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是河南省19個山區(qū)林業(yè)大縣之一,也是全國科技興林示范縣之一。近些年來,魯山縣委、縣政府把綠化荒山,發(fā)展果樹業(yè)作為振興我縣經(jīng)濟的一項支柱產(chǎn)業(yè)來抓,引進、推廣了一大批果樹新品種,取得了一定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但由于沒有按照引進、示范再推廣的模式而大規(guī)模栽植,致使引種失敗,給種植戶造成了巨大損失?,F(xiàn)選魯山縣引種失敗較為典型的幾個案例進行分析,望廣大種植戶在引種果樹品種時引以為鑒。
1 劉大國開山
1987年,下湯鎮(zhèn)劉大國承包荒山6.7公頃。用爆破方式挖成1米見方的大穴,栽植仰韶杏1300株,引起各媒體高度關注,《河南日報》也以“劉大國開山”進行了報道??墒堑搅?996年,栽植的仰韶杏比碗口還粗。生長旺盛,就是不結果,更是引起人們關注,大多數(shù)認為“劉大國栽植的是公樹”,劉大同也因多年的投資,負債累累。筆者那時剛從大學畢業(yè),聽說后很是奇怪,便一頭扎進劉大國的果園進行觀察研究。經(jīng)過多日觀察發(fā)現(xiàn):劉大國引進的仰韶杏并不是都不結果,而靠近串枝紅杏的結果較多。原來劉大國引進栽植仰韶杏時沒有配置授粉樹,導致果樹不會掛果。后在筆者技術指導下,采取高枝嫁接授粉枝,果園逐年獲得豐產(chǎn)。
2 王玉新的提子園
2000年,王玉新響應魯山縣委、縣政府號召,以每667平方米600元承包群眾80公頃土地,高價引進了黑提、紅提等葡萄進行栽植。本來兩年就能豐產(chǎn)的提子,到了2004年仍舊很少見果,即使少量果樹結了果,不到成熟便腐爛掉,王玉新多方聘請技術專家,又辛苦了3年,終無效益,于2007年全部砍掉。原來提子葡萄在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生長較好,而魯山縣年降雨量在900毫米以上,栽植提子,營養(yǎng)生長旺盛,難以形成花芽,再加上高溫高濕,病害格外嚴重,導致引種失敗。
3 趙建軍的沾化冬棗基地
2000年3月,趙建軍以每棵苗15元的高價購進沾化冬棗2000株,發(fā)展了3.3公頃的沾化冬棗基地。本來第2年便能見到效益的沾化冬棗,到了2005年仍然掛果稀少。原來沾化冬棗適應海洋性氣候,開花時空氣潮濕,利于坐果,而魯山縣處于大陸性氣候,沾化冬棗開花時,氣候干燥,陽光強烈,沒授住粉花珠便被曬焦。趙建軍不服失敗,2005年在沾化冬棗開花時雇了大量人員每天噴水3次以上,終于讓沾化冬棗樹坐滿了果??墒堑搅瞬墒帐酃麜r,購果的客商來品嘗果后搖頭而走。趙建軍產(chǎn)的沾化冬棗果實既不脆又不甜,根本就不是沾化冬棗的味道。原來沾化冬棗不僅適應海洋性氣候,還需栽植在堿性土壤上。趙建軍不得不在2007年全部毀掉了辛苦經(jīng)營多年的棗同。
4 莫安的美國杏李園
2001年,莫安到南陽杏李示范園參觀后,以每株25元的價格引種杏李5000株,栽種8公頃。到了2001年夏秋,一場大雨把栽植的杏李淹死了一大半。2002年春,莫安修整了排水渠,又以重新購買補種了杏李園。到了2006年,杏李園終于不負莫安的辛勤付出,果實累累。可是就要采收銷售時,又一場歷時半個多月大雨使剛要被采收的果實炸口腐爛??粗顿Y近百萬元換來的爛果,莫安終于不得不含淚砍樹。
5 高接的大個板栗
2002、2003年,魯山縣每年從桐柏縣引進大個板栗接穗10萬節(jié),對全縣的板栗園進行改接。改接后的板栗第2年便結了果,果個也大,產(chǎn)量更高,喜壞了種植戶。采收后,果農也想品嘗一下大個板栗,品后大失所望,大個板栗只是個大產(chǎn)量高,卻沒了本地板栗的糯、香口感。到了市場上,本地板栗每千克5元也供不應求,而大個板栗每千克3元也很少有人問津,原來大個板栗是加工果汁用的菜栗,根本不適應本地市場。種植戶不得不又花費3年多時間把大個板栗重新改換掉。
6 董周鄉(xiāng)的66.7公頃日本斤柿基地
董周鄉(xiāng)政府因看到日本斤柿果個大,掛果早。于2001年投資500余萬元,引進日本斤柿5000株,高標準栽植近66.7公頃。栽植后的日本斤柿當年便見了果,2004年進入了盛果期,當年產(chǎn)鮮果1000萬千克。到了銷售時間,鄉(xiāng)政府發(fā)布了銷售信息,引來了眾多客商??蜕痰胶?,發(fā)現(xiàn)日本斤柿雖然果個大,但水分含量高,只能加工果汁,不能藍和烘,更不宜加工柿餅和柿干,便搖頭而走。幾千萬千克的日本斤柿只能白白損失掉,66.7公頃日本斤柿基地也便不復存在了。
筆者認為,果樹引種要根據(jù)本地的土壤、氣候、市場和技術力量,且要考慮到授粉樹配置,切忌盲目引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