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玉虎四題

        2010-01-01 00:00:00穆朝娜
        文物春秋 2010年5期

        【關(guān)鍵詞】玉虎;造型;紋飾;功能

        【摘 要】以虎為母題的玉器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占有一定的數(shù)量,本文對這類玉器做了梳理,將其分為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片雕玉虎、圓雕玉虎和虎紋玉器等四類,分別就其造型工藝、紋飾特點、時代風(fēng)格和文化含義做了歸納和論述。

        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以虎為母題的玉器占有一定數(shù)量,但其在不同時期的玉器群中所占的份量并不相同,造型、紋飾和功能也有所區(qū)別。這類玉器大體可劃分為四類: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片雕玉虎、圓雕玉虎和虎紋玉器。本文就這四個方面的玉虎(以出土器物為主,兼及傳世品)分別討論,內(nèi)容涉及造型、紋飾和文化含義等。

        一、 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

        虎面紋玉器最早見于遼寧東溝縣后洼遺址。該遺址的文化遺存分為上下兩層或兩種類型,下層類型距今6000年左右,上層類型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的虎面紋墜飾(《報告》稱之為虎頭形墜飾)屬于下層類型[1]。

        虎面紋墜飾為滑石質(zhì),整體呈圓柱狀,直徑1.2厘米,高1.9厘米。上下兩端各有一個圓孔,但兩孔未貫通,上部兩側(cè)又對稱鉆孔與頂孔相通。柱體的側(cè)面以陰線刻出眼睛、嘴巴,眼睛呈半月狀,眼角上吊,嘴呈月牙形,額部刻“V”形紋,臉下部以M形線條勾出邊緣輪廓(圖一,1)。

        在距今46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甕棺墓中,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數(shù)量較多,為這一文化的代表性玉器之一。其中,肖家屋脊出土9件[2],鐘祥六合遺址出土2件[3],荊州棗林崗出土3件[4],羅家柏嶺也有此類玉器出土[5]。在石家河文化晚期,以虎為表現(xiàn)對象的玉器造型主要有兩種:

        一種為虎面形玉器,整體呈長方形,片雕?;⒚嬉话惴蕡A豐滿,以剔地隱起的手法表現(xiàn)輪廓分明的五官,耳呈葉狀,上面一般裝飾陽線紋,中部穿孔表示耳窩,圓眼圈,圓眼珠,雙眉若“一”字橫置,寬鼻前凸,額部呈三尖狀突起。風(fēng)格樸拙,造型逼真。例如湖北省天門市肖家屋脊出土的玉虎面,高2.2厘米,寬3.5厘米,厚0.4厘米,黃綠色,表面輕度受沁呈灰白色。額部三個尖狀突起十分明顯,虎面正中有一道縱向凸棱;耳廓近似樹葉形,中部有一小圓孔;鼻上窄下寬,略呈梯形,與眉線相連;圓眼略外凸,臉頰較鼓(圖一,2)。

        另一種為虎面紋環(huán),即環(huán)形器上飾虎面,虎面的造型和工藝特點與上述片雕虎面形玉器基本相同。湖北省天門市肖家屋脊和荊州棗林崗各出土1件。肖家屋脊出土的虎面紋環(huán)高2.3厘米,寬2.2厘米,厚2.5厘米,玉質(zhì)灰白色,有紫色斑紋。整體呈平底圓筒狀,中間鏤孔,孔徑1.1厘米,筒狀體外表浮雕虎面?;⒚婺橆a豐滿,凸頂圓額,耳外張,長眉圓眼,寬鼻前凸,扁長嘴(圖一,3)。棗林崗出土的1件寬2.3厘米,厚1.35厘米,玉質(zhì)淡青色?;⒍蕵淙~形,耳窩內(nèi)鉆小孔,雙目略向外凸,雙頰部較鼓,鼻梁寬大,嘴位于底面,與虎頭頂部的圓孔相通,兩側(cè)各鉆一左右相通的圓孔,四個孔在中央相通(圖一,4)。

