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歸檔是指一個立檔單位的文書處理部門或承辦部門,將處理完畢的公文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整理后,定期移交給檔案部門集中保存的工作。通過歸檔工作,可以妥善地保存公文,同時也可以使有價值的公文不斷地輸入到檔案部門,為檔案工作奠定基礎。歸檔工作作為一項制度,各單位都必須貫徹執(zhí)行。歸檔制度包括歸檔范圍、歸檔時間、歸檔案卷質量要求等。
一、公文的歸檔范圍
歸檔范圍,即歸檔公文整理的范圍。根據(jù)《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guī)定》,一般機關的公文歸檔范圍主要包括:
(一)反映本機關主要職能活動和基本歷史面貌的,對本機關工作、國家建設和歷史研究具有利用價值的文件材料;
(二)機關工作活動中形成的在維護國家、集體和公民權益等方面具有憑證價值的文件材料;
(三)本機關需要貫徹執(zhí)行的上級機關、同級機關的文件材料;下級機關報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四)其他對本機關工作具有查考價值的文件材料。
規(guī)定本機關歸檔范圍時,應注意對以下情況的處理:
聯(lián)合辦理的公文,原件應由主辦機關立卷歸檔,其他機關保存復制件或其他形式的公文副本。
本機關負責人兼任其他機關職務時,在履行所兼職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公文,應有其兼職機關負責立卷歸檔。
本機關內(nèi)部的公文,如工作計劃、總結、會議記錄、調(diào)查報告等,雖然沒有正式公文的格式,但真實地記錄了本機關的工作活動,應劃入歸檔范圍。
機關業(yè)務工作中接收和收集的有關資料,如重要的公文匯集、資料匯編、統(tǒng)計數(shù)字、有關書籍等,是日常機關工作的重要工具,其本身不屬于歸檔范圍,但為方便利用,可將其單獨整理、保存。
根據(jù)《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guī)定》,不歸檔范圍包括:
(一)上級機關的文件材料中,普發(fā)性不需本機關辦理的文件材料,任免、獎懲非本機關工作人員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參考的抄件等;
(二)本機關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無查考利用價值的事務性、臨時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歷次修改稿、各次校對稿,無特殊保存價值的信封,不需辦理的一般性人民來信、電話記錄,機關內(nèi)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機關負責人兼任外單位職務形成的與本機關無關的文件材料,有關工作參考的文件材料;
(三)同級機關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貫徹執(zhí)行的文件材料,不需辦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四)下級機關的文件材料中,供參閱的簡報、情況反映,抄報或越級抄報的文件材料。
以上歸檔范圍和不歸檔范圍,只是一個通用范圍。在制定本單位歸檔范圍時,應參照通用范圍,結合本單位自身職能和業(yè)務活動的實際情況詳細制定,以保證歸檔案卷的質量。同時,凡屬機關歸檔范圍的文件材料,必須按有關規(guī)定向本機關負責檔案工作的部門移交,實行集中統(tǒng)一管理,任何個人不得據(jù)為己有或拒絕歸檔。
對屬于歸檔范圍的公文,還要根據(jù)公文的內(nèi)容,以及在日后保存過程中公文所產(chǎn)生的不同作用,確定檔案的保管期限。公文的保存價值與檔案的保管期限成正比。公文價值越大,保管期限應該越長。目前我國機關文書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和定期兩種。定期一般分為30年、10年。
二、公文的歸檔時間
歸檔時間是指文書處理部門和業(yè)務部門將需要歸檔的公文向檔案部門移交的時間。
辦理完畢的公文一般應在第二年6月底之前向本單位檔案部門移交;對于某些專業(yè)文件、特殊載體的檔案或駐地分散在外的部門形成的文件,可另行規(guī)定切合實際的歸檔時間;對不設內(nèi)部機構或內(nèi)部機構簡單的立檔單位,文書處理和檔案工作有一個人兼顧,則不需要專門規(guī)定歸檔時間,只需將處理完畢的公文歸入卷夾,組成案卷,編制出案卷目錄即可。
三、公文的歸檔要求
歸檔要求,主要是指歸檔案卷在質量上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一)應歸檔的公文材料其種類、份數(shù)以及每份文件的頁數(shù)均應齊全、完整,并要進行分類、立卷,正確劃分保管期限,使之達到系統(tǒng)有序。
(二)歸檔案卷封面的各個項目,均應填寫清楚。案卷題名要簡明確切,注明保管期限,卷內(nèi)文件應有序排列、編頁號、填寫卷內(nèi)文件目錄和備考表。
(三)歸檔案卷要按一定次序系統(tǒng)排列,編制順序號及案卷目錄一式數(shù)份。交接案卷時,雙方要根據(jù)目錄清點核對,并履行簽字手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