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收“衣靠”:“指武俠所穿的密扣緊袖束腰衣裝?!崩秊椋?/p>
(1)到了二更時分,英雄換上夜行的衣靠。(《三俠五義》第12回)清《小五義》中也有“衣靠”一詞,前30回中有10例,如:
(2)換夜行衣時,怕外邊人看見,故將燈移在窗臺上?!剐幸驴浚缗殴穷^鈕,周身鈕特鞶、鈕扣俱已扣齊。青緞裈褲,青緞子襪,大葉搬尖魚鱗靸,倒納千層底。青綁腿,青護膝,青縐絹束腰,勒系百寶囊,裝應用的物件——鋼鐵家伙、千里火筒、飛抓白練索。(第l回)其中7例“衣靠”前有“夜行”作修飾語,3例前有“水濕”作修飾語。
清《續(xù)小五義》中也有,前10回有3例,如:
(3)背著大眾。換了夜行衣靠,智爺百寶囊中多帶撥門撬戶銅鐵的家伙,進王府至沖霄樓。(第1回)
三部小說中的“衣靠”大多有“夜行”作定語,這與小說中的人物是“俠客”有關。例(2)中的“衣靠”有詳細的說明,這些裝束確實便于俠客行動。另外,三部小說中的“衣靠”,有時也稱“夜行衣”,如例(2)。
其他清代小說如郭則的《紅樓真夢》有3例,如:
(4)那些駕娘們都是懂水性的,穿著花花綠綠的油綢衣靠,有時演出風凰展翅,有時演出鷂子翻身,做種種的玩耍。(第28回)
平江不肖生的《張文祥刺馬案》也有1例,如:
(5)看這壯士包巾草履,身穿仄袖扎褲腳的青布短衣靠,雙手空空的,并未攜帶兵器,只腰閫斜插了一把尺多長的短刀。(第36回)據(jù)考察,明代已有“衣靠”,如:
(6)強抬身身披衣靠,嘆癡情綿纏不了,只怕病淺愁深難自保。(《吳騷合編》“琥珀貓兒墜”尾聲)《吳騷合編》為晚明張楚叔、張旭初編選,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梓行。上例的“衣靠”與《三俠五義》等中的“衣靠”應是一樣東西,可見《大詞典》例偏遲。
查一些近代漢語詞典,只有高文達主編的《近代漢語詞典》叫收“衣靠”:“便于行動的緊身衣?!眲e的詞典如《宋元明清百部小說語詞大辭典》、許少峰主編的《近代漢語詞典》都未收“衣靠”?!洞笤~典》釋“衣靠”是“武俠所穿”不準確,武俠固然可穿“衣靠”,但別人也可穿,如《紅樓真夢》中的“駕娘們”,她們顯然不是武俠,例(6)中的也不可能是“俠客”??磥?,注釋還是高文達的準確。
二
《三俠五義》還有“水靠”一詞,共發(fā)現(xiàn)16處,如:
(7)蔣平挑了一身很小的,脫了罪衣黑裙,穿上水靠剛剛合體。(第49回)
(8)蔣爺將水靠脫下,用鋼刺也挑在肩頭,隨著毛秀來到螺螄莊中。(第85回)《彭公案》有16處,如:
(9)從那邊跳過一人,年約六十以外,頭上戴的分水魚皮帽,日月連子箍,水衣水靠,足下油靴,手中擎著一對分水純鋼蛾眉刺,跳過這邊來說:“閃開!待我結果他的性命。”(第39回)由上面例子可看出,“水靠”和“衣靠”應是有聯(lián)系的衣服,例(7)穿上的是“水靠”,但該書該回后面有“見他仍然踏水奔至小船,脫了衣靠”的話,可見,“水靠”是小類的名稱,“衣靠”是大類的名稱。
《大詞典》未收“水靠”,一些近代漢語詞典更沒有收。據(jù)高本《近代漢語詞典》中“衣靠”的解釋和上下文情境,我們認為“水靠”是指在水中所穿的密扣緊袖束腰衣裝。穿“水靠”的也不一定全是“俠客”,“水兵”也可穿,如:
(10)這有五十名長槍手,五十名藤牌軍,一百名水軍,各人拿著三截鉤鐮槍,頭戴著分水魚皮帽,身穿著水衣水靠。(《彭公案》第137回)《彭公案》中的16處“水靠”前面都有“水衣”一詞,兩者并列在一起,是同義并列。又如第172回先寫“石鑄將水衣包好”,再寫石鑄等三人“打開包袱,戴上分水魚皮帽,穿了水師衣靠”,到第173回石鑄脫的又是“水衣”,由此可見,這前后的“水衣”就是中間的“水師衣靠”,“水衣”、“水靠”與“衣靠”三者同義。又如:
(11)在他身后站著的是鬧海龍、獨角龍、混江龍、探江龍,各抱著兵刃,身穿水師衣靠。(《彭公案》第181回)
(12)石鑄一瞧周治這身衣裳,頭戴分水魚皮帽,身穿通口獸面魚鱗甲,甚是喜愛,就想過去將他拿住,得他這身農裳。(同上)
(13)隨即跳過船米,幫著趙文升動手,幾個照面,把周治踢了個筋斗,過去把他捆上,將那身水衣給剝了下來。(同上)上面的周治,前面穿的是“水師衣靠”,中間說他“身穿通口獸面魚鱗甲”,最后說他穿的“水衣”“剝了下來”,可見,這三者所指也是同一物體。
《小五義》至少有3處提到“水濕衣靠”的說法,如:
(14)四爺換了水濕衣靠,頭上蒙了尿胞皮兒,用藤子箍兒箍好。(第18回)
從上也可見,“水靠”可能是“水師衣靠”或“水濕衣靠”的簡稱。
《大詞典》收“水衣”,義項有二:①青苔,蒼苔。⑦即水苔。未收義同“水靠”的“水衣”義,也是疏漏。
三
《大詞典》“靠”的義項⑥是:“傳統(tǒng)戲劇中武將所穿的鎧甲?!币彩铡翱孔印保骸皯騽≈泄糯鋵⒋┑逆z甲。靠子有前后兩片,滿繡魚鱗紋,腹部繡一大虎頭,稱‘靠肚’。護腿兩塊,稱‘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四面,稱‘靠旗’。女將所穿‘女靠’,式樣大致相同。”例為:
(15)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儒林外史》第42回)
《大詞典》還收有“靠肚”:“傳統(tǒng)戲劇服裝?!孔印闹饕糠??!边€收有“靠牌子”:“傳統(tǒng)戲劇服裝?!孔印慕M成部分?!边€收有“靠旗”:“傳統(tǒng)戲劇中扎靠的武將背后插的三角形繡旗。一般為四面。”
《中國戲劇史》的“二衣箱中服裝之名稱”中說到“鎧甲”,又分兩點來說,一是“鎧”,二是“甲”,認為“甲”即“靠”,與“鎧”有別?!吨袊蟀倏迫珪返摹稇蚯嚒肪硪彩铡翱俊保舱J為“又稱甲”,“靠身”也叫“甲裳”。由上可見,“鎧甲”應是兩種東西:一是“鎧”,“鎧”多金屬制;一是“甲”,“甲(靠)”多皮制。它們可能是渾言相同,析言有別。以上所說的“靠”是戲劇中所用的服裝,是道具,“靠”又是“戲班中人語”,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衣靠”和“水靠”是有區(qū)別的。
清末小說中所說的“衣靠”或“水靠”的材料和顏色是不同的,如例(4)是“花花綠綠”的“油綢”,例(5)是“青布”,而例(12)清楚地說明“水靠”是“甲”。《三俠五義》中有夜行穿的,是以黑色為主,如《小五義》第2回說“衣靠”“盡是黑色”,又如《施公案》有2處說到“玄色”的“衣靠”、《林公案》有1處說到“皂色”的“衣靠”。
這“衣靠”或“水靠”可能有重有輕,這可能同衣料有關,《三俠五義》第13回說展昭“換下了夜行衣靠,包裹好了”,應不是很重。但例(8)中所說的“水靠”有4處說到要用“鋼刺”挑著,那估計有一定的重量,這可能同“水靠”下水有很大關系,衣服在水中浸泡,重量就大得多了。
但“靠”到底與現(xiàn)實生活有無關系呢?應該說,“衣靠”和“水靠”同“靠子”等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因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緊身”,《施公案》有3處說到“緊身衣靠”,如:
(16)此時打扮卻不是在那酒樓上的裝束,但見他身穿緊身衣靠,頭扎英雄包腦,腳踏薄底快靴,手拿著一對倒刺雙尖鉤。(第382回)
(責任編輯 劉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