        由上文可見,史前時期以虎為母題的玉器主要表現(xiàn)虎的面部,在追求整體寫實的前提下,對耳、鼻的表現(xiàn)則比較夸張。一般為片雕,也有做成環(huán)狀的,大多數(shù)寬3厘米左右,高2厘米左右,以剔地陽起的手法輔以陰刻線來表現(xiàn)虎面的細部特征。

        在萬物有靈的原始社會,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不僅僅是裝飾品,其具有更多的精神層面的含義,是原始先民觀念信仰的一種物化形式?!皦嬶椫械幕?、鷹、野豬等,均為猛獸、猛禽,也是原始人普遍信仰的動物神,佩戴這些動物雕塑飾物,如同原始人佩戴象牙、獸角一樣,也是作為勇敢、有力的象征,具有避邪的功能?!盵6]“這些東西最初只是作為勇敢、靈巧和有力的標(biāo)記而佩戴的,只是到了后來,也正是由于它們是勇敢、靈巧和有力的標(biāo)記,所以開始引起審美的感覺,歸入裝飾品的范圍?!盵7]

        二、片雕玉虎

        片雕玉虎主要見于商周時期,有學(xué)者曾對此做過系統(tǒng)研究[8]。本文的這一部分內(nèi)容就是以前輩的研究成果為基礎(chǔ),結(jié)合近年來的新資料,對商周時期不同階段的玉虎型式重新確定,并對其發(fā)展特點進行重新梳理。

        1、商代晚期的玉虎。這一時期的玉虎基本可以分為4型,以A型玉虎的數(shù)量最多。

        A型 虎呈伏臥狀,一般垂首,也有的昂首;嘴巴處一般■鉆一孔,既便于穿綴,同時又表現(xiàn)出張開的嘴和上下對接的牙齒;耳近長方形,多以單陰線沿耳廓內(nèi)緣刻出對卷的云紋;強調(diào)對大腿部位的表現(xiàn);靜態(tài)感較強,風(fēng)格稍顯拘謹。根據(jù)細部特征的變化,又可細劃為2式。

        Ⅰ式 玉虎較為具象。

        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1件[9],長15.4厘米?;⒊史P狀,頭置于前爪上,圓目,耳的一端略尖,背部略呈波狀起伏,長尾向后平伸。以雙勾陰線勾勒出前后肢的輪廓,腹部兩面以同樣的技法飾紋,尾和腮部以陰線飾鱗片紋(圖二,1)。

        山東滕州前掌大M222出土的兩件玉料和形制大體相同的玉虎也屬于此式[10]。一件長6.9厘米,高1.82厘米,厚0.5厘米;另一件長5.7厘米,高1.5厘米,厚0.5厘米?;㈩^低垂,眼近菱形,以陰線刻出前后肢的輪廓和虎爪,虎尾長而上卷,尾尖■鉆一孔。

        Ⅱ式 玉虎稍顯抽象,或頭與軀干部分沒有明顯分界,或頭部沒有細節(jié)表現(xiàn),或肢體表現(xiàn)簡略。

        山東滕州前掌大M38出土的兩件玉虎,玉料均為暗黃色,帶灰白色沁。一件長6.25厘米,高2厘米,厚0.45厘米[11];另一件長6厘米,高2.18厘米,厚0.5厘米[12]?;⒎侥?,尾后伸,口內(nèi)單面鉆一圓孔。

        山東滕州前掌大M128出土的1件玉虎,長6厘米,高2.95厘米,厚0.23厘米。淡青色,有白色沁。用陰線雙面雕出方目,前后兩足,每足四爪,長尾上卷。頸部對鉆一圓孔,尾部單面鉆一圓孔。頸部的孔取代了嘴巴部位的穿孔,未表現(xiàn)出牙齒[13]。

        B型 造型與A型Ⅰ式相似,但紋飾更為復(fù)雜,風(fēng)格也更顯靈動。數(shù)量很少。婦好墓出土1件[14],長13.3厘米,虎呈伏臥狀,昂首,口大張,露出利齒,臣字形目,粗短尾,尾尖上卷。肢體部位以雙勾陰線刻卷云紋,單陰線刻出虎爪,尾部飾人字形虎斑紋,腮部飾鱗紋(圖二,2)。與同墓出土的A型Ⅰ式玉虎相比,這件玉虎更為生動。

