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要解決農民主體法律地位問題。知情權不僅是一項重要的人權,而且是一項基礎性權利,是享有其他權利的前提。目前農民權益的賦予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農民的基本權利得不到法律保障,其根本原因是農民知情權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在總結農民知情權問題的基礎上,從政府和農民這兩個主體分析了其原因,進而提出農民知情權的保障體系,主要包括從政府、傳媒和社會等層面來保障農民的知情權。
[關鍵詞]農民知情權;保障措施;社會主義新農村
[中圖分類號]F310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4-0158-04
Study on Safeguard Measures of Peasants Right to
Know in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Wang Y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e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The key of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peasants principal part juridical position.The right is to know not only one of most important human rights,but also a basic right,and it is the premise of enjoying other rights.Nowadays the problem of peasants rights endowing yet havent be radically resolved,and basic rights of peasants havent be legally safeguarded.The radical reason is lacking safeguard measures of peasants right to know.Based on summing up peasants right to know issues,its reason was analyzed from two subjects of government and peasants,then the safeguard system of peasants right to know was brought out.It included government safeguard measures,media safeguard measures and society safeguard measures,etc.
[Keywords]peasants right to know;safeguard measures;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1 知情權概述一般認為,“知情權”(right to know)一詞最早出現于1945年1月的一次新聞自由的演講中,美國新聞記者肯特#8226;庫柏首先正式提到了“知情權”這一概念,當時美國聯(lián)邦政府機構內部蔓延消極對待信息公開,任意擴大保密權限的官僚主義傾向。庫柏從民主政治的角度,呼吁官方尊重公民的知情權,并建議將知情權提升為一項憲法權利[3]。20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的工作場所和社區(qū)興起了強大的知情權運動[4],從此“知情權”被廣泛的援引,后來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接受,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權利概念。知情權是權利的權利,屬于基礎性和前提性的權利。知情權即了解權,是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一方主體從另一方主體依法了解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信息的權利。它在民主社會中是一種基本的公民權利,并具體體現為信息的主張權和信息的接受權[5]。“知情權”己經被大多數國家在憲法層次上予以認可,各國對公民知情權的具體規(guī)定方法不盡相同,或者由憲法“表達自由”條款所包含,并通過憲法判例得以確認,或者由專門的憲法條文甚至通過專門的立法予以確認[6]。不僅如此,國際公約和協(xié)定中也有相關的規(guī)定,如《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規(guī)定:“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fā)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第二款規(guī)定:“人人有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權利;此項權利包括尋求、接受和傳遞各種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論國界,也不論口頭的、書寫的、印刷的、采取藝術形式的,或通過他所選擇的任何其他媒介”;《國際更正權公約》序言中規(guī)定:“本國人民獲享充分及詳實報道之權利?!痹谖覈膽椃ㄖ胁]有關于知情權的明文規(guī)定,只是通過公民的參政權、表達自由權、監(jiān)督權等權利予以間接確認。知情權在我國的一般性法律中也有體現,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倍遥?008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就是為了保護公民的知情權而出臺的。這足以說明,我國的知情權立法已經開始步入正軌。
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知情權利保障研究Apr.,2010Vol.30 No.42 我國農民知情權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2.1 我國農民知情權存在的問題由于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使我國當代農民不僅在經濟上貧困,而且權利也貧困。大多數農民都意識到自身很貧困,卻不知道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知情權的缺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知情權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法律賦予農民知情權方面,目前還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現實的法律支撐和制度安排,相應地,也就無法轉化為農民的實在權利。所以,農民無法享受知情權帶來的經濟權益、政治權益等,進而所謂的“民主”也就處于應然狀態(tài)。(2)在農民知悉知情權方面,由于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再者,政府及相關機構宣傳的不到位、農民能夠得到的法律信息之少,致使農民無法了解法律不僅已經規(guī)定了我國公民都享有知情權,而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是為此而制定的。大多數農民根本不曉得知情權不僅僅是城鎮(zhèn)公民的權利,也是自身享有的一項權利。(3)在農民行使知情權方面,農民群體由于長期受歧視和種種物質條件的限制,本身的發(fā)展和進步相對緩慢,知識結構、思想觀念等都相對落后,這種落后導致農民不了解如何行使法律所賦予的知情權來提高自身的主體地位。(4)在維護農民知情權方面,由于當前我國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基本處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這就造成農民知識結構單一、經濟地位低下、缺乏長遠眼光,害怕主張原應有的權利,從而使得農民缺乏維護自身權利的能力。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原因,如打官司成本太高,缺少自己的維權組織等,都使農民選擇了得過且過,致使他們被侵犯了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救濟和維護。
