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殺手」輸?shù)簟钢旅€局」
一句話概括素有「低價殺手」之稱的DDS快遞的覆滅:其亡也忽焉。
是什麼原因致使它如此快速的覆滅?策略失誤?管理失范?行業(yè)困境?其實,任何事物的嬗變都有系統(tǒng)的原因在規(guī)范著它的趨勢。因此,單方面的解讀有失偏頗,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可窺全景。
【案例重現(xiàn)】
2010年1月上旬以來,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多個城市的DDS快遞公司頻頻遭到欠款投訴,DDS快遞分公司倒閉潮開始在大范圍內蔓延。1月22日,廣州、深圳兩地同時爆發(fā)數(shù)百名商戶集體上門追債事件。當天,廣州天河電腦城的商戶聚集在石牌附近追討被拖欠的代收貨款,造成交通嚴重癱瘓數(shù)小時;而深圳華強北商業(yè)區(qū)的電腦商戶則集中在西鄉(xiāng)大道和共和路交會處,圍堵DDS快遞負責人。
也就在1月22日,DDS的法人代表、董事長郜偉因涉嫌詐騙在深圳被立案刑拘。隨后,DDS天津、北京等分公司相繼傳出倒閉消息,加上之前停止運營的江浙分公司,DDS華東、華南、華北叁大主要區(qū)域全部丟失。這家運營了12年、在華南至少占七成市場份額的民營快遞公司黯然退場。
DDS快遞,全稱「深圳東道物流公司」,誕生於1997年,鼎盛時全資擁有涵蓋香港、廣州、東莞、上海、北京等幾十個分公司,800多個自建服務網點,自有員工12000多名、汽車2400多部、日均收件量20多萬件。
在珠叁角站穩(wěn)腳跟后,DDS又利用低價策略謀取華東市場,在上?!溉M叁出」未果。2010年,DDS最終兵敗華東,死在了第四次「進攻」的戰(zhàn)場上。
盲目擴張落入「致命賭局」
DDS的厄運肇始於盲目擴張。
在珠叁角發(fā)端并站穩(wěn)腳跟后,DDS開始大舉擴張。在搶占市場上,DDS實施其一貫的低價策略。
2009年,DDS的高層之間進行了一場對公司的影響深遠的激烈爭論。據(jù)DDS前高層回憶,法人代表、董事長郜偉希望儘快再次挺進華東市場,并借此攻進以北京為突破口的華北市場,以此實現(xiàn)自己「東進北上」并儘快「統(tǒng)一大陸快遞市場」的愿望,但反對派則認為以公司目前不足3000萬元的資金儲備,尚不具備「東進北上」的條件。
最終,DDS還是選擇了走「先東進后北上」之路,仍然實施其一貫的「同城5塊,省內6塊,跨省8~10塊,量大8折」的低價策略。這樣的低價僅為其他許多快遞公司報價的一半,而且已經遠低於同城快遞最低6元的成本價。更有甚者,別的公司6元起的同城快遞,DDS快遞只開價2元。
不過從搶占市場的戰(zhàn)略上看,低價策略可謂成效明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其日接單量暴增。然而,日益增長的業(yè)務量沒有帶來更多的收益。相反,由於採取低於成本的低價策略,DDS接單越多,虧損就越多,資金困境亦更加凸顯。
2009年10月26日開始,DDS開通大陸代收貨款業(yè)務。由於從代賣主收取貨款到將貨款交付賣主,資金會在公司賬上停留一段時間,這讓挪用客戶資金用於其他用途便成為可能。在資金短缺的窘境下,郜偉騎虎難下,決定放手一搏,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使用為客戶代收的貨款周轉。
通過挪用代收款來進行盲目擴張,為最后DDS的倒下埋下了巨大風險?!高@就是賭博,一旦這個錢周轉不回來,對DDS的打擊就是致命的?!笵DS前高層人士對此表示。從此,DDS落入「致命賭局」。最終,DDS在華東市場虧損太多,代收的款項不能及時交付,導致資金鏈斷裂,一場豪賭在DDS的悲情中落幕。
管理失范陷入窮途末路
大陸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DDS的倒閉解釋說,郜偉信仰毛澤東思想中「集中兵力打殲滅戰(zhàn)」的精髓,但是,他沒有讀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中的「欲速則不達」。
