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最近幾個月來可謂是灰頭土臉,自從2009年「八八水災」重創(chuàng)馬政府領導形象后,從2009年底的縣市叁合一選舉「小輸」到美牛修法藍營內部炮聲隆隆,從3席民代補選全軍盡墨到地制法通過過程引起的基層強烈反彈,無不凸顯馬政府施政捉襟見肘的現(xiàn)實。
很多人感到奇怪,2009年5月以700多萬超高票登上權力高位的馬英九,為何執(zhí)政時間一半未到就光環(huán)嚴重失色?為何從眾望所歸急速變成萬人憎惡?本應能夠帶領臺灣2300萬民眾急速擺脫陳水扁執(zhí)政危機的馬英九,與民眾的期盼越來越遠,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下去一個貪污的,上來一個無能的」。
馬英九真的無能嗎?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認知和解讀??墒?,為何集黨、行政資源於一身的馬英九始終拿不出人民滿意的成績單?為何不遺餘力為臺灣發(fā)展朝奔夕走的馬英九無法獲得民眾認同?為何無私無欲為臺灣發(fā)展積極工作的馬英九背負罵聲一片?
其實,執(zhí)政與學生讀書考試沒有兩樣。用功、刻苦、專心讀書的學生未必能考出好成績,貪玩、活躍的學生未必能力不強。不管是哪一種學生,衡量的標準只有一個:考試結果和工作能力。
馬英九執(zhí)政以來,既不缺行政資源,也不缺泛藍民代支持,可是,就是做不出人民滿意的工作,這到底為什麼?
有人說,馬英九運氣不好,上臺后就遇上了全球性金融危機。
既然是全球性金融危機,受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臺灣,何況在大陸的不斷奧援下,臺灣比很多地方提前復蘇。
有人說,馬英九缺乏強有力的執(zhí)政團隊。
論執(zhí)政能力和人才,國民黨遠遠超過民進黨,論對臺灣經(jīng)濟和國際經(jīng)濟的駕馭能力,國民黨內也是人才濟濟,顯然不是人才問題。
有人說,馬英九缺少的不是平臺和人才,而是缺乏政策溝通與領導平衡能力。因為他既不把大權旁落的黨內大佬放在眼裡,甚至視他們?yōu)槭┱箼嗔Φ慕O腳石,也不重視握有民意機關發(fā)號施令箭牌的王金平;既不體諒泛藍民眾對他出臺政策的感受,也不能聽取泛藍內部不同意見、凝聚泛藍共識。唯一敢做、在做、力排眾議的,就是我行我素、自恃用「不粘鍋」招牌就能號令天下、趨者若鶩、擺平一切。
從上任后不久提名民進黨大佬沉富雄擔任「監(jiān)察院副院長」,到叁合一選舉硬是排除親民黨的傅崑萁與「空降」自己心儀的葉金川;從高調推動黨產(chǎn)歸零計畫,到堅持己見對未來五都區(qū)長官派等,顯示的是馬英九的權力傲慢和自以為是。致使他上臺一年九個月來,論領導,欠缺領導架式;論政績,數(shù)不出幾項傲人績效;論溝通,人民屢屢迷惘於政策混亂的訊息;論愿景,社會彷彿陷入不知往哪裡去的疑惑。除了兩岸恢復協(xié)商外,許多國民黨堅持八年的立場,都沒有被馬英九接受,對於臺灣未來走向含混不明。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發(fā)展,更是無勇無謀,只是一味要求大陸經(jīng)濟施援。
當一同打天下的人被他冷落一旁時;當支持他的民眾因失望開始氣餒時;當反對黨勢力因為逆勢獲勝聲勢大漲時;當普通老百姓看不見麵包在哪裡時;當原來的同盟軍兔死狗烹時;馬英九的支持率能不下滑嗎?馬英九的執(zhí)政水平能夠出現(xiàn)績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