2.2 我國農民知情權缺失的主要原因從上面的分析表明,無論從哪方面看現階段我國農民都沒有知情權。論其原因,可以從政府和農民自身兩方面進行分析。(1)一是政府對農民群體沒有給予熱切的關注,農民雖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但是它們也是弱勢群體,應該給予特殊的保護。事實上,我國的老年人、婦女、兒童、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都有特殊的法律保護和自己的群體組織來保護自己的權益,而農民這一最大的弱勢群體卻遭到了忽視。由于農民處于弱勢地位,相應的法律機關應該給予農民的知情權利特殊的保護,如設立農民知情權維護機制、農民維權組織等,從而使農民真正地享有知情權。(2)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農民自身信息獲取能力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8226;森的可行能力論表明,任何人想獲得某種自由,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基礎。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基礎,那么,某種自由對他(她)來說只能是一種應然自由,而不會成為實然自由[7]。對于知情權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農民不具備一定的信息獲取能力,知情權便很難實現?,F在我國農民的素質普遍比較低,文化水平不高,大都停留在中小學水平的狀態(tài)。即使賦予了知情權,他們也不具備行使該權利的能力。那么這種權利就成了一種應然權利,不會成為農民可以實實在在享有的實然權利。因此我們應該從提高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開始,使他們具備一定程度的信息能力,那么就會真真切切地享有知情權。
3 我國農民知情權的保障體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以農民為主體的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既然農民是主體,就要保證農民完整的民主權利。知情權,不僅是農民行使政治民主權利的前提,而且其本身也是政治民主權利的基本內容。因此,必須強化農民知情權的保障,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下面從政府保障、傳媒保障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來構建完善的農民知情權保障體系。
3.1 政府保障
3.1.1 通過“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主動發(fā)布信息給農民“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各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資源精華以及貼近大眾生活的現代社會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與整合;建成互聯(lián)網上的中華文化信息中心和網絡中心,并通過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大部分地(市)、縣(市)以及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的文化信息資源網絡傳輸系統(tǒng),實現優(yōu)秀文化信息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8]。它的建立能夠很好地推動廣大農村地區(qū)在文化信息上的共享,實現進村、入戶相結合的方式使農民可以在家中就享受到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我們可以通過共享工程將國家、鄉(xiāng)鎮(zhèn)等的相關政策和最新動態(tài)信息主動傳送給農民,農民可以隨時隨地查詢相關信息,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民的知情權,而且農民可以據此做出正確的決策,使自己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得到最大化。
3.1.2 將知情權寫入憲法典美國政治學家達爾認為民主有五項指標,其中之一就是公民的充分知情。沒有公民的充分知情,沒有對公民知情權的充分尊重與切實保障,人民的選舉權、批評權、監(jiān)督權、建議權及言論自由等都將因缺少必要的基礎和前提而失去可能。從這一點來說,一個國家知情權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與否,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民主制度的發(fā)達與實現程度[6]。因此,有必要將知情權直接而明確地寫入我國的憲法典,使知情權在我國取得根本法的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從而成為各項法律制度涉及知情權問題的憲法依據。那么,農民也就有了保護自己知情權的憲法依據。
3.1.3 實行權力監(jiān)督和權利救濟制度“有權利必然有救濟”,落實村務公開制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必須建立相應的權力監(jiān)督和權利救濟制度[9]。首先,明確村務公開是村民自治組織的法定義務,對于違反公開義務的,就要責令相關人員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其次,設置實施村務公開的監(jiān)督機制。除了現有的黨內監(jiān)督和行政監(jiān)督模式外,最重要的是村民監(jiān)督,可以通過設立意見箱和監(jiān)督電話,指定專人負責定期開箱收集群眾的意見,凡是公開的內容都建立檔案備案,以便查詢。由黨員議事會和村民代表議事會對村的重大事項進行討論,從事前、事中、事后進行監(jiān)督。第三,有關法律應當明確賦予公民對村民自治組織實施村務公開的請求權,以及對不履行法定公開義務者提起訴訟的權利??紤]到農民的經濟實力,應當通過訴訟費減免、增加法律援助等方式實現農民權益的救濟。
