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dǎo)】
一、細致觀察
觀察是看圖作文的基礎(chǔ)。對于內(nèi)容豐富的畫面來說,觀察從何處著手呢?
(1)抓住事件的主要人物
因這是一幅反映生活事件的圖畫,所以首先應(yīng)抓住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看清主要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等,找出“什么人在干什么?!蓖ㄟ^觀察,相信你一定從中看出來了,這幅圖畫的是:一位女同學把一束鮮花插在教師的筆筒里。這樣一下子就抓住了圖畫的核心。
(2)抓住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
細心看圖中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從桌子上放著的地球儀、書本、墨水瓶、老花鏡等,可以看出這里是教師的辦公室,從桌上的日歷可以看出這天是教師節(jié),從窗外紅色的光暈可以看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是“早晨”。這樣可以得出:人物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在干什么。這樣,這幅圖畫的重點也就更加清楚了。
二、合理想像
畫面是靜止的,但結(jié)合我們自己的切身實際,合理想像,才能使人物活動起來。拿到這幅圖,我們可以按時間縱向地想開去,想像小女孩獻花前、獻花時、獻花后各做了什么。例如:1.這束花是怎么來的?2.小女孩是怎么來到窗前的?3.當小女孩看到桌上物品會想到什么?4.小女孩是否能見到老師?如果遇見,小女孩會怎么做,如果不遇到,小女孩會怎么做?5.小女孩的心情會怎樣?6.獻花后又會怎么樣?……這樣,一幅靜止的畫面就變成了連動的多幅的畫面,圖上的人物也就更加豐滿起來了。
三、巧妙構(gòu)思
(1)適當取舍內(nèi)容
大膽想像后,內(nèi)容變得豐富起來:花可能有多種不同的來歷;送花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大大方方的、含蓄的、羞澀(sè)的等);遇見老師時也會有多種不同反應(yīng);獻花后也會有各種不同的結(jié)果等。這些紛繁的內(nèi)容不能一股腦兒地都塞到文章中,要善于取舍,你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圍繞一條主線去選取材料。
(2)引用舊知,安排內(nèi)容
選取了內(nèi)容,如何安排呢?這一點對于大家來說,恐怕是最難不過的。其實,動筆前,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學過的課文,借鑒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你看,我們學習過的記敘文一般是按照順序、倒敘或插敘的順序敘述。我們也可以把這幅圖的內(nèi)容按一定的時間順序敘述,例:“采花—送花—插花”(順序)或“送花—采花—插花”(倒敘)或“采花—送花—回憶—插花”(插敘)。把新知識納入舊的知識體系中,這樣一下子就變難為易,化繁為簡了。
最后提醒同學們,看圖作文的題目也要力求新穎喲。比如可以文章主旨為題,如《鮮花代表我的心》;也可擬得俏皮、活潑一些,如《會“長”野菊花的筆筒》??傊}目吸引人,讀者更愛看。
野菊花
天剛蒙蒙亮,小芳就醒了。今天是9月10號,教師節(jié)。她怎么能睡得著呢?小芳覺得,她是大山里最幸運的孩子,遇到了好老師。去年,她家遇到了很多困難,爸爸叫她休學在家。老師知道情況后,趕到她家,一下子掏出200塊錢,資助她上學。爸爸說什么也不收,老師笑著說:“是我借給小芳的,等小芳長大后有了工作,再還給我行嗎?”小芳又重新背上書包,走進了教室。小芳想到這里,幸福地笑了。教師節(jié),我應(yīng)該向老師表示祝賀。但拿什么向老師祝賀呢?城里時興送花給老師,可這是鄉(xiāng)下,就是有錢也買不到花兒。小芳轉(zhuǎn)念一想:大山里到處都有野花,現(xiàn)在是秋天,正是野菊花盛開的時候,何不……她興奮地下了床,麻利地幫媽媽做完家務(wù)活,然后就走出了家門。
她順著鄉(xiāng)間小路,走到野菊花盛開的大山腳下。一陣陣秋風吹來,滿山溝里都彌(mí)漫著野菊花的清香。她放眼望去,山坡上到處開放著野菊花,有金黃色的,有淡紫色的,露珠還在菊葉上滾來滾去。她看看這枝很美,看看那枝也很漂亮,她小心翼翼地采了一束,捧到胸前聞了聞,一股清香頓時沁(qìn)人心脾。老師一定很喜歡,她滿意地笑了。
小芳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一眼就看見老師辦公室的窗戶開著,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她知道,老師一定來了,現(xiàn)在正在教室里和學生一起讀書呢。小芳走到窗前,把臺歷翻到“9月10日”這一天,把壓在語文書上的老花鏡擺正,然后小心謹慎地把一枝枝菊花插進筆筒里。窗外的朝陽紅彤彤的,那粉紅的霞光映在地球儀上,祖國的版圖顯得更紅了;霞光映在小芳的臉蛋上,小芳顯得更美了;霞光映在野菊花上,野菊花顯得更加嬌艷欲滴……
老師一回到辦公室,一眼就看見插在筆筒中的野菊花。她快步走到辦公桌前,俯身去聞,一股清香、一股溫暖直入她的心底,她醉了!
【評析】
大山里的孩子親手采來野菊花獻給資助過自己的老師,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事件的想像與眾不同且合情合理。文章字里行間中洋溢出了濃濃的師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