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發(fā)生于青春期和成人期的皮脂腺的慢性疾病,常發(fā)于顏面,形成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等損害,部分遺留有瘢痕。病程較長,有的可延續(xù)數(shù)年,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容貌美及身心健康。2008年1月~2009年12月,筆者采用刺絡放血拔罐法治療痤瘡患者42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42例均為門診痤瘡患者,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齡16~32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8年。
2治療方法
刺絡拔罐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后背陽性反應點取穴3~5個。操作方法:囑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穴位常規(guī)消毒,用三棱針快速點刺穴位3~5下,再用閃火法拔罐,留罐10min,放血量為3~5ml,取罐后以消毒干棉球擦凈出血,行常規(guī)消毒。隔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治療間隔1周。治療期間囑患者禁食辛辣甘膩之品,多吃瓜果蔬菜,面部避免用手擠壓,避免使用油脂類化妝品。
3療效判定標準[1]
痊愈:皮損全部消退,僅留色素沉著,無新疹出現(xiàn);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偶有新疹出現(xiàn);有效:皮損消退30%以上,仍有新疹出現(xiàn);無效:經(jīng)過1個療程治療后,皮損消退小于30%或反增不減。有效率以痊愈加顯效加有效計算。
4結果
42例患者,觀察時間8周,痊愈22例(52.4%),顯效10例(23.8%),有效8例(19.0%),無效2例(4.8%),有效率95.2%。
5體會
刺絡放血療法早在《內經(jīng)》就有記載,“血實者決之”,“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刺絡拔罐具有化瘀、逐邪、活血、通絡的功效[2]?,F(xiàn)代醫(yī)學也認為刺絡撥罐時,由于血液的排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其次,火罐內負壓的吸引力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瘀血引出自身溶血現(xiàn)象,由于類組織胺物質的產(chǎn)生刺激各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動,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從而達到促進新陳代謝,治療疾病的目的。所取穴位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及其所過頸、背部的陽性反應點,陽性反應點多為分布于兩肩胛骨之間的紅紫色瘀點,壓之不褪色。本組所選穴位刺絡拔罐以瀉陽經(jīng)之熱,阻止陽熱上行于頭面部。治療期間,要求不洗澡,注意施術部位的衛(wèi)生,防止感染;其次,還應調節(jié)情志,保持大便通暢。
痤瘡雖然不是嚴重性疾病,卻一直困擾著無數(shù)年輕人,令患者對容貌過分擔心和焦慮,甚至導致自卑、抑郁和社交障礙。刺絡放血拔罐療法有化瘀、活血、通絡的作用,增強了祛瘀排毒之功效。此方法治療痤瘡,簡單易學、易行、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任何副作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發(fā)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S].第3輯,1997:89-90
[2]魏 波,陳孝銀.散刺法治療痤瘡120例[J].中國針灸,2002,22(8):517.
[收稿日期]2010-01-26 [修回日期]2010-03-17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