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五大主題館之一,城市足跡館的核心理念是探究城市歷史的足跡,揭示人類文明的智慧。展館以文物和實物為主要展示內容,輔以多媒體展示手段,運用虛實結合的方式,為觀眾營造“人在史中游,人在城中走”的展示氛圍,使其產生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
為服務展示主題,城市足跡館向海內外文物博物館機構借展珍貴文物200余件。
序廳:理想幻城
進入展館,序廳部分以“東方理想幻城”和“西方理想幻城”勾勒出古典時代人們心目中的城市理想。
東方的理想幻城主要通過敦煌石窟復原壁畫、敦煌文物和曾侯乙編鐘(復制品)來傳達展示理念,展項復原了榆林窟第25窟壁畫和莫高窟第220窟壁畫,壁畫上的《彌勒經變》、 《觀無量壽經變》、《無量壽經變》等雖然是佛教題材,卻映射了唐人理想中的世界,其中所展現(xiàn)的唐代城市風貌,表達出他們對理想生活的愿景。洞窟壁畫復原之外,館內還專辟展區(qū)實物展示了莫高窟出土的彩塑供養(yǎng)菩薩像、天王立像、木雕六臂觀音像、《妙法蓮花經序品》、 《張君義熏打告》等珍貴文物。編鐘展區(qū)以被譽為世界古代音樂史奇觀的曾侯乙編鐘(復制品)為主體,展示了蘇州博物館藏唐代鞏縣窯褐綠彩絞胎裴家花枕、清代白玉象,常州博物館藏五代至北宋越窯青釉刻花卷草紋鏤空香薰、明代嵌寶石花形金飾件,安徽省博物館藏南宋葵花形金盞、六棱金杯和金碟,常熟博物館藏清代清康熙五彩西廂記人物如意形插板、青玉御題“碧峰館”詩山子、青花飲中八仙圖碗等文物,向觀眾展示著中國古代城市生活里優(yōu)雅閑適的氣息。
要說西方的古典精神,必定溯源到希臘。古希臘的城市強調與自然和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典型如雅典衛(wèi)城,利用山岡的自然起伏布局建筑,既考慮到從四周仰望時衛(wèi)城的景觀效果,又照顧到人們置身其間時的視覺感受,是古希臘精神的完美體現(xiàn)。這一區(qū)域展出了來自大英博物館的墨涅拉俄斯與赫克托爭奪歐福耳波斯尸體場景陶盤(羅得島,公元前600年)、雅典娜誕生黑像式陶杯(古風時期,公元前550~前525年)和來自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的運動員斯忒芬諾斯大理石墓葬石碑(公元前400~前375年)、繪有戰(zhàn)士圖案的大理石瓶(約公元前400年)、雅典娜無頭雕像(約公元前350年)、庇尼卡的雅典娜(公元2世紀)和亞里士多德雙面頭像(約公元前325~前300年,羅馬復制品)等文物。城市守護神、英雄、戰(zhàn)士、運動員與哲人共處一堂,生動呈現(xiàn)出古典時代的理想城市風貌。
第一廳——城市起源廳
城市起源廳包含“兩河曉星”、 “長江黃河城脈”、 “眾神之城”和“特洛伊之城”4個展項,著重展示城市起源的痕跡。
西亞的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城市文明的地區(qū),巴比倫則是這一文明時期中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在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達到極盛。巴比倫城占地約1 000公頃,城墻長約18公里,最厚處達7.8米,共有8座城門,其中最著名的伊什塔爾門得名于愛和戰(zhàn)爭的女神“伊什塔爾”,是巴比倫城僅有的一座用鮮艷的彩色釉面砌筑,并飾有龍、獅子和公牛等浮雕圖案的城門,這些浮雕每塊高約1米,巍峨壯觀。城市足跡館展出了柏林國家博物館一古代近東博物館所藏的伊什塔爾大門龍浮雕釉面磚和行進大道獅子浮雕釉面磚(獅子是伊什塔爾女神的標志),以及沃爾特·安德烈繪于1 902年的巴比倫伊什塔爾大門野牛像彩釉磚繪圖。
出于反映城市生活中行政及法律相關事務的需要,該展項還向觀眾展示了來自柏林國家博物館一古代近東博物館的庫杜如界石、神圣印章、“祭祀場景”印章和來自大英博物館的競賽場景圓筒式印章、哈什哈美爾圓筒式印章、刻有銘文的地基短樁、烏爾王朝君主烏爾納姆像、銅合金烏拉爾圖王國城市模型等珍貴文物。