        C型 造型更為逼真,氣勢十足。數(shù)量很少。山東滕州前掌大M222出土1件[15],長4.9厘米,高4.55厘米,厚0.55厘米。綠色,雙面雕?;菏祝瑘A目,闊口,方耳,前后兩足,每足四爪,翹臀,尾順臀下垂。胸前單面鉆一圓孔。

        D型 造型十分抽象。山西靈石縣旌介村M2

        出土的3件玉虎中有1件屬于此

        型[16],青玉質(zhì),身體各部位區(qū)分不明顯,頭前伸,橢圓形目,體呈伏臥狀,口微張,兩耳向后,尾后伸(圖二,3)。

        2、西周時期的玉虎。可分為3型,以A型數(shù)量最多。

        A型 虎呈潛伏待發(fā)狀,一般昂首,耳大多呈桃形,肘以下的部位明顯拉長,強調(diào)對小腿的表現(xiàn),虎爪呈半月形或齒狀。此型玉虎主要出自西周早、中期的墓葬,又可細分為2式。

        Ⅰ式 具有商代晚期向西周時期玉虎過渡的特點。如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M2006出土的玉虎[17],長6.6厘米,扁桃形耳,近臣字形眼,張口露齒,短尾上卷,前爪及尾部各穿一孔。兩面飾雙勾陰線人字形虎斑紋(圖二,4)。這件玉虎的風(fēng)格于拘謹中顯出了一些生動,如肘部以下的部分明顯增長,首低垂等。

        Ⅱ式 具有典型的西周時期玉虎的特點,線條簡單,動感明顯,風(fēng)格自如舒展。陜西寶雞茹家莊■伯墓M1出土的1件[18],長6.5厘米,高2.8厘米,厚0.2厘米。桃形耳,頭前伸,圓目注視前方,口微張,隱約露齒,尾上翹。單陰線紋,耳廓飾桃形云紋,前后肢飾卷云紋(圖二,5)。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出土的1件[19],長7.4厘米,黃玉質(zhì),有黑斑?;埧诼洱X,屈腿,尾上卷,頭部有一圓孔(圖二,6)。

        B型 為龍虎合體的造型,很少見。山西曲沃縣晉侯墓地M8出土1件[20],長8.4厘米,白玉質(zhì),受沁后呈土黃色?;⒌褪茁N臀呈半伏臥狀,剔地陽起圓目,上顎上卷,肢體較長,兩爪回勾,尾向斜后方伸展,尾尖上卷。肢體以雙勾陰線飾流暢的卷云紋。虎頭附一龍,尾部穿孔。

        C型 璜形虎,肢體變細,與軀體比例很不相稱,上下顎夸張明顯,紋飾疏朗,線條流暢。河南信陽西周晚期墓出土1件[21],長6.4厘米。兩面紋飾相同,均以雙勾陰線表現(xiàn)。橢圓形眼,上下顎、頸部飾卷云紋,前肢飾鱗紋,腹部往后素面,可能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圖二,7)。

        3、春秋時期的玉虎。這一時期的玉虎可分為2型。

        A型 璜形虎,由頭至尾一般作內(nèi)弧曲線,也有作外弧曲線的。多數(shù)低首,閉口,上顎較長,近方形,下顎較短,弧曲;一般為刻細密陰線的伏耳;細腿,肘部以上部分長于肘部以下部分;虎爪呈■形,中部■鉆一孔;粗尾下垂,尾尖回卷。據(jù)裝飾紋樣和裝飾工藝的不同,可細分為3式。

        Ⅰ式 虎腿一般飾魚鱗紋,其它部位多以雙勾陰線刻蟠虺紋,輔以虎斑紋,紋樣繁密。主要見于春秋早期的墓葬,如河南光山縣黃君孟夫婦墓[22]、黃季佗父墓[23]出土的玉虎。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玉虎紋飾略有變化,虎圓目,身上的主體紋飾為虎斑紋,尾和上下顎飾卷云紋(圖三,1)。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的玉虎中有屬于此式的[24],或由春秋早期流傳至晚期,或者這種風(fēng)格的玉虎在春秋晚期還在繼續(xù)制作。

