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樹嵌芽接技術(shù)具有操作簡便,省工省時,嫁接期長,成活率高,適宜在生產(chǎn)中推廣等特點。柿樹因含單寧物質(zhì)多,用其它方法嫁接傷口愈合難,成活率較低,用此法嫁接成活率98.0%左右,具有其它嫁接方法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具體技術(shù)方法如下:
1 嵌芽接的時期
春季萌芽前后的3月上旬至5月上旬,此時砧木與接穗內(nèi)的單寧含量較低,嫁接容易成活,是柿樹嫁接的最佳時期。
2 適宜嫁接的砧木樹齡
此法適用苗圃地或2-5年生樹齡、生長健壯的劣質(zhì)園高接換優(yōu)。凡砧木徑粗0.6-2.0厘米的君遷子或柿實生苗木均可嫁接。對上年新梢生長量低于40厘米的弱樹,應于萌芽前株施尿素0.1-0.3千克,促使樹體健壯生長,為嫁接打好基礎。
3 接穗的采集與保存
3月中、下旬芽萌動前。從選中的優(yōu)良母樹上采集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年生枝作接穗,并分品種做好標記。嫁接量少時可以現(xiàn)采現(xiàn)用。嫁接量大時,為延長嫁接期,采集的接穗應進行沙藏。沙藏地點應選擇陰涼的窯洞或地下室,沙粒要干凈、無土,大小如小米的細河沙,水分適中。不能過干過濕,以手握能成團,手展即散為宜。先在地上鋪一層3.0厘米厚的濕沙,然后鋪2層接穗覆一層2.0厘米厚的細沙,反復6-8層后上覆5-6厘米濕沙。為防止接穗霉爛變質(zhì),應于接穗中豎插一秸稈把透氣。接穗多嫁接期長時,每10天上下翻動1次,沙中水分不足時要補水。
4 嵌芽接技術(shù)與方法
4.1 分品種嫁接
為方便以后的生產(chǎn)管理,品種間不能混接。苗圃嫁接時應分畦嫁接、標記品種。大田高接換優(yōu)時應每株或每1~3行嫁接一個品種。
4.2 剪砧
嫁接前,苗圃地苗木一般留10-15厘米高剪截砧木。高接換優(yōu)樹應按樹形要求,選留的主、側(cè)枝及結(jié)果枝組約留20厘米長剪砧,采用多頭高接,達到快速恢復樹冠、早結(jié)果豐產(chǎn)的目的。
4.3 嫁接方法
先用嫁接刀在砧木嫁接部位光滑處的下部呈45°角橫切一刀,深達木質(zhì)部約0.2-0.3厘米,再向上約長2.5~3.0厘米處用刀向下由淺至深削取一塊長約2.5-3.0厘米、寬約0.6-1.2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砧木切片。然后在接穗飽滿芽的下方約1.2-1.5厘米處呈45°角橫切一刀,深達木質(zhì)部約0.2-0.3厘米,再從芽上方約1.0-1.2厘米處由淺至深豎削一刀至芽下傷口處,取下長約2.2-2.8厘米、寬約0.5~1.2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接穗芽片,立即嵌在砧木切口上對準形成層,砧木切口上部露白約0.2-0.3厘米,最后用塑料條自下而上綁扎緊密,注意露出葉柄與芽子,接穗與砧木一致最好,如果砧木接口大、芽片小時,可以和砧木一側(cè)的形成層對齊。如砧木小、接穗粗時,則接芽可削小一些。嫁接后在接口以上約1.5厘米處剪砧。
5 嫁接后管理技術(shù)
5.1 樸接
嫁接后7-10天檢查成活情況,凡葉柄一觸即脫落、接芽鮮活的即為成活,沒成活的要及時補接。
5.2 除萌
每5天清除1次砧木上的萌蘗,集中養(yǎng)分供應接芽生長。
5.3 松綁
當接穗新梢長20厘米時松綁,不宜解綁,因接芽新梢葉片大而厚重,解綁后易受風害而造成接口開裂,使接芽死亡。松綁時將塑料條纏于芽上1厘米左右,這樣塑料條可隨著樹苗加粗而膨脹,不會縊傷新梢。
5.4 治蟲
發(fā)生蚇蠖等食葉害蟲危害時,葉面可噴打敵馬乳油800倍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