西亞的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兩河文明,可作對照的是,在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黃河(包括河套地區(qū))及長江流域出現(xiàn)了由大型聚落發(fā)展而來的城邑。這些域邑具備了城市的基本因素,建有城墻、寬壕之類的城防設施,城內有殿堂建筑、大型祭壇、公共排水設施等,一些城址內部已可看出初步的功能分區(qū)。之后,到夏商周時期,各“方國”的城邑紛紛崛起,城市成為聯(lián)系天下的政治紐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城市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此時成書的《周禮·考工記》記錄了中國古代都城規(guī)劃的基本思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經秦漢兩朝對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的確立與穩(wěn)固,郡縣城市體系逐漸得以確立,中國城市的發(fā)展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長江黃河城脈”展區(qū)有來自良渚博物館的新石器時代玉琮、玉璧,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商代晚期婦好鶚尊、戰(zhàn)國曾侯乙銅鑒缶、西漢彩繪雁魚銅燈,湖北省博物館的商代晚期獸面紋銅鼓、戰(zhàn)國谷紋玻璃璧,三星堆博物館的商代晚期銅人首鳥身像、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青銅戴冠縱目面具、青銅人面具,山西博物院的西周立鳥人足簡形器、春秋侯馬盟書,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秦始皇陵大瓦當、西漢彩繪陶兵馬俑,四川博物院的戰(zhàn)國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東漢漁獵采蓮畫像磚、宴飲畫像磚、鹽井畫像磚、鳳闕畫像磚、陶吹簫傭/舞俑/說唱俑/撫琴俑,四川廣漢文管所的東漢“雒官城墼”銘文磚和“雒城”銘文磚等諸多珍貴文物,從建筑、戰(zhàn)爭、生產、宴飲、政治、宗教、藝術、家居等多個角度展示了中國古代城市生活的不同側面。
城市誕生之初,伴隨物質文化的進步,原始宗教逐漸形成。城市的規(guī)劃和公共建筑的建造、日常的生產與生活,乃至文學藝術的發(fā)生都和人們的信仰相關。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盛行多神崇拜,古埃及人最崇拜“阿蒙一拉”,中美洲瑪雅人在難以計數(shù)的神明中最崇奉“羽蛇神”等,太陽神信仰更是遍及古代東西方各大文明區(qū)域。
在城市足跡館, “眾神之城”展項通過影像投影、凹鏡成像、文字瀑布、古城噴繪和精彩文物多元演繹中國、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瑪雅城市文明的守護神。展示文物主要包括大英博物館所藏墨西加文化的水神查秋特麗裘像、特拉洛克頭像、祭祀器皿,阿茲特克文化之蹲伏的雄鷹戰(zhàn)士祭祀刀具,埃及第十九王朝阿蒙·拉雕像,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時期門圖姆哈特雕像,后王朝時期哺育哈波奎特斯的伊西斯雕像、奧西里斯雕像,以及三星堆博物館所藏商代晚期青銅太陽形器。
第二廳——城市發(fā)展廳
城市發(fā)展廳包含“理想城市”、“達芬奇與城市設計”、“三朝帝都”、“街城疊影”、“雪域之城”和“宮城情懷”6個展項。
