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005-6629(2010)05-0016-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biāo)識碼:C
問題的提出:在一次和北大教授嚴宣申老先生書信交流時,嚴先生在信中說:“高考試題中碘和四氯化碳的分離,答案為蒸餾,值得商榷?!眹览舷壬鷽]有更多的解釋。然而高考、各種高考模擬試卷和各種參考書的答案都是蒸餾,我們平時教學(xué)時,也都講蒸餾。針對這一問題,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查證,問題終于有了答案。本文主要闡述了碘和四氯化碳分離的實驗探究過程和一系列的思考,供同行們參考。
1 1994年上海高考化學(xué)題例析
首先,我查閱了歷年的高考試題,涉及上述問題的主要是1994、1997年的上海高考試題,模擬試卷和教參就不查證了。這里以1994年上海高考試題為例。
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實驗室里從海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見圖1):
(1)指出圖1中提取的過程中有關(guān)實驗操作名稱:①_______;③_______。
(2)提取碘的過程中,可供選擇的有機溶劑是_________。
A. 水、酒精B. 四氯化碳、苯
C. 汽油、酒精
(3)從含碘的有機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機溶劑,還需經(jīng)過蒸餾。指出圖2所示實驗裝置中的錯誤之處;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4)進行上述蒸餾操作時,使用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I2熔點:114 ℃,沸點:184 ℃)最后碘晶體在_________里聚集。
2 蒸餾法分離的實驗探究
筆者做了如下系列實驗:
2.1實驗1將上圖修正(燒杯下墊上石棉網(wǎng),溫度計的水銀球置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冷凝水的方向反一反),然后進行碘和四氯化碳的蒸餾(2 g碘溶解于30 mL的四氯化碳中)
實驗現(xiàn)象:80 ℃水浴片刻,燒瓶中出現(xiàn)紫色蒸汽,錐形瓶中也開始收集到紫紅色的液體。最終燒瓶中殘留很少量的碘,大部分的碘和四氯化碳都被蒸出。用不同濃度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多次實驗,結(jié)果一樣。(碘在四氯化碳中,濃度大,溶液顏色偏紫;濃度小,顏色偏紅。)
實驗結(jié)論:常壓下,水浴加熱,常壓蒸餾不能將碘和四氯化碳分離。
實驗思考:I2熔點:114 ℃,沸點:184 ℃,而CCl4沸點:77 ℃,沸點相差107 ℃,理論上應(yīng)該可以分離。那么是形成了共沸物了,還是有其他原因呢?眾所周知,碘易升華,碘粒微微加熱有會有明顯升華現(xiàn)象,會不會與碘易升華有關(guān)呢?
2.2實驗2將碘置于燒瓶中,水浴加熱
實驗現(xiàn)象:當(dāng)水浴溫度到50 ℃時,燒瓶中已有少量紫色蒸汽,當(dāng)水浴溫度到達77 ℃時,燒瓶中已經(jīng)很多紫色蒸汽。
實驗結(jié)論:由于碘在77 ℃時較多升華,所以在四氯化碳沸點時,大部分的碘隨四氯化碳一起蒸出,常壓蒸餾不能分離碘和四氯化碳就能解釋了。
實驗思考:由于四氯化碳在常溫時也可以揮發(fā),但碘在常溫下升華不明顯,將混合液置于常溫下,最終會不會只留下碘呢?
2.3實驗3將盛混合液(1 g碘和4 mL的四氯化碳)的試管置于通風(fēng)櫥中,第二天進行觀察。
實驗現(xiàn)象:試管中僅留下了固體碘
實驗結(jié)論:利用自然揮發(fā),能將二者分離。但四氯化碳損耗了,而且耗時且污染環(huán)境。
實驗思考:既然自然揮發(fā)可以分離,說明溫度是分離的關(guān)鍵,那么減壓可以降低四氯化碳的沸點,所以減壓蒸餾很可能能將二者分離。
2.4實驗4對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2 g碘溶解于30 mL的四氯化碳中)進行減壓蒸餾
實驗現(xiàn)象:室溫下,壓力在10~15 mmHg,約8分鐘就將碘和四氯化碳分離開來
實驗結(jié)論:碘和四氯化碳可用減壓蒸餾來分離
實驗思考:碘和碘化鉀存在“I2+KI KI3”平衡,能否在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中加入碘化鉀,再進行常壓蒸餾來分離呢?