3.2 傳媒保障輿論監(jiān)督是現代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扮演著保護公民知情權的重要角色。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公民獲取信息的另一重要渠道,避免了公民依賴政府單方面的信息公開和復雜的信息申請程序[10]。可利用傳媒保障農民知情權,如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傳媒獲知相關信息。重大、敏感、熱點的信息披露,大多是傳媒的職責和魅力所在[11]。(1)大眾傳媒應當指導農民學習國家相關的政策、法律知識,使農民能夠知曉關于自身利益的相關信息,讓農民真正獲得參與村、鄉(xiāng)、縣直至國家政治決策的權利,了解并咨詢國家政治生活信息以及國家當前政治現狀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的權利,并進一步體現在法律法規(guī)之中,保障農民的政治決策參與權,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2)大眾傳媒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協(xié)同農民開展有效的輿論監(jiān)督[12]。由于地方政府處于強勢地位,很可能做出侵犯農民知情的舉措。這時,大眾傳媒需要沖破地方保護主義的束縛,開展及時有效的輿論監(jiān)督,協(xié)同農民保護其切身利益不受侵害。(3)大眾傳媒與地方政府等部門協(xié)調建立農村信息披露制度。大眾傳媒可以與地方政府協(xié)調建立農村相關信息定期披露制度,協(xié)助宣傳報道政務公開、政府公報、聽證會等,從制度上保證農民的知情權落在實處[12]。
3.3 社會保障
3.3.1 建立農民民間組織在我國,代表工人、婦女、青年人的法定組織分別有工會、婦聯(lián)和共青團。此外,尚有各種各樣的社團和協(xié)會,就連私營企業(yè)主都有協(xié)會。這些群眾組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該社會成員的利益。我國9億之多的農民卻沒有自己的維權組織[13]。美國的農民人數遠遠少于我國,但其農民的維權組織就有農民協(xié)會、全農聯(lián)盟和農場局三大團體。日本農協(xié),它有3 574個基層農協(xié),47個縣經濟聯(lián)合會和一個中央聯(lián)合會,三級農協(xié)組成完備的流通服務網絡,覆蓋了日本的所有農村,為保障農民權利不受侵害、促進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14]。從我國其他群體的民間組織和外國的農民維權組織的經驗來看,農民的民間組織可以積極為農民爭取權利和利益。只有農民群體有了自己的民間組織,才有了與政府和其他社會強勢接團平等議價的話語權,才能為自己爭取和維護應有的知情權利和利益。所以,應該建立以農民為主體的代表農民利益的民間組織,使它成為農民知情權保護的代言人,這樣,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可以落實國家政策,有助于完善農民維護自身利益的監(jiān)督機制。
3.3.2 加強農民的法治理念教育一是要繼續(xù)加強對農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提高公眾的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民主意識和人權意識,打破“官本位”和“權力至上”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樹立憲法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現代法治觀念和主體意識,在理念上為知情權的行使和實現提供精神動力;二是要把掌握農村法律知識和運用法律手段解決農村各類糾紛的能力作為農村選拔和考核農村行政執(zhí)法干部的首要條件。因為農村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是農民利益代言人,如果他們的法律知識不過關的話,那么農民的知情權將直接成為大打折扣的權利;三是通過農民夜校、職校和農民電視、電臺頻道進行農村法制教育,使農民懂得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知情權是什么,如何行使它,權利受到侵害后,救濟的辦法和保障在哪里。從而在農村大力營造學法、守法,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
3.4 其他保障除了要從政府、傳媒和社會3個層面來對農民知情權進行保障之外,還可以從農村這個層面通過村務公開和村委會會議公開等來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如(1)在村中的大道旁樹立公示牌,公示牌上公示的是國家相關政策,自然也就成了農民手中的“盾牌”[15];定期免費向村民發(fā)放明白紙,在明白紙上公布村財務、村集體經濟合同、宅基地申報情況、“一事一議”籌資酬勞情況、種糧直接補貼審批結果、村級民主決策等情況[16]。(2)村委會設立一塊村務公開欄,把村中的重要事務包括財務情況、村民需求和村委會會議等全部內容公布在上面,而且要定期更新。
參考文獻
[1]楊耕身.農民民主權利和主體地位是新農[EB/OL].http:∥www.ayxdj.gov.cn/ReadNews.asp?NewsID=8327,2009-10-22.
[2]陳麗平.保障農民知情權的成功實踐[N].法制日報,2007-12-17,(1).
[3]黃瓊枝.論公務員之守密義務與國民的知情權[A].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C].臺北:中興大學,1986.
[4]Right to know-Wikiped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Righttoknow,2009-07-15.
[5]姚小林.知情權的法理分析[EB/OL].http:∥www.cngdsz.net,2009-10-20.
[6]樸再玉.關于構建我國公民知情權保障體系之若干設想[D].延吉:延邊大學,2005.
[7]蔣永福.信息獲取自由及其限度[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03.
[8]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介紹[EB/OL].http:∥www.ccnt.com.cn/html/gxgc/index2.htm?file=01-01,2009-06-26.
[9]趙炳林.農民的知情權應由司法保障[N].農民日報,2005-04-09,(3).
[10]楊靜,周志新.和諧社會構建中公民知情權的制度保障[J].時代經貿,2008,(2):75.
[11]汪習根,陳焱光.論知情權[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3,(2):62-74.
[12]陳葉蘭.農民的環(huán)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18-22.
[13]安泉林.當前我國農民權利缺失問題及保障措施創(chuàng)新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14]左群,張曉楠.試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農民權利保障的幾個問題[J].特區(qū)經濟,2008,(12):162-164.
[15]朱國亮.公示牌還給農民知情權[EB/OL].http:∥www.gs.xinhuanet.com/old/gansu/news-shehui/sh-2427.htm,2009-10-21.
[16]劉麗娜.公開什么內容農民說了算[N].青島日報,2009-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