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年間,一個春末夏初的傍晚。驟雨剛過,空氣清新,夕陽透過云層,映照在荊州大地上。郊外的一個小村子里雞鳴犬吠,炊煙裊裊。
這時,一前一后走來兩個人,進(jìn)到村里,便在一間低矮的茅屋前停下了。屋里走出一位老者,背微駝,眼睛卻還好使。他抬頭看了一眼站在門前的兩位陌生人,有些驚訝,問:“兩位官人……”前面一個人馬上打斷了老者的話:“老人家,您怎么知道我們是官人?”
“知道,知道,官人都是文曲星下凡,一看就知道的……”那人聽老者如此一說,不由得爽朗大笑起來:“老人家,我們真的不是官人。你看這天下還有連頓飯都吃不上的官人嗎?”那人一邊說一邊用手拍著自己的腹部。顯然,這兩人還餓著肚子呢。
聽了來人的話,老者流露出為難的神色?!肮偃恕币灰?,又說道:“看來,老人家是不肯賞我們一頓飯啊?”
“啊——不,不,”老者連聲說:“只是窮戶人家,實(shí)在拿不出像樣的飯菜來款待官人……”
“老人家,我們不稀罕像樣的菜,只要有頓飯吃就行了,您看……”那“官人”打住了話,望著老者。老者很快接過話頭,說:“只要官人不嫌我家寒酸,這頓飯老朽管了!”說話間,老者把兩人讓進(jìn)屋里。
老者進(jìn)到廚房里,提出一只小木桶,又拿出刀和砧板來,那“官人”以為木桶里是魚,起身一看,見里面有一些蛇狀動物,但比蛇短一些。他不知是何物,就問老者:“這是什么?”
老者一笑:“這是拱界蟲。”
“拱界蟲?”
“是的,它生活在水田里,喜歡打洞拱界,所以叫拱界蟲。雖然外表像蛇,卻并不是害物。只是全身滑溜溜的,在水里有些難捉……”
那“官人”來了興致,就看著老人從桶里取出一條拱界蟲來,放在砧板上。可那拱界蟲滑溜溜的,老者的刀剛一靠近它,它又滑走了。見狀,“官人”就對老者說:“老人家,我們還要趕路,這拱界蟲您就不用刀剖了吧!”
老者聽說兩位還要趕路,只得將數(shù)十條拱界蟲一齊放在鍋中炒了。不想那拱界蟲炒熟后,竟一條條全彎曲著盤在一起,煞是好看。那“官人”不知是真餓了,還是出于好奇,忙拿了筷子夾出一條吃起來。剛咬下一口,就喜上眉梢,呵呵大笑,說:“老人家,這菜真是好吃,朕……”
“咣啷”一聲,老者手中的碗掉在了地上,驚呼道:“您,您是當(dāng)今的……”
那“官人”自覺失口,忙起身一把扶住了老者,說:“老人家,看您亂猜的,我是說我鄭某人想給這菜起個名兒,就叫‘盤蟲’吧,您看如何?”
老者半信半疑地看著那“官人”,連聲說:“好,好,就叫盤蟲,叫盤蟲……”
很快,一碗“盤蟲”一鍋飯就被他們吃光了。老者給他們斟上茶,便回到廚房去收拾起來。等收拾完畢出來一看,只見桌上放著幾兩銀子,人卻不見了。他趕緊出門尋覓,哪里還有人影……
兩天后,一隊(duì)自稱從荊州府來的人馬涌進(jìn)了老者的家門。老者受到重賞,因?yàn)樗疤炜畲恼窍陆衔⒎皆L的乾隆皇帝,而且還讓皇上吃了美味佳肴“盤蟲”。從那以后,乾隆皇帝的膳食譜里就多了一道御菜——盤蟲。
其實(shí),那“拱界蟲”就是黃鱔(也稱鱔魚)。昔日,曾被乾隆皇帝津津樂道的“盤蟲”,如今已改名叫“盤鱔”,成了荊州百姓餐桌上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真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責(zé)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