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備考的重要性無須贅述,而高考作文備考的理性卻值得探討與研究。
一
信息的發(fā)布是指導考生“臨門一腳”還是使考生“亂了方寸”?
信息時代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高考信息亦然。筆者所在的鄰縣某中學赴江南,不惜重金獲取信息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則高考作文信息卻令我困惑良久。
“江蘇作文命題也有鮮明的時代導向性。命題往往關注新課改理念的滲透。落實‘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生’等理念。而且命題與蘇教版教材若即若離,如‘人與路’、‘好奇心’等都在教材中能找到對應點,有源可溯。因此,考生在臨考前很有必要把教材中的20多個人文專題再梳理提煉一下。從多年來高考作文命題主題看,多集中于品德、情趣、勵志、關愛、感恩、堅韌、求善等方面,關注生命、生活、心態(tài)等,在寫作中往往需要折射精神信念、人格、責任、尊嚴、合作等。下列命題不妨嘗試一下,也許會給你一定的啟迪:‘風雨’、‘擦肩而過’、‘盡在不言中’、‘留白’、‘出格’、‘平常心’、‘力量’、‘退縮’等?!边@是2009年5月30日《揚子晚報》A5版中,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中、語文特級教師馮為民在考前一周對考生的告誡。從信息發(fā)布的時間看,離高考時間只為一周,故而不能說其早。即便讓考生將信息中所列文題都思考一遍,恐怕也來不及。從信息的內容看,在所說的文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模擬試卷中已有的,故而不能說其新。從信息發(fā)布的影響看,因為高考的文題是“品味時尚”,對那些滿腦子都是上述信息材料的文題的考生來說,故而不能說其好,只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受騙之痛。
二
教師的提醒是“緣木求魚”還是讓考生“隨機應變”?
幾年前,筆者任教高三,聽諸多同事說,高考作文以寫議論文為佳,只要論點明確、論據(jù)充足、結構完整就可得保險分。高考前,其他班級的學生問我:老師,據(jù)你判斷6月7日的作文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我一時未置可否。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老師要求我們寫記敘文。我問為什么,他們回答:老師說記敘文可以打動人。因為學生已經(jīng)接受了自己老師的備考指導,我不便多說,只得對我身邊的幾個學生說:寫什么文體的文章,首先要看什么文題或材料,其次才是揚己所長。
臨考時,老師的話雖無“圣旨”可言,而分量可謂不輕,即使那些平素不肯聽信老師的學生也不敢不當回事。因此,面對即將上考場的學生,教師的必要提醒尤為重要,這有點像大賽前的教練一樣。提醒必須做到:一要有全面性,不可顧此失彼,不能掛一漏萬,如若押寶更是下策之下策;二要有針對性,對不同的考生作有別的提醒,小到書寫,大到立意,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妥的;三要有激勵性,對作文水準層次低的考生應多予激勵性的提醒,力求使他們將自己作文的閃光點展示于閱卷老師面前。
三
學生備考之路是選擇“陽關大道”還是選擇“羊腸小道”?
作文備考面究竟有多寬,量到底有多大,不易說得清,但確是需要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生,確是需要考生能夠掌握記敘文、議論文以及夾敘夾議式文章的一般寫法??记坝邢喈斠徊糠謱W生找我,讓我給他們找古代名人的史跡材料。畢竟是學生所求,我一一應允。有司馬遷的、屈原的、李白的、杜甫的、蘇東坡的、辛棄疾的、魯迅的,也有曹操的、司馬懿的。他們請求我時,總是言之鑿鑿,說是自己老師叫他們這樣準備的。出于感情,我沒有拂了他們那顆求知的心。
學生是作文備考的中心和主體,讓其動腦、動手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此做法,問題不少。一是增長其依賴性。死記某個名人的史跡,作文時往往會死搬硬扯,使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生成為一句空話。二是消弭其進取心。應該說,不少學生都會有一種超越自己的進取心,在考場上力求寫出自己滿意的作文。如此就必然會使他們滋生“準備好”的心理。三是誘發(fā)其僥幸心理。因為已經(jīng)有這么多材料,覺得有話可說,如果能套得上去,就無須挖空心思了。
四
高考作文如何理性備考?簡而言之,就是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好如下一些工作。
首先,做好立意的備考工作?!扒Ч盼恼乱鉃楦摺保⒁庠谖闹械姆至扛桥e足輕重,備考時應遵循“以魂統(tǒng)軀”的原則,并準確、辯證、深刻。必須講清立意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使考生知道立意的方法:一是要與命題者意圖相扣,一是要與時代精神相涉,一是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
其次,做好文體的備考工作。葉圣陶先生說:“寫作文字,因所寫的材料與要寫作的標的不同,就有體制的問題?!本透呖甲魑亩裕谝灰褪菍懯裁次恼率鞘裁次恼?,僅僅“像”是不到位的。盡管高考由單一文體到有所限制再到“文體不限”,但“文體不限”不等于“不限文體”,只是任你選定某一種文體,要守住這個“規(guī)矩”,就必須在平時訓練學生掌握寫什么文是什么文的本領;必須使學生明白歷年高考閱卷老師的中肯意見,重點講明文體的重要性,指出一些作文文體上的偏頗,結合前幾次作文的成敗得失,耳提面誨所有學生一定要過好“文體關”。首先界定是不是符合“要求”規(guī)定的某種文體,小問題與有關學生面談,大問題在課堂上講明,力求保證每一位學生雖“戴著腳鐐”,但舞姿優(yōu)美,起碼不能“動作難看”。
再次,做好選材的備考工作。如果說,文體是文章的骨骼,立意是文章的靈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要使文章豐滿愉人,就必須選擇好的材料。限于高三學生視域、閱歷的實際,可以帶領學生重溫已寫過的作文在選材方面的長處與不足,尤其重溫已學過的典范性課文,再次喚醒學生注重選材的意識。在“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前提下,必須清楚:①選擇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既不可隔靴搔癢也不可南轅北轍。②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不要舍近求遠,更不要胡編亂造。③選擇易于表述的材料,不要趨難貪大,要避難就易。④選擇最易刻畫人物性格的材料。
第四,做好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備考工作。一篇好文章,必然是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語言必須達到如孫犁所說:“明確樸素的、簡潔浮雕的?!币嗉礃闼孛?、立體感。就表達方式而言,學生作文(特別記敘文)表達方式大多單一,要么只顧記敘忘了描寫,使文章缺乏生動性,要么流于浮淺,缺乏點睛或撼人心魄之處。語言方面,要先是講清不同文體的不同要求,然后據(jù)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作者單位:淮安市淮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