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金小刀」之稱的名嘴兼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聰,臨危受命接任現(xiàn)職后,為輔選叁席立委上壘,馬不停蹄的穿梭於地方派系之間,其親自操盤的結果,非但沒有揮出全壘打,反而被「叁振」,使馬英九政權首度出現(xiàn)「領導危機」,令金頗為洩氣。接著2010年2月間,由於4席民代的改選,國民黨再度碰上民進黨的強打,金能否安然過關,雖仍在未定之天,但「金小刀」為轉移外界視線,突以反映民意之名,要求臺灣環(huán)保署長沉世宏「罰走路抽菸6000元新臺幣」的政策,可否重新思考?
金溥聰?shù)某鍪?,的確不同凡響,就是他的一通電話,引發(fā)臺灣輿論非議。當在野黨民代及同黨同志砲聲隆隆之際,「金小刀」卻優(yōu)雅的表示:「不反映民意,會說我們太麻木;當我們反映,又會說在干預」,這句話表面上,金在說自己「已陷入父子騎驢」的處境,但實質上,金則宣示馬英九爾后絕不會再度陷入「進退失據(jù)」的困境,因為讓馬陷入困境的就是自己同志。所以金的自我剖白,暗示「金小刀」爾后不會暗箭傷人,必要時他會揮舞大刀「棄藍保馬」。
金之所以如此,也許是他看透國民黨內(nèi)斗本質,故而認為馬的領導危機起於「蕭墻」之內(nèi),而非外敵民進黨。果不其然,在立法機關「地制法」闖關過程中,「金小刀」力諫馬英九下達甲級動員令,指示國民黨籍民代不惜硬干,也要通過「地制法」。經(jīng)與民進黨發(fā)生激烈衝突,在王金平領軍下,民進黨最終寡不敵眾吃下敗仗,無力阻擋國民黨版的法案,讓民眾清楚看到馬英九的「沉默魄力」。
「金馬連線」新謀略
從金溥聰?shù)膭幼鞑浑y發(fā)現(xiàn)「金馬連線」的威力,正在為馬英九重塑形象,如馬通過王曉波安排,與罵馬為崇禎皇帝的南方朔會面,雙方言語交鋒,最終以「成敗論英雄」收尾,暗示馬對「成敗」二字已有深刻的體認。再者,馬近來與部分批評他的人士餐敘,目的不在於化解爭執(zhí),而是告知批評他的人士「我已準備好了」,歡迎踢館指教,顯示馬在金的支持下,表達與「蕭墻之禍」不惜一戰(zhàn)的決心,換句話說,「能戰(zhàn)才能和」是馬目前思考的核心,也符合金溥聰特性,所以金「反映」民意,馬隨即表示讚許。民代提名,馬不計成敗的支持;地制法闖關,馬展現(xiàn)硬干意志,在在說明未來兩年臺灣政壇發(fā)展,已充滿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肅殺氛圍。
在此氛圍下,首先見証的是「小刀出鞘,果然鋒利」的威力。然而,金也說過「名嘴不要有意見而沒辦法」,金的作為就是告知名嘴,政治既然是權斗的結果,他只要一通電話反映民意就能促成政策急轉彎,則名嘴說得再多,能成事嗎?以金的自傲,配合馬的自負,看來名嘴必須要修正對「金馬連線」的看法,畢竟與執(zhí)政者之間「如魚得水」、「魚水相合」的境界,是金的特權,非名嘴所能及;於此名嘴更應扮演監(jiān)督角色,不必再為「金馬連線」的結合擦脂抹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