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海拔超過五千米的昆侖山口間的一條大溪邊,盡管在浙江老家此時正處在酷暑的煎熬中,可在這里,在這個人跡罕至差不多可以稱為生命禁區(qū)的地方,我們卻時時的感到寒氣逼人,仙霧彌漫。
四下寂冥無聲。
終于有一抹陽光穿過高原的云層投射到我們的身上,使坐在溪邊受著缺氧折磨的我們有一點點暖的感覺了,于是人也稍稍活躍了起來,黃亞洲邊用溪水洗臉邊開玩笑說:“痛快,痛快”。他是這次浙江作家代表團赴青海甘肅采風團的團長,大家聽他說:“痛快”,也都紛紛涌到溪水邊,用溪水洗起臉來,誰知有一位女作家剛將手伸入水中,便大叫起來:“啊唷,還說‘痛快’呢,冷死人了”。大家一聽都笑起來,原來這溪水都是雪山上融化下來的水,一路奔騰,流到這里,看似清澈透明,璣珠可愛,實則是寒冷入骨,痛徹肌膚。稍稍接觸尚可,若留連水中,必刺痛難捺,忍無可忍。當下大家便稍作洗梳,正要上岸登車,只見王旭鋒仍坐在一塊大大的鵝卵石上,不想起來,原來她高原反映利害,剛才上山途中,她竟頭痛腿軟,不能下車。大家見她這樣,只好陪她。有幾位身體好的,竟在溪邊拾起鵝卵石來,昆侖山盛產(chǎn)玉石,世稱昆侖石,也稱昆侖玉,甚是有名。拾著拾著,趙福蓮突然大叫一聲:“有了。”大家過去一看,見她拾了一塊白色石頭,石頭光滑可鑒,煞是可愛。有人說了一句:“興許是昆侖玉也未可知?!边@話一出,大家竟興奮起來,便各自分頭,沿溪邊尋找,即刻都有了收獲:高松年老師拾得最多,大小約有數(shù)十塊,色澤各異,極盡艷麗。其他如黃仁柯、王旭鋒、黃亞洲等老師亦各有進賬。
沒想正在這時,又有一尊奇石橫空出世了,它甫一露面,便令在場的拾石者驚駭不已。這石是我拾的,說來也是有緣,那天我也有些高原反映,正坐在一顆大鵝卵石上大口喘氣,沒料正在這時,有一抹若隱若現(xiàn)的光亮在我面前一閃,接著又一閃,起初我以為是眼花,也就不當回事,沒料過了一會,這光亮竟又在我面前閃忽起來,而且仍是老地方,我覺得奇怪,便過一看,沒想這一看,竟看見一件寶貝,原來那地方有一堆怪石,石呈堆砌狀,且色澤斑駁,赤、橙、藍、黑、白幾乎都有。尤其是那石形,十分怪異,或圓滑、或尖銳、或呈塔狀、或似獸類、或象征某種符號、或暗藏某些玄機。這些玉石之精靈,不知那一天那一日從昆侖山之巔的玉虛峰玉珠峰,與那羊脂白玉般的六月雪一起,沿著那條通天大峽谷,一路翻滾,一路奔騰,挾風裹雨,破冰撞雪,歷經(jīng)千百萬年,終于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個時辰,唿喇喇來到這里,稍作停留后,再一路呼嘯向前……沒想在這里,它竟遇到了我。
說來也怪,那天一開始我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尊石僧就在這石堆之中,起初我只是覺得好玩,然而,就當我在一塊一塊地把玩那些形狀各異的怪石時,我的眼睛突然定住了,人也仿佛凝固了一般,因為我看到這堆怪石之中竟立著一尊“石僧”,它20厘米高矮,長髯拂胸,鶴發(fā)童顏,飄然間透出仙風道骨……
如今,這“昆侖僧”就坐在我辦公室的書櫥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