“理想城市”是根據(jù)1 5世紀一幅畫作“理想城市”場景而建成的城市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米開朗基羅“大衛(wèi)”的復制雕塑,通過城市街景的再現(xiàn),演繹歐洲城市從中世紀崇尚神權轉向文藝復興關注人文精神的發(fā)展足跡。該展項的文物主要集中在“市民的城市——阿姆斯特丹”部分,有來自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密比克·克勒伊瓦亨一家在其阿姆斯特丹郊區(qū)住宅大門前》、《阿姆斯特丹商人耶利米亞·科倫一家》、《東印度貨攤》、《阿姆斯特爾河住宅冬景》、 《阿姆斯特丹的戴姆廣場》、《從貝瑞比特旅館看到的阿姆斯特爾外景》、 《阿姆斯特丹東印度公司的倉庫和造船所》、 《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號”和其他海洋戰(zhàn)船》等畫作,展現(xiàn)了作為市民城市典型代表的17世紀阿姆斯特丹的城市生活面貌。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達芬奇在繪畫、建筑、雕塑、哲學、音樂.醫(yī)學、生物學、地理學、軍事工程學等多個領域都有著驚人成就,此次城市足跡館展出了來自意大利達芬奇科學技術博物館的達芬奇收稿復制品和模型,包括“理想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 “雙層式教堂”、 “梁托角樓”、 “三角型壁壘”、“城堡要塞”等,再現(xiàn)了達芬奇心目中理想城市的藍圖。
雪域之城拉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可惜缺乏關于何時建城的確實的文字資料。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在拉薩城西北建造了一座宮殿,即布達拉宮,后來成為西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并與大昭寺、羅布林卡一起組成拉薩的地標。此次城市足跡館從西藏博物館、羅布林卡、布達拉宮和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借來了諸多重要文物,包括《清人畫達賴喇嘛源流像軸》、金剛手壇城唐卡、次第道游戲圖唐卡、三長壽佛之尊勝母唐卡、三長壽佛之無量壽唐卡、不空成就佛坐像、大威德金剛、金剛亥母鎏金銅像、十一面觀音鎏金銅像、漢白玉臥佛、鍍金壇城、銀質鏨花蔓陀羅、獸面紋雙龍耳活環(huán)碧玉圓盤、金沐浴瓶、藍靛紙金汁書寫經書等,讓觀眾能在上海領略雪域之城獨特的城市氣息。
“街城疊影”由“中國盛世繁華”和“日本江戶城景”展區(qū)構成,前者以故宮博物院藏《姑蘇繁華圖卷》和《康熙南巡圖卷》為基礎,通過動靜相宜的中國明清街景塑造和三維視頻展示明清時代中國城市的風土人情;后者則由日本江戶城市模型與東京國立博物館博物館所藏浮世繪相互映襯,歌川廣重的《東都名所》系列和《名所江戶百景》系列、葛飾北齋的《新板大道圖繪》系列、歌川國貞的《江戶名所百人美女》系列都是浮世繪名家名作,清晰展示了江戶時代的庶民社會。
“宮城情懷”以宮廷文化為展示重點,由“中國紫禁城養(yǎng)心殿”和“德國德累斯頓綠穹頂”展區(qū)構成。前者的多寶閣文物美侖美奐,明代甜白釉暗花梅瓶、祭紅盤、清代青玉雙聯(lián)尊、白玉壽字出戟方觚、瑪瑙花鳥紋小插屏、八成金累絲萬年如意、掐絲琺瑯牧童坐羊筆架、冬青釉暗花海水龍?zhí)}卜尊等,無不氣韻雅致,寧謐溫潤}后者陳列了來自德國宮廷的文物,貝雕帶蓋高腳酒杯、龍柄玉髓碗、 “一日四景”盆、“圣喬治”自動裝置、克爾海姆石花瓶、“強壯者”奧古斯都瓷釉畫、 “休憩的公羊”異形珠等,華貴斑斕,富麗堂皇。觀眾可以從中對比并且領略到兩種審美相異而各有旨趣的文化特質。
第三廳城市智慧廳著重展示中西方城市如何在發(fā)展過程中解決各類資源及環(huán)境問題,包含了“機器卓別林”、 “創(chuàng)意都市”、 “世遺城映”、 “運河城曲”和“申城遺風”5個展項。
縱觀整個場館的展項設計,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為“城市足跡”展示內容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物既是城市發(fā)展歷程的文化結晶,更是城市發(fā)展軌跡的展示載體,它們經歷了歲月的沖刷,承載著歷史的重量,向今天的觀眾傳達出這樣的理念: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終引領著人類文明向前發(fā)展。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