2.5實驗5在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濃度同上)中加入碘化鉀固體,進行蒸餾
實驗現(xiàn)象:碘和四氯化碳一起被蒸出。
實驗結(jié)論:可能還是溫度太高,說明加入KI對該分離無效。
再使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進行蒸餾。(旋轉(zhuǎn)蒸發(fā)儀:類似減壓蒸餾,但減壓效果不如減壓蒸餾裝置),結(jié)果在水浴溫度為30 ℃時,蒸出的液體無色,蒸餾燒瓶中殘留較多固體,說明二者得以分離,然后對燒瓶中的固體加熱,在燒瓶口用冷卻法收集到大量的固體。
3 化學(xué)方法分離的實驗探究
中學(xué)實驗不要求減壓蒸餾,而且學(xué)校也很少有減壓蒸餾裝置和旋轉(zhuǎn)蒸發(fā)儀,那么能否用其他方法分離呢?聯(lián)想到NaCl、MnO2和濃H2SO4可以制備氯氣,那么KI、MnO2和濃H2SO4能否加熱產(chǎn)生碘蒸汽,從而得到固體碘呢?
實驗6取0.2 g KI固體和0.2 g MnO2,置于一蒸發(fā)皿中,并滴入2~3滴濃H2SO4,加熱(裝置如圖3所示)。
實驗現(xiàn)象:蒸發(fā)皿內(nèi)有大量的紫色蒸汽,表面皿底部有較多的紫黑色固體。
實驗結(jié)論:2KI+MnO2+3H2SO4=2KHSO4+MnSO4+2H2O+I2,該方法能得到較純的碘單質(zhì)。
實驗思考:碘和四氯化碳的分離,可以先在混合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將碘轉(zhuǎn)入水溶液中再分液,然后再加入亞硫酸鈉或亞硫酸氫鈉,將碘元素都轉(zhuǎn)化為碘離子,最后蒸干,在殘留固體中加入MnO2和濃H2SO4,并加熱,利用冷卻法就可以收集到碘單質(zhì)。
4對1994年上海高考試題的再認識
通過上述的實驗和分析,我們用常壓蒸餾是不能把碘和四氯化碳分離開的。但試題的第(3)問中“從含碘的有機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機溶劑,還需經(jīng)過蒸餾”,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從上面的實驗與分析中發(fā)現(xiàn),分離的關(guān)鍵是溫度,只要溫度不到碘發(fā)生明顯升華的溫度就可以常壓蒸餾了。那么萃取碘時,有機溶劑能不能改用乙醚呢?因為其沸點只有34.5 ℃,該溫度下碘還不會明顯升華。
實驗7取2 g碘和20 mL的乙醚混合,置于蒸餾燒瓶中進行蒸餾(40 ℃的水浴加熱)
實驗現(xiàn)象:被蒸出的液體無色,碘留在了蒸餾燒瓶中。實驗中溫度不能過高(不要超過45 ℃),否則會有部分碘被蒸出來。
實驗結(jié)論:碘和乙醚的分離可以用常壓蒸餾。
所以,1994年的上海高考試題,第(2)問, 如果添個“D.乙醚”選項,就完美了,后續(xù)的第(3)和(4)問,也就沒有爭議了。
另外,在中學(xué)實驗“從海帶中提取碘”時,建議把海帶用酒精灼燒成灰,然后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后過濾,在濾液中加氧化劑以氧化出碘。至此,一方面可以加淀粉溶液,檢驗碘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加1 mL有機溶劑(如四氯化碳)萃取,觀察到淺紅色,說明有碘就可以了。因為從海帶中獲取到的碘很少,再做下去意義不大,既浪費試劑,又污染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