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對“無”的研究,學界前輩建樹頗多。張岱年先生曾說:“有無之無,亦寫作無?!吨芤住方?jīng)傳中此字皆作無?!独献印凡瘯荆俗肿鳠o,通行的王弼注本則作無。無,無兩種寫法的演變關系如何,尚難祥考。今簡體字一律作無,”張先生在這里考察了無、無在古典文獻中的使用情況,并指出兩種寫法的演變難考,恐怕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關注,那就是在甲骨金文中,并沒有“無”字。而是用另外一個字——“亡”來表達它的意思,“無”字也沒有單獨的字相對應,在青銅銘文中,“無”與“舞”“巫”通用。所以在弄清“無”“無”關系之前,有必要理清“亡”“無”各自的原始含義、“亡”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含義轉變以及何以逐漸被“無”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