果香甜微酸、極開胃,平生第一次嘗到,因而記憶深刻。海螺、海鱔及鴿脯等,又香又脆,黃而不焦,嫩而不膩,鮮美無比。
紋身紋面視為美
蘇門答臘終年炎熱,家境貧困的人基本光身不穿衣服,成人只在腰胯部扎一塊布條。他們當(dāng)然也有美容要求,是通過紋身、紋面,顯示自己的美。久而久之,紋身紋面成了習(xí)俗。
在蘇門答臘西南海邊,尤其是打威群島,生活著愛紋身的20000多部落人。印尼稱之為“花人部落”。部落里有幾位專職的紋身師,采用櫚樹汁和椰木炭等煎成染料,再用針、尖刀在被紋身者身上刺成各種花紋圖案,如他們崇拜的飛鷹與老虎等,然后細(xì)心染上色汁。這種深至肌肉的花紋會終生不褪色。
當(dāng)然,這種紋身是在莊重古樸的儀式下進(jìn)行的,而且不是一次完成的。一般從小孩時(shí)開始,一生紋多次,直至完成全身的紋花。他們認(rèn)為,全身刻花,才是世上最美的!
聽說在幾個較封閉的島嶼上,還有幾個少數(shù)民族以紋面作為成人禮,其場面更為莊重。他們在寨中心廣場大樹上掛起黃色飛鷹圖,還有紅布橫幅;四周燃起檀香木。參加成人禮的少男少女端坐凳子上,勇敢地雙手抱肩,睜大雙眼。紋面師在男孩額頭用尖刀刻五六道紋,在女孩雙頰刺五六個深痕,組成線條與圖案。能忍痛不哭的稱為小英雄,四周親友與鄉(xiāng)鄰為他們吶喊鼓勁。紋面是要出血的,有些孩子會痛得嚎啕大哭。紋面師則用一種極有效的藥粉布迅速予以止血,鎮(zhèn)痛,接著再刻再刺,前后要一兩個小時(shí)。紋面成功,家長殺羊烹魚宴請,還要給紋面師紅包。
據(jù)說,紋面也講究標(biāo)新立異,以顯示該部落或家族的不同圖騰與個性。當(dāng)?shù)厝藙t從其紋面不同位置、圖案及線條數(shù)量上,可以判定其屬于哪個島、哪個部落、哪個家族。
由于女孩紋面很痛苦,付出代價(jià)尤其大,近年已逐漸隨時(shí)尚之風(fēng)變得少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