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它最早見于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樂府詩集》題為《焦仲卿妻》。詩歌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揭露和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吃人的本質,歌頌了劉焦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對忠貞不逾的愛情和幸福美滿婚姻的熱切向往,全詩真實再現(xiàn)了漢末社會的現(xiàn)狀和風俗人情,成功塑造了一個聰明持重、多才多藝、勤勞善良、清醒剛強的悲劇女性形象。全詩共四次描寫劉蘭芝的眼淚,以此增強悲劇氣氛。本文試圖以剖析蘭芝的眼淚來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掌握她的情感脈絡。
一、真情的淚: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全詩描寫告別共有三幕,其一禮別公姥,其二情別小姑,其三夫妻誓別。這“三別”情有所異,義有所別。“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碧m芝與小姑情同手足,親如姐妹,姑嫂情真意切。她目及小姑的成長待嫁,聯(lián)想到自己昔日在娘家時的無憂無慮、幸??鞓罚磺卸蓟腥鐗糁?,人事不可料。未婚和已婚是一道可怕的柵欄,翻越過去就意味著凄涼、冷漠、欺辱、迷惘??墒情|中的少女何嘗知道婚后的遭遇和磨難。小姑是蘭芝在婆家惟一可以相依相伴的姐妹,今日被驅遣,恐怕今生今世永不得相見,兩個女人為女子共同的命運而悲愴,流下了女人悲慘命運的真情淚水。
二、悲苦的淚: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與小姑情別后,擺在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驅遣回家。古代已婚女子被遣回家是一件很不光彩很痛苦的事,于是,劉蘭芝想到:“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自己謹小慎微做人,一心一意作事,沒料到仍舊遭遺棄,是何罪過?“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心中悲苦向何處訴?舉步登車的剎那,驀然回首,一切都無法挽回。女人啊!命運為什么總要聽任別人來擺布呢?這世道太不公平!悲痛我蘭芝聰明伶俐,愁苦我蘭芝多才多藝,勤勞換不來幸福,就讓淚水來洗滌我的冤愁吧!
三、傷感的淚:阿女含淚答。
蘭芝被遣回家后,母親為她籌劃未來,“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就詢求蘭芝意見,她欲淚又止,淚水浸滿眼眶,為盟誓而守身如玉,為叮嚀而忠貞不渝,淚水中有自己命運的傷感,也有仲卿的真情和懦弱,丈夫的一片癡情是她支撐生活的強大動力,只希望仲卿早來消息,只盼母親兄長不要逼婚。
四、絕命的淚: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涕,淚落便如瀉。
蘭芝在表面應允了太守第五郎的婚事后,已經做好為忠貞愛情自我犧牲的準備,她整天愁眉不展,憂心忡忡,當母親說到“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她已經意識到死期的來臨,這哪里是作嫁衣?分明是縫喪服。想到死,蘭芝并不害怕,她只為自己的命運不公無處訴訟而冤屈,想到如此短暫的一生,只有用死來表示自己的抗爭,肆意橫流的淚水可讓企圖凌駕別人之上的一切美夢都化為泡影!
四次眼淚是蘭芝四次心靈和現(xiàn)實的碰撞,是悲劇中最動人肝腸之處。蘭芝的眼淚,是她內心世界的彰顯。
(作者單位:隨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