        Ⅱ式 虎腿上部一般裝飾疏朗的卷云紋,下部一般飾簡單的細陰線,虎頭、虎尾飾蟠虺紋,腹部飾虎斑紋,多采用細陰刻線加寬緩大斜刀的裝飾工藝,具有浮雕的效果,虎體邊緣一般裝飾由細密陰線組成的扭絲紋。這種特點的玉虎最早見于春秋早期,如河南光山縣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玉虎[25],也見于春秋晚期墓,如河南淅川下寺M1出土的玉虎[26](圖三,2)。過去一般認為細陰刻線加寬緩大斜刀的裝飾工藝代表了春秋中期的風(fēng)格,從玉虎的例子看,該觀點并不確切,這種工藝在春秋早期就已出現(xiàn),很可能是受西周時期玉器工藝的影響,但它并未成為春秋時期的主流。

        Ⅲ式 虎體以剔地陽起的手法滿飾蟠虺紋,邊緣以細密的陰線刻扭絲紋,紋樣繁縟細密。主要見于春秋晚期的墓葬,如陜西寶雞益門村M2出土的玉虎[27],長12.9厘米,長耳平且向后卷,上下顎為較規(guī)則的幾何形紋,尾特別粗長。雙面滿飾帶目的蟠虺紋,用減地陽紋表現(xiàn),淺浮雕狀,羽狀刻劃襯底。

        B型 平直形玉虎。頭前尾后,上顎較大,一般尖翹,下顎呈弧形;粗尾下斜,尾尖上卷。據(jù)裝飾紋樣又可分為2式。

        Ⅰ式 以雙勾陰線飾虎斑紋、勾卷云紋,紋樣簡單,疏密適度。如河南光山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一件玉虎[28],長7.9厘米,短豎耳,短尾上卷。單面紋飾,腹飾虎斑紋,前后肢飾鱗紋(圖三,3)。

        Ⅱ式 以剔地隱起的手法飾蟠虺紋,紋樣繁縟細密。如河南淅川下寺M3出土的春秋晚期玉虎[29],上下顎以較規(guī)則的云紋表現(xiàn),弓腰墜腹,粗尾上卷,全身滿飾淺浮雕有目蟠虺紋,間飾羽狀劃紋。頭、背、尾部均有穿孔(圖三,4)。

        由上文的敘述可以看出片雕玉虎的發(fā)展特點:

        第一,從整體造型看,商代和西周時期的玉虎最為多樣,商代以模仿靜態(tài)臥虎的具象和較為具象的平直形玉虎為主,此外還有比較生動的昂首臥虎和比較寫意的玉虎,西周時期則出現(xiàn)了璜形玉虎。其中,平直形玉虎和璜形玉虎對玉虎的造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后來的玉虎基本是沿著這兩條線索發(fā)展的,只不過早期平直形玉虎更為多見,而春秋時期由于組佩玉飾的發(fā)展,璜形玉虎占據(jù)了上鋒。

        第二,裝飾紋樣的變化。商代晚期的玉虎多光素?zé)o紋,也有少量裝飾具有時代風(fēng)格但與虎無關(guān)的卷云紋,還可見到寫實的陰線刻虎斑紋。西周早、中期的玉虎不僅繼承了商代平直形玉虎的造型,而且傳承了其不強調(diào)紋飾的特點,即便有紋飾,一般也是極簡單的卷云紋。西周晚期的玉虎有較大變化,紋飾變得相對繁密,成為春秋時期紋飾風(fēng)格的肇始。春秋早期璜形玉虎的紋飾趨于繁縟,以雙勾陰線刻蟠虺紋為主,輔以魚鱗紋、虎斑紋等;平直形玉虎的紋飾,主要是以雙勾陰線刻較為稀疏的虎斑紋或趨于解體的卷云紋;此外,還出現(xiàn)以細陰刻線加大斜刀的手法裝飾的具有淺浮雕效果的紋樣,這種紋樣在春秋晚期仍可見到。春秋晚期的玉虎主要是以減地陽起的手法裝飾蟠虺紋,紋樣更加細碎緊湊,充滿著不安與混亂感。

