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的居民住房一般是兩種規(guī)格,50多平米的和70多平米的,日本的住房算的是套內(nèi)面積,這與我們不一樣。老板、教授和有相當職級的人住70多平米的,余者住50多平米的。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超級富國,完全有能力與美國人住得一樣,但居民卻是普遍住在全世界最窄小房子里。他們不是缺少蓋豪宅的錢,而是缺少蓋房子的地。日本是全世界人均占有國土最少的國家之一。如果大家都想住得寬敞舒適的話,這個島國便只見房子不見泥土了。為了國家還有泥土。大家都節(jié)制一點,委屈一點。不要擺闊氣、耍派頭、顯威風了。日本人羨慕中國人住得寬大。但絕不抱怨自己住得太窄小。相反他們?yōu)樽约耗芙o國家省一寸土地而自豪。一個頻繁往返于中日兩國之間而熟知中國住宅情況的日本朋友請我去他家喝茶,在他那個視線最佳距離僅適合使用18英寸電視機的小小客廳里,最愛說“對不起”的日本人,竟不曾對我說出一句諸如“對不起房間太小了”之類的客套話。
東京的街道與北京的長安街相比,只能算是羊腸小道。在這個買輛好車如同小菜一碟的國度里,大家卻是競相使用小型車、小排量車。在一個個道路狹窄、停車場緊缺的大都市里,大家都在盡力少占一點地方。一輛車窄一寸、短一尺,幾百萬輛車將是個什么樣的概念?日本生產(chǎn)的大轎車都賣給了外國人。自己坐小型車。車小還省油,日本是個資源貧乏、全部依賴進口油的國家,石油危機隨時可能波及到他們,這也是形成國民使用小型車自覺性的原因。
在城郊或者可跑快車的路段,??梢娖嚮螂娷囈幌卤沣@進了兩堵高墻之間,倏地將車窗外的好景致隔斷,很讓我們這些外國人掃興。如此高墻比比皆是,真是大煞風景。后來知道了,但凡路邊有人居住的地方。必設有這種能吸音的隔離墻。顯而易見,這是為了減少車輛奔駛時產(chǎn)生的噪聲,盡量為居民創(chuàng)造出一份安靜來。
日本市井的格局,多與我國南方城市的古舊建筑群相似,有若干小巷蛇似地扭著腰將都市的街道連接起來。走進任何一條小巷,除了干凈整潔,家家門前沒有一件多余的雜物擺放??床坏揭慌_侵占公共空間的空調(diào)主機;不會有人把自家的拖把、掃帚、痰盂之類的擺到門外來;不會有人在自家屋檐下晾曬衣服;也不會在屋門口燒爐子做吃食、擺攤子叫賣日用品。相反當街居住的這些人家,無不爭相在各家門口的墻上,精心設置和懸掛一點有趣味、有藝術性的裝飾品,借以美化環(huán)境,并博得過路人的駐足欣賞。去日本逛大街,倒也看不出有什么比我們國家還要好的地方來,而去這些小巷走走,卻是能收獲很多溫馨和祥和的。在那些老巷人家的室內(nèi),到了傍晚或者吃飯的時候,家家都是座無虛席的,充滿了日常生活氣息和情調(diào)。
日本人有個傳統(tǒng),主婦清晨起來,不是先打掃家里,而是先打掃屋外的公共場所,當然不會有人向窗外扔煙頭瓜子殼什么的。那些低矮、窄小、陳舊的里弄仍能體現(xiàn)出一個民族雅致的精神風貌。
看來先想想國家。想想他人,再考慮自己。一切所謂文明、和諧、人性化之類的命題都無需再做另外深奧的文章了。