DDS快遞在公司運作管理中其實存在著許多紕漏。
在DDS,公司的決策基本全是郜偉一人做出,且令行禁止,其他人只能服從和執(zhí)行?!窪DS各分公司的管理層中幾乎沒有職業(yè)經理人,這是一個致命傷?!笵DS前高層人士稱,由於公司招聘員工門檻較低,企業(yè)文化很不成熟,管理模式上也不正規(guī),郜偉就是員工崇拜的精神領袖。但是顯然,「精神領袖」并不是萬能的。DDS最終成為郜偉的「一言堂」,其覆滅同郜偉個人的性格以及「一人決策」的管理方式直接相關。
除了決策權過於集中之外,在另一方面,當DDS在2009年「捲土重來」再次挺進華東市場時,為了解決資金缺口,郜偉想了一個辦法:將「自營」與「加盟」結合。為了迅速擴張,DDS採用了資金匯流效果顯著但是管理鬆散控制力差的加盟方式。
據(jù)了解,之前DDS自營的所有網點均由公司統(tǒng)一出資、統(tǒng)一招聘、統(tǒng)一管理——單純採用自營方式的快遞公司對下屬網點的控制力強。但是加盟式的每個網點都是獨立的,和總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使用同一個品牌,自負盈虧。
民營快遞行業(yè)的困局
「快遞公司年年都有業(yè)務員或者分公司經理攜款潛逃的事情,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yè)很多都採取加盟的方式去擴張網路?!箹|莞一位業(yè)界人士稱。網點大量鋪開且效益不好,公司內部的資金控制和管理能力又不足,就可能引發(fā)業(yè)務員或者公司經理攜代收款項潛逃的事情,而總公司對此卻「鞭長莫及」,深感無力。深圳市政府發(fā)佈的「DDS事件」書面說明顯示,中山、東莞和珠海公司都有攜款潛逃事件發(fā)生。
據(jù)資料統(tǒng)計,大陸快遞市場規(guī)模達640億,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仍然增長20%以上,是全球快遞業(yè)增長最快的黃金市場。外資快遞業(yè)巨頭、中國郵政EMS和大陸民營快遞叁方角逐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競爭也將趨於白熱化。
大陸民營快遞企業(yè)數(shù)量已達1萬多家,但八成公司註冊資本不足50萬元(人民幣,下同)。由於進入門檻很低,造成了快遞業(yè)的良莠不齊,監(jiān)管很難一步到位。同時它們又面臨著燃油價格和人工成本等大幅飆升、快遞服務運營成本顯著提高的經濟環(huán)境。隨著快件數(shù)量劇增,操作運行和派送服務難度不斷增大。
DDS的覆滅給了民營快遞非常深刻的警示。在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yè),生存與發(fā)展不僅靠膽量和魄力,還要靠精打細算和穩(wěn)扎穩(wěn)打。民營快遞企業(yè)最迫切的是改變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良好的經營管理系統(tǒng)。通過壓低價格來搶佔市場不是長久之計,眾多的民營快遞企業(yè)應當達成共識,做大做強的根本途徑在於提高服務品質,在細分服務與增值服務上開拓生存空間。也就是說,增加附加值,從而轉出價格戰(zhàn)。
2009年10月1日,大陸新《郵政法》實施,首次賦予了民營快遞企業(yè)合法地位。但是另一方面,《郵政法》及《快遞業(yè)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也明確規(guī)定,各市場主體必須在2010年9月30日前取得快遞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同時還提高了資金等準入門檻。可以預期,民營快遞企業(y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局面將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