        第三,風(fēng)格的變化。商代晚期玉虎的主體風(fēng)格趨于寫實,一般對虎的整體輪廓和各主要部位都以概括的手法加以表現(xiàn),風(fēng)格稍顯拘謹稚拙,虎的靜態(tài)感有余,動感不足。西周時期玉虎的主體風(fēng)格仍以寫實為主,強調(diào)對虎潛伏待發(fā)時的瞬間表現(xiàn),虎的氣勢十足,有一種兇猛感,即便是強調(diào)實用功能的璜形虎也是氣韻生動。春秋時期的玉虎凸顯實用功能,外側(cè)即背部線條流暢,兩腿和口部更為形式化,人們對虎的表現(xiàn)遠遜于對裝飾功能的關(guān)注。

        三、 圓雕玉虎

        與片雕玉虎相比,圓雕玉虎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數(shù)量很少,擇幾例敘述如下:

        圓雕玉虎最早見于商代晚期。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1件[30],長11.7厘米,玉呈青色,局部有黃褐色沁?;⑸矶追?,作捕食待發(fā)狀,闊口微張,以■鉆法鉆出牙齒。圓眼,小豎耳,尾下垂,尾尖上卷。背部及體側(cè)以雙勾陰線刻紋,或為單個云紋,或為對卷云紋,尾部飾人字形虎斑紋(圖四,1)。

        山東滕州前掌大M120出土了2件圓雕玉虎[31]。其中一件長7.02厘米,寬2.95厘米,厚1.11厘米。玉料呈綠色,局部有黃褐色沁?;⒊是爸⑵稹⒑笾追?,以剔地隱起的方法刻出橢圓形目,闊口張開,立耳,尾向斜下方伸出,尾尖上卷。前足鉆一圓孔,后足以陰線刻出虎爪。前肢和后肢的上半部顯得粗壯有力,虎身及虎尾飾陰線(圖四,2)。另一件長4.85厘米,寬1.95厘米,厚1.11厘米。玉料呈淡黃色,布滿淺黑色斑點?;⒘⒆?,張口豎耳,剔地陽起作橢圓形目,體粗壯肥碩,四肢粗短,尾斜向下方,已殘斷。

        西周時期的圓雕玉虎見于發(fā)表的僅一件,即河南北窯龐家溝出土的一件西周早期玉虎[32]。這件玉虎由具有青黑色和灰白色的玉料雕琢而成,有些俏色的味道,虎背用黑色料部分,虎腹和尾巴用灰色料表現(xiàn)?;㈤L16.5厘米,呈伏臥狀,頭低垂,■鉆兩孔,張口露齒,尾部向斜下方伸出,尾尖上卷。以雙勾陰線刻虎身的紋飾,背部為三角形紋,腹部為卷云紋。

        東周時期的圓雕玉虎也很少見,山西長治分水嶺M84出土了一件[33],長2.7厘米,寬1.7厘米,厚0.5厘米,玉料淡黃色。虎呈伏臥狀,頭昂起,閉口,上顎長而上卷,下顎很短,短尾逆向旋轉(zhuǎn)成錐形?;⒈彻馑?zé)o紋,虎身兩側(cè)淺浮雕蟠虺紋。腹下鉆有一個小孔,可供穿系(圖四,3)。從紋飾風(fēng)格看,這件玉虎的時代很可能早到春秋晚期,至遲不晚于戰(zhàn)國早期。

        西漢時期的圓雕玉虎數(shù)量仍很有限,所見者為成對出現(xiàn),即山西朔州平朔露天礦生活區(qū)出土的一對玉虎形鎮(zhèn)[34]。這對玉虎呈蜷曲伏臥狀,回首,頭向相對,雙目突出,張口,口之上有兩個圓形小鼻孔,略做出雙耳的輪廓,臀部突起,顯得十分肥碩。以單陰線刻出卷曲的尾巴,以簡單的線條刻出四足。肢體肥碩,神態(tài)兇猛。

        北京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明代的圓雕玉虎,長7.9厘米,寬2.5厘米,高2厘米。玉質(zhì)青色,夾雜一些綹裂,局部微沁。虎呈蜷曲狀,閉口,以極簡潔的線條刻出橢圓形雙目、寬鼻和向上回卷的尾,小耳分立于額部兩側(cè),足隱于身下。身體光素?zé)o紋,有一穿孔。虎態(tài)溫和有余,氣勢不足(圖四,4)。

