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上期談到“雙休日檔案館該不該接待利用者”的問題,有人說問題的癥結:不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在檔案館的編制是按五天工作制配備的。并提出“要做到服務先行,編制、經費,乃至硬件配備,是否也該先行呢?”本期將以此話題,對何為“服務先行”,如何做到“服務先行”展開辯論。
周 宏:在建立“兩個體系”中,要始終堅持“服務先行”,這是國家檔案局一再強調的、不容質疑的方針?!胺障刃?、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是我國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三者中“服務先行”放在首位。因此,必須圍繞服務才能把各項工作帶起來。這里被帶起來的工作當然應包括編制、經費,乃至硬件的配套提升。
任海英:我認為何為“服務先行”,如何做到“服務先行”,不光是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仍以雙休日的檔案館開館問題為例,此舉措實施后將給檔案館帶來多大的工作量,其中多少人是來館查閱檔案的,多少人是來館參觀展覽的,只有在充分的實踐之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向有關部門申報需要增加的編制和經費。所以,如果干什么事都要等到編制、經費、軟硬件都解決之后,才提供相關的服務,這種服務還能叫“服務先行”嗎?
葉 子:說到服務先行,不少省市檔案館走在了北京的前面。如:山東省新館落成后還沒有完全搬進去,但是展覽就已經全部對外開放了;青島市檔案館為滿足服務功能需求,擴建了6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工作人員由社會招聘,統(tǒng)一著裝,常年對外開放,很受老百姓歡迎。而我們全市19個國家綜合檔案館,目前沒有一家能做到這一點。
趙 迎:我在辦公室工作,亦兼管檔案,我認為檔案工作的基礎性、服務性,決定了檔案工作只有廣泛地融入單位、融入社會,提升它的公共服務能力,并在單位的振興和社會的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進而充滿生機和活力,得到單位同仁的關注和社會公眾的認可。故此,條件好,要服務先行;條件不好,更要創(chuàng)造條件服務先行。一句話,“有為才能有位”。
韓 光:筆者酷愛讀書,又苦于囊中羞澀,便常跑圖書館。結果發(fā)現(xiàn)越是節(jié)假日,越是傍晚,圖書館人越多。因此,北京市公共圖書館的全天候開放和館際間的聯(lián)網,便迎合了市民的需求,故而頗得人心。由此聯(lián)想到國家檔案局先是提出建立“兩個體系”的目標,后又提出“服務先行”的戰(zhàn)略,確實深謀遠慮,棋高一招。檔案事業(yè)照此發(fā)展,必將前程遠大。
萬 發(fā):能否準確地找到差距是能否“服務先行”的又一關鍵。如果看不到自家的差距,滿足于已有的成績,那就難以做到“服務先行”。令人振奮的是,市檔案局不但已清醒地認識這些差距,且能將其公之于眾。陳樂人局長的“奮發(fā)有為開拓進取推進北京市檔案事業(yè)全面發(fā)展”一文,已刊登在《北京檔案》今年第一期,該文對三個方面差距的分析論述:指導思想明確,認識深刻,態(tài)度誠懇,言之有物,符合實際。
胡先生:《北京檔案》是一份立足北京,面向全國公開發(fā)行的刊物。北京市檔案局能如此具體地把其差距通過刊物“曬”給全國的公眾,其勇氣可圈可點,讓我這個外地人都為之感動。我以為讓圈內檔案人了解差距,讓廣大公眾知道差距,更讓各級領導對這些差距心中有數(shù)。這既是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求真務實的表現(xiàn),又是讓全社會都關注檔案事業(yè)的重要舉措。相信此舉,對北京市檔案事業(yè)又好又快地科學發(fā)展,早日建成“兩個體系”,將有百利而無一害。
李賀英:要做到“服務先行”,還需站得高,看得遠。第一,要站在全市的角度考慮檔案工作與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是不是相匹配?與人民群眾的需求是不是相適應?第二,要站在全國的高度來思考北京作為首都,檔案工作是不是走在全國前列?跟兄弟省、市相比處在一個什么位置?哪些方面是先進的?哪些方面還得盡快趕上?應該底數(shù)清楚。第三,要站在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高度來審視檔案工作。建設世界城市,不僅是北京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也為檔案工作拓展了廣闊的空間。
盧 華:你這三個“站在”講得好:讓我既看到了眼下北京市檔案事業(yè)存在的差距,也讓我看到了市檔案局領導的胸有成竹,還看到了全市檔案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美好前景,更讓我感到做一個檔案人肩負的重擔。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北京市檔案事業(yè)能更好地服務大局和民眾,進而走在全國的前列,且不負建設世界城市的要求。而要做到這些,仍然任重道遠,還有許多許多艱苦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