        雖然圓雕玉虎發(fā)現(xiàn)較少,還存在筆者掌握資料不全的可能性,但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大致也能管中窺豹地歸納出如下幾點:

        1、商和西周早期的圓雕玉虎表現(xiàn)的虎伏臥待發(fā)或站立欲行的形態(tài),靜中寓動,頭前尾后,張口露齒,一般雙耳向上豎立,尾向斜下方伸展,尾尖回卷?;⑸硪话阋躁幘€雙勾法飾幾何形線條,整體風(fēng)格寫實、樸素,給人一種強烈的稚拙感。關(guān)于其功能,有的為陳設(shè)品,有的為佩飾。

        2、東周時期的圓雕玉虎明顯少見,所見一件的風(fēng)格與此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⒌脑煨统喞匀荒M真虎外,對一些細節(jié)的表現(xiàn)進行了夸張,特別是口部和尾巴,上顎變得長而上卷,讓人感覺欲張口向天吼,尾巴很短,且呈旋轉(zhuǎn)狀?;⑸砩系募y樣更是體現(xiàn)了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說,這件玉虎仍然保留了商周時期玉虎所具有的造型與當(dāng)時典型紋樣結(jié)合的特點?;⒏共康男】渍f明這件玉虎為佩飾。

        3、西漢時期的兩件圓雕玉虎形鎮(zhèn),其造型源于臥姿回首之虎,強調(diào)對頭部的表現(xiàn),上翹回旋的尾巴以簡單的方式為玉虎增添了生氣,虎雖靜臥,卻掩不住內(nèi)蘊的兇猛之氣?;⒌脑煨拖礋?,除必要的線條外,無多余的裝飾紋樣,這一點與此前的玉虎有很大不同。而玉虎的功能也突破了此前的局限,成為虎形鎮(zhèn)。

        4、上述一件明代圓雕玉虎向我們展示了虎的另一種風(fēng)格,即溫和乖巧,體現(xiàn)了藝術(shù)品創(chuàng)作中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強烈的主觀性。從造型看,其傳承了漢代以來玉虎簡單概括的特點和寫實風(fēng)格,但整體感覺已與漢代迥然有別。玉虎面露憨態(tài),兇猛之氣無存,因身體有一穿孔,故可能為墜飾。

        四、 虎紋玉器

        虎紋玉是以虎的整體形象作為裝飾主題的玉器,引人注目的當(dāng)屬元代仿遼金時期所做的秋山玉。根據(jù)虎姿等特點,虎紋可分為行虎、立虎、臥虎和子母虎。

        行虎紋,即虎作行走狀。如玉虎紋帶飾[35],長5厘米,高4厘米,厚0.9厘米。整體呈長條形,兩端略窄,下部邊緣呈弧狀,局部鏤雕成孔。帶飾中部飾一虎,尾上翹,足前后交錯,正行走于山林之中?;⑸淼闹車梢娮鯓淙~,身下有巖石。

        立虎紋,即虎呈直立狀,或四足著地,或兩后足著地。如玉立虎紋帶飾[36],長4厘米,高5.7厘米,厚1厘米。整體呈長方形,左側(cè)琢一棵柞樹,樹下站立一虎,后肢直立,前肢伏在柞樹上,似在嗅著什么。

        臥虎紋,即虎呈蹲臥狀,或四肢均伏臥于地,或蹲在地上,尾回卷。如玉虎鷹紋飾[37],長6.7厘米,寬4.4厘米,厚1.6厘米。長方形玉板,表現(xiàn)有高浮雕琢出的虎紋,虎頭之上有橡樹葉,再上有奔鹿,另一面為淺浮雕的松樹、鷹鳥紋(圖五)。

        子母虎紋,即母虎與子虎共處的紋樣。如子母虎紋玉環(huán)[38],直徑5.4厘米,厚1.2厘米。采用透雕的手法飾子母虎紋,母虎臥于柞樹下,安詳寧靜,小虎則位于它的前面。

        從上面的幾件玉器可以看出,元代的虎紋玉器與其它三類虎題材的玉器有很大不同,它或把對虎的表現(xiàn)置于一個背景之下,以繪畫般的效果展示對虎的關(guān)注,或把人類的情感附著于虎紋,展示母虎與子虎共處的美好。而虎的特點更接近于自然,風(fēng)格寫實,虎頭略圓,額、鼻略呈平面,額部有似“王”字的幾道陰刻線,長尾,尾上有“二”字形節(jié)紋,虎身有長陰線琢出的虎皮紋。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見于史前時期,其宗教含義遠重于裝飾作用。片雕玉虎是以虎為母題的玉器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造型,主要見于商周時期,其用途多為佩飾,且佩飾功能在西周至春秋時期更為突出,或為組佩的一部分。圓雕玉虎的數(shù)量不多,散見于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時期玉虎的風(fēng)格有所變化,或兇猛,或溫順,或單個出現(xiàn),或成對存在?;⒓y玉器則具有強烈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特色,是其生活的藝術(shù)提煉,把虎與山林環(huán)境做了有機結(jié)合,體現(xiàn)了虎紋題材在玉器發(fā)展中的最高境界。

        ————————

        [1]許玉林、傅仁義、王傳普:《遼寧東溝縣后洼遺址發(fā)掘概要》,《文物》1989年12期。

        [2] 湖北省荊州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xué)考古系石家河考古隊:《肖家屋脊》,文物出版社,1999年。

        [3]荊州博物館、鐘祥縣博物館:《鐘祥六合遺址》,《江漢考古》1987年2期。

        [4]湖北省荊州博物館:《棗林崗與堆金臺——荊江大堤荊州馬山段考古發(fā)掘報告》,科學(xué)出版社,1998年。

        [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石家河羅家柏嶺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xué)報》1994年2期。

        [6]宋兆麟:《后洼遺址雕塑品中的巫術(shù)寓意》,《文物》1989年12期。

        [7]普列漢諾夫:《論藝術(shù)》,三聯(lián)書店,1973年。轉(zhuǎn)引自[6]。

        [8][21]張緒球:《商周時期的玉虎》,《文物》1999年4期。

        [9][14][30]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相關(guān)圖片轉(zhuǎn)引自[8]。

        [10]有關(guān)資料和圖片參見古方主編:《中國出土玉器全集》(4),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54、55頁。

        [11]同[10],第140頁。

        [12][13]同[10],第99頁。

        [15]同[10],第52頁。

        [1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靈石縣文化局:《山西靈石旌介村商墓》,《文物》1986年11期。

        [1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上村嶺虢國墓地M2006的清理》,《文物》1995年1期。

        [18]寶雞市博物館:《寶雞■國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

        [19]北京市文物局編:《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玉器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

        [20]同[10],之(3),第90頁。

        [22][25][28]河南信陽地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等:《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墓發(fā)掘報告》,《考古》1984年4期。

        [23]河南信陽地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等:《河南光山黃季佗父墓發(fā)掘簡報》,《考古》1989年1期。

        [24]同[10],之(5)。

        [26][29]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27]寶雞市考古工作隊:《寶雞市益門村二號春秋墓發(fā)掘簡報》,《文物》1993年10期。

        [31]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滕州前掌大墓地》(上、下),文物出版社,2005年。

        [32]同[10],之(5),第122頁。

        [3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長治分水嶺東周墓地》,文物出版社,2010年。

        [34]同[10],之(3),第234頁。

        [35][36][38]張廣文:《一組元代的虎紋玉與獅紋玉》,《故宮文物月刊》1999年第17卷第4期。

        [37]周南泉主編:《中國玉器定級圖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第179頁。

        〔責(zé)任編輯:許潞梅〕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亚洲av乱码二区三区涩涩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不卡| 在线观看免费a∨网站|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国产午夜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777午夜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毛片网| 国产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大全|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香蕉|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不卡|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 亚洲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三级18|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亚洲AⅤ无码国精品中文字慕|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在线国产丝袜自拍观看| 99热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xvideos入口| 国产日b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内射| 日本精品女优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免费青青碰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不卡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岛国av毛片| 成人日韩精品人妻久久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巨熟乳波霸若妻在线播放| 少妇高潮紧爽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精品乱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